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睿
學校與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應該在更廣闊的領域走向融合,建立社校共同體,相互溝通、資源共享、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青島第四十四中學于2017年提出“社校共同體”概念,之后,在實踐中借助社會資源,開發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動和課程。
開展精彩活動。一是學軍、學工、學農活動。學校每年都會開展這三類活動:初一新生會進行為期一周的學軍活動,進駐部隊感受軍營生活或邀請部隊軍官進校培訓;不同年級的學生會到青島市綜合實踐中心開展為期一周的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以提高科學素養和勞動實踐能力;不同年級的學生奔赴即墨金口學農實踐基地,體驗為期五天的農村耕作生活。二是志愿服務及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志愿服務陣地范圍逐年擴大,涵蓋周圍社區、福利院、敬老院、自閉癥康復中心等,在居委會、報社、交警等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幫助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開設精品課程。一是專家課程。學校通過各種渠道廣泛邀請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到校為學生開展講座。如邀請青島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專家開辦創客創新講座“增強憂患意識,創新科技教育”,激發同學們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二是校友課程。讓優秀畢業生重回學校,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敘說自己的人生感悟,并介紹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引領學生更好地成長。三是生態課程。帶領學生走進著名的城陽生態園及大沽河流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參觀感受綠色生態農業。四是海洋特色課程。學校利用地理優勢,著力打造海洋特色,被命名為“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帶領學生走進青島港、貝殼博物館、“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等海洋特色場所,開闊學生眼界,提升學生海洋意識,增強學生研究海洋、關注海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五是傳統文化課程。邀請青島的民俗手藝人展示皮影戲、剪紙、面塑、年畫、衍紙、拓印、糖畫、串珠等項目,并讓學生親自體驗,傳承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六是拓展課程。在素質拓展方面,學校開發了豐富的社會資源。如邀請青島市應急安全體驗培訓中心的專業培訓師為學生開展應急安全技能訓練、體育拓展訓練、戶外團隊合作拓展訓練等。七是行走課程。帶領學生走進青島優質高中,感受高中的魅力,做好初高銜接的心理與思想準備。如2017年6月28日,學校全體八年級師生來到青島39中新校參加了以“藍色暢想、海洋探秘”為主題的海洋科普夏令營,同時舉辦了十四歲集體生日會及戲劇節活動。八是區本文化課程。學校充分利用所屬行政區域內的博物館資源,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隧道,感受和領略市北區的文化底蘊和無窮魅力,弘揚文化核心區的品質精髓。
未來,學校將繼續努力開發與深挖社會潛在資源,并向社會展示學校優質資源,讓社校共同體健康可持續發展,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共生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