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清
摘 要:從當前的教育模式來看,學生應當放棄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把側重點放在主動學習上,教師更應該對固定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賦予學生,幫助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理念,從而形成終身性學習的能力。本文主要就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闡述,利用實驗與方法對學習方式的體現與價值進行分析。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前言
原來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都是由教師講解的方式獲得,這種學習方法太過于被動,教師也只注重理論知識和答題套路的教授,忽略了化學在生活當中的應用,這一模式雖然節約了課堂的教學時間,但是學生沒有親自參與疑問、思考、探究、結果的全過程,抹殺了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的機會,時間一長,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就會消失殆盡。
一、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提出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組合形式,它是學生在小組探討學習中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分工明確的合作性學習。它不在是學生個人的學習,而升級為團隊之間的競爭學習,這種學習模式對學生團結協助的意識、競爭能力的鍛煉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教師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彌補學生的紕漏,從而真正實現自己是學習主人的目的。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表示: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的原因是:重復、枯燥的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缺乏會降低學生的毅力與主動性,很難進行更好的學習,而只有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帶動,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并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走進課堂參與進來。創設教學情境好處有很多,比如:可以深化學生的探究意識,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學習主動性,課堂上應處處設問,建立起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探究的學習氛圍。如在講高錳酸鉀這一節課時,進行一個“魔棒點燈”的實驗,當學生看到酒精燈被點著,肯定興趣倍增,這時教師隨著學生的好奇性設置疑問:玻璃棒為什么可以使酒精點燃?點燃所需要的條件是什么?在他們在不斷思索的時候,接著講解高錳酸鉀的實驗原理,學生迫切的想知道原因與答案,聽得更加認真,更好的學習與理解實驗的原理。
三、如何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要想轉變教學方法,教師就要放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因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只有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學生才能進行對應的學習模式。教學方式的轉變由四個方面進行體現:
(1)利用“情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中肯定夾雜著或多或少的知識基礎以及情感。知識與情感二者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教師在講授新知識的準備中,不僅要注重對硬性知識的準備,同時更要對學生的情感方面進行培養。教師要遵循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觀,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并且和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學習氛圍,這樣才可以影響到讓學生的身心與思維,并且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學習,使知識的獲取在學生自我情感的熏陶下進行,從而使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逐步加強。
(2)利用研討結果,消除個體思維的疑惑
在實踐探究的過程當中,由于團隊個體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那么這時所采用的探究模式、過程及理論肯定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側重點,學生通過實驗過程獲得一些新的發現,同時也會對課本的知識以及實驗本身產生疑惑,這些都為研究與結論積累下各個過程的素材。列如:用紅磷來檢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巧妙設問,為什么會有五分之一的水進入集氣瓶?學生進入思考階段,教師再提出把紅磷換成碳粉,該實驗是否能成功的新問題,實驗過后,可以進行學生間的小組討論、自由結合討論以及師生間的討論,創設一個人人參與課堂、人人有機會表現自己的學習氛圍,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從而延續著學生的興奮狀態,進而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提出、發現、探究、結論中來,同時大力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精神。
(3)對知識進行變通,延續化學知識的認知
在學生探究學習得到正確的結論后,應當要鞏固新知識,而鞏固最顯而易見的方式就是進行相應的習題練習,這也是形成智力發展、答題技巧、能力培養、至關重要的步驟。教師除了要設計由淺入深各個層次的練習,來滿足每一類學生的需求,使練習成為新知識的深化和延續;還可以在練習關鍵階段,及時布置一些實踐操作性或具有綜合運用的思考題,如在討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問題中,教師可提出為什么不能用稀硝酸和稀鹽酸的新問題,來滿足具有好奇心的學生渴望對新知識進一步的探究和發掘的欲望,從而產生余味無窮的效果,把課堂的知識與探討延續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進而形成知識、實踐、情感間的無限循環。
(4)開放思維,留足探討的空間
哲學家恩格斯曾說:只要了解了事物本身的運動狀態,也就可以把事物的本質看透,所以,教師應當盡量提供一些優質的教材和資源,可以供學生進行參考與自主探究,學生對問題一般具有了興趣,才會更加想要去探究結果,只有主動進行探究才會有高效的收獲,創設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以及優良認知結構構建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化學探究實驗帶來的好處。事實上,學生的探究方法有很多種的,甚至是成千上萬種具有創造性價值的。可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把學生研究探討的空間與時間留足,可以提高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的能力,讓探究活動做到真正的自主獨立、氣氛活躍。同時讓學生探討知識的應用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成就感與自豪感。
結語
通過上述的闡述與分析,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豐富了傳統四十五分鐘課堂的教學氛圍,不但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廣大教師應當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多下功夫,對探究課堂的研究工作積極參與,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探究精神得到發展。培養新一代的創新型人才是教師們共同的理念與使命,共同努力使當代化學教育邁向巔峰。
參考文獻
[1]吳碧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構建——實驗探究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嘗試[J].價值工程,2010,29(16):184-185.
[2]吳楠.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2016.
[3]杜曉瑩.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對外貿易,2011(4).
(作者單位:靈山上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