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
【摘? 要】純粹地向學生灌輸歷史觀點,并不會讓學生真正形成自己的歷史觀。而有效的歷史知識建構過程,倒有著巨大的、科學的歷史觀形成空間。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生成過程,對于學生歷史觀形成非常有幫助,而這個豐富歷史知識生成的過程,則可以由問題來驅動。問題式教學可以驅動學生更好地建構歷史知識,問題式教學可以驅動學生更好地生成歷史觀點。問題式教學中,設疑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因為設疑不只是面向教學內容設計問題,更要基于教學內容所在的歷史背景、歷史脈絡,以及學生在接觸這些歷史材料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什么疑問而設疑。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問題式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生成歷史觀點,進而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式教學;教學環節;運用研究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有效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建構起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歷史觀,是一個值得所有歷史教師思考的問題。已有的教學經驗表明,什么樣的學習過程是有效的知識建構過程?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這個問題的回答,顯然需要結合初中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來思考。通過梳理相關的學習理論可以發現,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生成過程,對于學生歷史觀形成非常有幫助,而這個豐富歷史知識生成的過程,則可以由問題來驅動。因此“問題式教學”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有了更大的價值發揮空間。
一、問題式教學運用于初中歷史的意義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問題式教學,教師首先需要對問題式教學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形成對這一教學策略的認同。所謂問題式教學,就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并把這一線索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一般認為,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運用問題式教學,將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實現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需要指出的是,對問題式教學的宏觀意義理解,可以參考上述論述進行,而對于微觀意義的理解,則需要在具體的教學細節中進行。下面就以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中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例來分別說明。問題式教學可以驅動學生更好地建構歷史知識。從教學方式的角度來看,歷史知識的建構有兩個途徑:一是教師引導學生;二是教師驅動學生。前者教師在前而學生在后,教師循循善誘而學生逐步建構歷史知識;后者教師在后而學生在前,教師驅動學生去思考歷史事件,思考歷史問題,形成歷史認知。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體系當中,有“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這一內容,從知識的角度來看,這部分的內容只是介紹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技術應用的成就,煤氣內燃機從1876年被制造出,到1883年的柴油內燃機的制造,再到19世紀80年代的汽油機汽車的制造……這樣的方式呈現,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呈現。但如果只是知識的記憶,又不能體現“建構歷史知識”的本義。因此這里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驅動進行教學,如可以采用倒敘的方式向學生提問:今天的生活中你遇到的內燃機有哪些?它們是什么時候被發明的呢?是在什么背景下發明的呢?事實證明,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能夠將內燃機作為交通工具組成部分的發展史串聯起來,從而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問題式教學可以驅動學生更好地生成歷史觀點。歷史觀總是在歷史知識的構建過程中生成的,但這個生成過程又不是自然的,相反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的歷史觀形成,歷史學習很可能演變為知識的機械記憶。因此,問題式教學可以在此繼續發揮作用。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人為什么會想到去發明制造內燃機?等到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討論之后發現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驅動了人的發明時,才會領略到內燃機作為交通工具發展的意義所在。歷史知識的建構與歷史觀點的生成,是一體兩面的關系,雖然在此分開闡述,但并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可以分離。上面的例子中實際上可以看出這樣的關系,當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問題式教學策略的運用還有更多的細節需要注意。
二、初中歷史問題式教學具體實施策略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的教學,我關注標題中的“新的”二字,從交通工具更新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不斷地有了新的交通工具,而人們追求“新的”事物,本質上對應著社會的進步與歷史的發展,因此這一內容的教學放在歷史發展的背景之下,就可以設計出上面提到的一個問題:人為什么會想到去發明制造內燃機?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維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歷史史實的角度來看,新的交通工具不斷被發明制造出來;二是從人的發展需要角度來看,人構成了社會,人的發展需要就是社會發展需要,而當社會發展需要與新的交通工具被制造出來之間形成一種對應關系時,其實就是學生歷史觀形成的時候。正如有學生在思考中提出這樣的觀點:我發現不斷地有新的交通工具被發明出來是有原因的,因為人們肯定會追求越來越快的交通工具;而另外一位學生的補充就更有意思:人們需要的不僅是越來越快的交通工具,更是效率越來越高的交通工具。從“快”到“效率高”,看似是類似的說法,但實際上背后的歷史觀并不相同,即使學生自身認識不到這一點,教師也應當引導:社會的發展必然使人們去追求效率,因而每一個能夠提高效率的交通工具,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當然也有學生有新的認識,比如有學生說:“人們對新的交通工具的追求,還是出于‘方便的需要,就跟現在的支付寶一樣……”這樣的觀點讓我感覺到非常驚喜,因為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將歷史與當下的兩個形式不同但實質相同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當學生發現人們也是基于“便利”需要而發明了新的交通工具時,他們還看到了眼前的一些發明背后的“便利”需要,這說明學生形成的歷史觀的樸素表達之一,就是便利可以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再加以修飾就有可能成為更加科學的歷史觀。從問題式教學實施的角度來看,其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設計問題,形成問題;第二步,進行課堂教學探究。上面已經闡述了問題的形成的重要環節即設疑,而對于課堂教學探究而言,關鍵的其實是提出問題的時機,通常認為在學生學而有惑的時候,通過問題驅動是比較有效的選擇。
三、核心素養下的問題式教學深度理解
今天的歷史學科教學面臨著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盡管面向初中階段的學科核心素養還沒有公布出來,但參考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表述,尤其是參考核心素養所強調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培養,問題式教學還有著很大的拓展空間。一方面,針對歷史科目具有系統性、時間性的特點,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問題式教學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啟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讓學生愿意走近歷史,樂于探究歷史。這樣的判斷背后,是對問題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形成歷史觀(對應著必備品格)的肯定。另一方面,問題式教學可以成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輔助方式。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目標,其需要具體的教學方式提供保證的,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而言,問題式教學的好處在于,教師在研究問題的時候,可以促進自身對物理教材進行深入解讀,并發掘其中的核心素養培育要素;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驅動學生高效思維,從而更好地建構歷史知識及其體系,并形成歷史觀點。顯然,這樣的教學方式或者說策略運用,對于核心素養培育來說是有非常積極作用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問題式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生成歷史觀點,進而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
參考文獻:
[1]覃裕榮.新課改下初中歷史問題式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1(24).
[2]殷敏.巧設問題,激發探討——談初中歷史的問題式教學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4).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