唐虹
摘 要: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之中是一門主要課程,而閱讀能力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語文閱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現如今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是素質教育,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留一些問題在阻礙其發(fā)展。本文將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方面的一些弊端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幾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
引言
在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重點有以下內容:閱讀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的有效途徑,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就是指要將書面語言和語文表達符號中通過自己所學知識和方法,去把握文章中的主體思想、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的能力。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我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現實狀況并不樂觀,處于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語文成績下滑嚴重,三四年級語文教學是一個分水嶺,教學內容逐步開始增大同時又增加了一項作文,又增設了許多新的教學科目,學生學習科目增多了,平時在不注意知識積累,考試成績自然就不理想,如果學生在三、四年級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綜合素質基礎沒有打牢,在以后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固有的問題
(一)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
一直以來教師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工作并不是特別重視,同時學生和家長對語文閱讀能力的作用也不夠了解。授課教師固有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使其不會主動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突破和引用,還是遵循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將語文知識硬核單項的傳輸給學生,從而造成小學生對語文閱讀不感興趣,甚至會產生排斥、厭惡心理,這也使教師的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沒有長足的進步,無法滿足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需求。
(二)小學生受教育環(huán)境影響獲得閱讀素材途徑有限
在現階段我國舊的教育理念來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大多只注重課本內容,不會主動的為小學生獲得閱讀素材提供便利,同時教師也欠缺帶領學生一起品鑒欣賞優(yōu)秀閱讀文章的能力,無法對學生進行科學化有效的、實用的閱讀指導和訓練,也不會引導學生對閱讀的文章內容進行評價等原因都造成惡劣學生對枯燥乏味的閱讀教學不感興趣,甚至厭煩。
(三)教師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沒有有效引導
小學是發(fā)展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通過這段時期使學生有了自己主觀意識,懂得自己去思考、分析甚至能推理一些簡單的問題了,行為方式也遵循規(guī)律起來。如果這是教師不能將學生的習慣,就會讓學生陷入困境,產生自我矛盾心理,最終的結果很不好。
二、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開始,也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和最后定型期,在通過跟蹤大批量學生從小學開始到高中畢業(yè)研究發(fā)現,在語文科目中,學生的高考成績與學生小學的習慣養(yǎng)成是有直接聯系的。因此,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有大量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包括認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閱讀習慣。下面將對其中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行簡要分析。
(一)積極強化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在學會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將所學的內容用陳述、復述等方式表達出來,才能證明學生完成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在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點上,需要學生深入理解語文這門學科,只有對語文字詞、語句充分了解后,學生才能精準的運用它,通過語言將自己的想法描述出來。閱讀教學是小學生對語文科目理解的有效渠道,只要掌握語文閱讀能力就可以顯著提升小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必須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能力
因為三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接觸寫作文,作文需要的就不止將生字和詞語串聯成一段話這么簡單了,它需要小學生能夠精準掌握語文中的各種語法和語序,就是將生字詞性、詞語構成、語句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組織連接起來,變成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所以就對小學生學習寫作過程中造成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加強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探析
(一)教師主動指導學生對閱讀要素的掌握
閱讀教學中主要包含閱讀訓練、表達訓練、口語交際訓練三種要素,學會它們可以讓小學生能精準的、快速的理解閱讀文章主要內容、寓意和表達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就應該訓練學生精讀、略讀、泛讀、尋讀等閱讀技巧;要指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能結合閱讀文章的上下文理解一些難以讀懂的段落;同時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用自己的書面語言表達出來,用口語表達出來。
(二)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因為課堂實踐有限,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和閱讀的能力。教師要發(fā)揮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在課堂教學時側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意識,在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之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即增加了學生閱讀量又尊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長期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閱讀習慣和積累特色素材。
(三)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內容有效連接
在實際情況下,緊靠書本閱讀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素質發(fā)展需求,因此教師需要提到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書籍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閱讀范圍、累積特色素材量,同時還能使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怎樣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呢?我們可以從課本內容出發(fā)向外拓展閱讀書籍,比如將語文課本中節(jié)選內容的書籍推薦給學生,從而是學生更好的接收閱讀知識。
參考文獻
[1]呂平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61.
[2]陳明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39-40.
[3]梁茹艷.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4(7):203-204.
[4]岳秋景.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6,14(1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