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胡是我國歷史悠久、流行普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拉弦樂器之一,它最早的表現形式是以民間藝人的流浪工具出現的,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二胡成為了最具民族音樂文化象征意義的樂器。后因為美學思想的涌入,二胡的演奏和創作都有了實質性的飛躍,它不僅成為了我國民族音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民族樂器,且正漸漸走向世界,同時也受到了國際音樂界越來越高的重視。本文將我國音樂美學理論精髓和思想與二胡演奏藝術相結合,旨在通過對二胡演奏藝術的探究,從而體現出音樂美學對二胡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二胡演奏藝術;音樂美學;二胡發展
一、音樂美學思想內涵
音樂美學是:1、研究有關音樂藝術普遍規律的學科。2.是美學與音樂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從學科的名稱來看,音樂美學必然與一般的美學有關,同時,它是一門專門研究音樂的科學,又是音樂理論范圍內的一門學科。音樂美學的這種雙重性質,說明它是美學與音樂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其基本特點在于美學與音樂學的結合。音樂美學就其性質來說,既可以說是用美學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音樂藝術的美和審美的部門美學,也可以說是音樂學中側重于研究音樂藝術的基本規律的一門基礎性的理論學科。
它是站在音樂藝術總體的高度上,對音樂的內在規律性和本質進行研究,所應用的基礎理論學科就是音樂美學,具體包含了哲學、社會學、心理學、音樂學等學科內容。同時,它也闡釋了演奏主題中的音樂美,實現了接收和理解音樂美。在音樂傳遞的過程中,音樂美學價值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二、在演奏音色方面
音色是音樂中極為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音色的變化是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而選擇的。在音樂美感當中,讓聽眾和作曲家產生原動力的音響效果,就是通過音色來進行傳達的。它是人們創造出的一種有序、豐富的聲音組合體,其作用是為了對人們內心感受需求進行表達,以及對人們聽覺感性需求進行滿足。對于人們感性需求的知覺特征來說,音樂本身的表現性正是其美學特征的體現。[2]
在二胡演奏中,右手用力是關鍵,拇指、腕關節和肘關節是幾個重要的點。在初學運弓時,要學會巧用右手臂及弓子的自重力通過手指、弓子的壓弦,拉弓是用腕關節往外拉,呈弧形狀,推弓時是先用肘關節往回拉,再與腕關節一起把右手收回來,使演奏時琴聲音色優美,音色飽滿而不發虛。這也是需要結合音樂美學的思想才能感受到演奏出的音色不同之處。
三、在音樂表演方面
1、音樂表演是音樂創作與音樂欣賞的中介環節。音樂表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音審美的各個方面,沒有高水平的演奏,再好的作品也不能體現其真正的美妙;同樣,若沒有音樂表演藝術家的演奏、演唱活動,聽眾也不可能聽到美的音樂作品。
2、音樂表演是音樂作品的第二度創造。音樂表演就是把音樂作品從樂譜變為實際音響的過程。[3]
在二胡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受到作品音樂的影響 “依情而動”、“依情而舞”,同時又將這種演奏中的情緒充分地調動和發揮,反過來提高音樂的表現力,使音樂演奏與肢體表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完美的視聽效果,從而給觀眾帶來極具感染力的視聽美感和享受。
四、在創作發展方面
還記得老師在上課時給我們提過《天鵝之死》這部作品。是由俄國舞蹈編導米哈伊爾·福金在1905年為安娜巴甫洛娃創作的一只芭蕾獨舞,描述一只瀕臨死亡邊緣的天鵝最后的美麗姿態。作品發表出來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質疑:《天鵝之死》 這部作品的音樂到底好不好?他們都覺得因為這部作品是由舞蹈編導而作,所以音樂可能沒有專業音樂家寫的那么規范與合適。
但是大家應該知道,一部音樂作品:
1.不能根據時間的長短來確定音樂的好壞。音樂創作過程中的激情是推動音樂想象的重要動力之一。激情是音樂創作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最佳心理狀態,它有力地激發著作曲家的創造性想象,也同樣激發著作曲家的創作靈感。
2.舞蹈家的音樂素養與音樂感覺其實也與音樂家的樂感不相上下,不能因為是一個背景為舞蹈家的作者而全盤否定她所表達的音樂內涵與音樂背景所表達的思想相符的情況,所以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3.在歐洲人們口中廣為流傳的“天鵝”,它們一生中是不會唱歌的,其中大量的氣息也只是用在翅膀的擺動,只有在臨死前天鵝才會發出像音樂一樣的哀鳴聲,這也叫天鵝之歌或者絕唱。而作者所創作的音樂正好與天鵝之死所想表達出的情感一致。不能人云亦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要從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問題。
而二胡藝術的創新也是一樣,也是二胡的“現代化”問題,但也不能簡單地以西方“先進”藝術理論標準為準則。二胡藝術是中國民族音樂藝術,不能也不可能采取一個統一的審美標準,更不能采用非常西化的現代化藝術理論來衡量它。因此,看二胡藝術是否創新、是否現代化,一定需要有它自己的標準:第一,其審美價值是否符合我們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征;第二,是否能夠拓寬我們二胡藝術的創新觀念和創新技巧的道路;第三,我們的二胡藝術家是否能夠解決當下面臨的藝術難題;第四,民族性、藝術性必須依然是我們衡量二胡藝術美感最有效的標準。二胡藝術的創新與發展,需要我們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發展是保護我們祖國民族器樂最好的方式。只有這樣才不會讓我們的民族器樂離人民生活越來越遠。
五、總結
由此看來,音樂美學對音樂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對二胡的演奏和發展方面也影響深遠。這也給與了很多我們啟示:在今后在二胡的演奏方面還需更多的思考音樂美學方面的問題,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內涵,理解在演奏作品時才能更加投入,結合美學思想才能使二胡發展的更好,未來的道路才會更加寬闊與平坦。
參考文獻
[1]肖明雅.二胡演奏藝術的音樂美學特征分析[J].音樂時空,2015,(第14期).
[2]劉信圣 扈秀娟.高雅原聲音樂與重放音樂欣賞指南[M].2000.
[3]王次炤等編著.音樂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6.
作者簡介:
姓名:吳婷婷,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湖南,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