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目的 分析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咳血的治療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診治的肺結核咳血患者4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采用垂體后葉素治療的試驗組(n=21),一組為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參照組(n=21),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試驗組21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肺結核咳血患者采取垂體后葉素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且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垂體后葉素;肺結核咳血;治療效果
肺結核屬慢性傳染病,主要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入侵所引起,有研究顯示,肺結核發病率近年呈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肺結核咳血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如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休克、窒息,嚴重者甚至死亡。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意義重大[1]。為此,本文研究對肺結核咳血患者采取垂體后葉素治療的效果及其安全性,現將研究結果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診治的肺結核咳血患者4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各21例,試驗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齡27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46.45±3.42)歲,參照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最小年齡26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45.33±3.92)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肺結核,且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均需靜臥,采取抗結核、止咳等基礎治療[2]。參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上采取止血芳酸(氨甲苯酸注射液)常規藥物保守治療,藥物選自(生產企業:揚州中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041),靜脈注射或滴注一次0.1~0.3g,一日不超過0.6g。
試驗組患者采取垂體后葉素治療,使用方法:靜脈滴注:每次5-1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內緩慢進行滴入,每日給藥次數根據患者病情情況決定,每次最大量為20u。緊急情況下也可以將本品5-10u加在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推注,同時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情況發生。如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情況,要減慢滴速或停止給藥,并進行對癥處理。連續用藥三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包括顯效、有效、無效。經過三天治療后,患者臨床咳血癥狀消失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偶有咳出血絲為有效;反之則為無效。不良反應包括:胸悶、心悸、頭疼等[3]。
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x100%。治療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x100%。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卡方檢驗,以n(%)表示,對此進行處理分的為SPSS20.0統計學軟件,當設定p<0.05時,有顯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試驗組21例患者中,治療顯效人數為14例,有效人數為6例,治療有效率為95.24%;參照組21例患者中,治療顯效人數為9例,有效人數為5例,治療有效率為66.67%,可見,在治療效果上,試驗組顯著優于參照組,p=0.018<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試驗組21例患者中,發生胸悶的有1例,頭疼的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參照組21例患中,發生胸悶的有3例,心悸的有2例,頭疼的有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8.1%,表明,在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上,試驗組顯著低于參照組,p=0.03<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結核病中以肺結核感染較為常見,屬呼吸道疾病,而咳血是在一種肺結核不斷的發展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是支氣管動脈壓力升高,當出現咳血情況時,從病灶處侵蝕血管,進一步誘發肺部炎癥,從而破壞組織,導致毛細血管滲出血液,加重病情。因此,在治療肺結核咳血患者中,實施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以止血治療,效果顯著[4]。
垂體后葉素是治療肺結核咳血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垂體后葉素主要是促使血管產生收縮反應,主要成分為血管加壓素,患者用藥后可減緩心率,對促進血液凝聚作用較高,從而達到止血的療效,但冠心病、高血壓、妊娠等人群不可使用。本文研究對肺結核咳血患者采取垂體后葉素治療,結果表明,試驗組21例患者中,治療顯效人數為14例,有效人數為6例,治療有效率為95.24%;參照組21例患者中,治療顯效人數為9例,有效人數為5例,治療有效率為66.67%,試驗組顯著優于參照組;在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上,試驗組發生胸悶的有1例,頭疼的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參照組21例患中,發生胸悶的有3例,心悸的有2例,頭疼的有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8.1%,試驗組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述所述,對肺結核咳血患者采取垂體后葉素治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提高治療效果,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孟于琴,宋云. 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可行性[J].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21):3998.
[2]楊廣惠. 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可行性[J]. 心理醫生,2016,22(29):52-53.
[3]李瑩瑩. 垂體后葉素用于肺結核咯血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183-184.
[4]袁萍萍. 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