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姆措
摘 要: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良好的提問時機、對象和內容都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為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有效課堂提問開展目的主要就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率。針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有效課堂提問時間深入研究,提出有效課堂提問實踐優化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有價值性的參考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形式
數學一直以來都被廣泛地認為是枯燥、乏味、學習難度大的學科,這就需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對學生學習數學加以引導,使學生將學習數學作為一件輕松。愉悅的事情。課堂提問能夠對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數學課堂實施提問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在面對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時往往會產生抵觸、逆反等心理,不愿在數學的學習中花費時間和精力。學校將提問教學模式引入到數學課堂中來,教師良好地運用提問的技巧,設計一些趣味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數學中的問題,為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生在課堂上極容易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他們對學習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思考課堂的知識,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
2.創新課堂提問方式
2.1布懸設問
在課堂的提問過程當中,教師應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興趣作為課堂側重點之一,使學生能夠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這便需要教師在課堂提問當中進行布懸設問,通過一系列的設置問題以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牢牢掌握。在小學六年級數學題目當中,“雞兔同籠”問題是經常容易考到的知識點,大部分認為此問題難度較大。教師在教學“雞兔同籠”時,教師應先向學生提問“這個問題怎樣通過一元一次方程才能夠求解呢?”的開端問題引導學生參與進課堂當中,隨后進行深入提問,如“8x=649x=81,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該怎樣求解?”此問題的拋出能夠吸引學生對問題踴躍的回答,在學生作答完畢后,教師在將問題回歸到“雞兔同籠”上:“在一個籠子里面分別關著雞與兔,其中,雞與兔的頭加起來共有30個,雞與兔的腳加起來有88只,求雞兔各有多少只。”在經過教師的引導之后,學生此時已不再認為此問題的難度有自己所想那樣的難,并且能夠通過轉化對此問題進行求解快速得出正確答案。在問題解答結束之后,教師應告訴學生一定要學會對問題進行轉化,并充分的利用所學到的知識點進行對為題的解決。在進行高難度問題的解決時,教師應巧妙的利用布懸設問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能夠養成對高難度問題處理的技能,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2注重學生多樣結題思路的培養
學生在課堂上解答問題時,若想對問題實現全面的掌握務必要學會兩種或者更多的解題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擁有更加開放的解題思路,進而實現通過多樣化路徑進行問題的處理。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多種解題思路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開始時,針對某一題目教師應首先問學生“同學們都有那些解題思路,說過給老師聽聽。”這一問題,在提問后學生會給出相應的回答,在學生回答完畢后提出問題“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方法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嗎?”因此來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維推理,學生再用自身解題思路解題時會自行嘗試求解。但是,學生自行求解會花費較長的時間,此時教師應拋出“同學們嘗試一下用反推來對此問題進行求解好不好?”,經過引導,學生的思維會逐漸清晰并開闊。在所學問題解答完畢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課堂總結“結進行問題時,大家不要被局限在一種思路當中,要學會活學活用,這個方法解不出來那我們就換一種重新嘗試,這樣再難的問題也會變得簡單。”教師在提問過程當中一定注重學生創新性的培養,教會學生將一個問題通過多角度、多方式進行解決,以此使學生的思路拓寬,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3.注重內容啟發性提問
在數學課堂的提問過程當中,教師不能將自身局限于教會學生解題方法之上,還需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啟發,使學生能夠在提問當中將自身解題能力得到提升。啟發性作為數學教學的根本在當下教學當中尚存在欠缺因此滿載教師進行教學思路設計時,務必要對學生進行探索、研究的引導,使學生不僅能夠明確如何解題,以期能夠實現學生更高水平的發展。在教師進行數學問題講解時,首先應要會提問學生題目給出了那種條件,隨后提問學生如何對這些條件進行運用。啟發性的提問能夠令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點進行把握,能夠使學生依照數序教師的引導逐步實現問題的解決。除此之外,學生在教師具有啟發性的提問當中,不僅能夠對其解決問題的信心大大增強,還能夠使其對數學問題更好的解決。
4.注重課堂提問趣味性的增加
在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著重增加課堂提問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更為充分的融入進課堂教學當中,做到真正的素質教育與高效教育。知識源于生活,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建立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使數學在學生眼里不再是抽象、刻板的形象,只有將數學在學生內心的印象轉變才能夠解決學生在現實當中所接觸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同樣應將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作為課堂側重點之一,使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與發現對數學知識更好的掌握,在課堂教學黨總,教師應填入角色轉變主題,使師生之間角色互換,使課堂趣為性能夠更進一步的提升。
結束語
數學教師應積極創造課堂提問策略,并通過課堂趣味性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激發,并以啟發式提問對學生進行引領,使學生跟緊跟教師授課思路進行學習,并以多層次的課堂提問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挖掘。當然,還有諸多行之有效的提問策略正在等待教師進行發掘與探索。在未來,教師在授課之余應繼續對課堂提問理論潛精研思,以爭取能夠發掘出更好的提問策略,以期能夠更有力的助力小學數學的課堂建設。
參考文獻
[1]馬崢嶸,吳雪霞.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思考與探究[J].學周刊,2019(08):88.
[2]周靜敏.提升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2019(04):97-98.
[3]孫孝平.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提問技巧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