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瓊
摘 要:語文分為聽、說、讀、寫四個基本環節,其中閱讀是最為基礎和關鍵的一環,是學生學習和獲取語文知識的基本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學素養的發展提升。然而,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落后等諸多問題和不足,嚴重影響了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和質量的優化。基于此,本文將從注重課前預習、指導閱讀技巧和激發閱讀想象三個方面出發,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希望能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入,素質教育逐漸成為了教育積極發展的趨勢,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化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閱讀教學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而更加凸顯,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即教師要轉變過去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順應課程改革發展趨勢,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把握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基本特點,深入探索科學、創新的閱讀教學方法和策略,最終切實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一、注重課前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正式課程學習之前的準備,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支撐學生進行閱讀的前提。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也能為學生的高效閱讀奠定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正式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導學案并提出嚴格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可以帶著任務對課文進行閱讀,展開預習,并在預習完成后學生完成預習題目和任務,根據自己理解的難點提出疑問,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例如,在教授《草原》這篇課文前,為了培養學生們的預習習慣,筆者在課程正式開始前,為學生們布置了一項預習任務,讓學生們有感情的閱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將課文中的生字詞標記出。上課后,筆者再檢驗學生們的預習情況,讓學生們簡單介紹自己通過閱讀認識的內容,并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們不僅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還節省了上課的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課前預習,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
二、指導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并不是一個隨意的過程,需要學生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理解中心思想,才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基本的閱讀技巧,包括精讀、略讀、速讀、跳讀、復讀等等,并加強閱讀訓練,促使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各種閱讀方法和技巧來進行閱讀,在略讀、速讀、跳讀中了解文章基本大意,掌握其中重點的詞語、句子和段落,在精讀和復讀的過程中深刻體會文章深層次的思想情感,優化學生的閱讀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授《夏天里的成長》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主要介紹了夏日景色,作者通過優美的語句描寫了夏天的特點以及自然現象,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在學生們閱讀過程中,筆者對學生們做出了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們更好的掌握閱讀技巧。首先,筆者帶領學生們對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們感受作者的描寫,通過分析,學生們發現課文中心句引領全文,結尾點明中心,然后,筆者再帶領學生們對課文進行深入分析,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描寫的,學習運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通過指導閱讀技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激發閱讀想象,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閱讀不只是學生獲取語言文字的過程,更是一個引導學生思考,引領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根據文章的基本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水平,結合拓展性的知識來精心設計問題,保證問題的啟發性和開放性,從而創設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營造輕松、自由、生動且和諧的閱讀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思考動機,充分激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想象,使學生能夠對文章展開深層次的思、分析與探究。
例如,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主要圍繞人類的生存環境描寫,為了激發學生們的環保意識,讓學生們懂得愛護環境的重要性,筆者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假如有一天,地球被人類破壞,人類還能否生存?隨后,筆者給予學生們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再讓學生們閱讀課文。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通過激發學生閱讀想象,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廣大教師關注的重點,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清醒的認知,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為指導,通過注重課前預習、指導閱讀技巧和激發閱讀想象等策略的運用,來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最終切實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昌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61.
[2]張聰聰.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