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沖
摘 要:新課改實施后,對于學生和教師的要求都有一些變化,要求教師教學要符合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這兩者是并存的,不能因為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所以在初中科學課堂實驗有效性開展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日后成長至關重要,古板的教學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雖然實驗教學的出現更加方便學生了解,學習科學知識,但是有些問題也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安全等因素,對于如何更好的進行科學問題情境教學進行研究與學習。
關鍵詞:科學教學;問題情景的創設;策略反思
一、學習科學的重要意義
在生活中,動手能力是很重要,什么事情看著別人做都很容易,而自己做起來就不是那樣簡單,所以動手能力的培養不能只靠理論學習,要自己親身去做,去琢磨其中的道理。以前傳統的教學思路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教學要求,這就需要老師有領悟力、創新能力等,還需要教師在平時上課的時候關注不同學生不同的特點,做到“因人施教”,從而積極、健康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但無從下手
初中科學的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們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可以親自去體驗,可以說是值得大家重視和喜歡的。一直以來學生們都是從課本中學習知識的,難免會感到枯燥無趣,而不感興趣,而實驗教學的出現,則讓學生們興致滿滿,從而學習的熱情高漲。但是學習中僅僅只有興趣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實驗。這對于剛剛接觸實驗教學的學生們來說,顯得尤為困難。所以在科學教學中要學會聯系生活,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這樣更加便于學習。
(二)課外實驗情況不理想,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
有些實驗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們在課外進行延伸實驗,這就受到實驗室是否有空,學生是否有空閑的時間。這也是對學生自覺性的一種考驗,延伸實驗不屬于課程要求,所以有的學生并不會按照要求去做,這也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督促。
(三)沒有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和氛圍
正所謂:環境對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古有“孟母三遷”,就可以很好地說明環境對于人的成長和學習影響深遠,所以有一個合適的問題情境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對于科學學習的一個比較高的要求標準,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不容易實現,就會造成學習困難。所以要重視問題情境的合理應用。
三、實施問題情境教學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合適的目標
在教師備課時,要聯系社會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接受。要把學習的重難點強調出來,學生也能更好地學習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一個單元課程和教學環節及教學任務,能給學生在重點難點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明白其重要性,例如“胚胎的結構”,就可以營造一個問題情景,新課導入--教師用準備好的課件進行演示,播放動畫版本的視頻,讓學生形成一種為什么的心理,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向同學們展示各種植物,問大家是什么植物?然后拿出一些糖果問誰想吃?就有5顆,怎么辦?然后向同學講解本節課要學習花生胚胎的組織結構,需要大家認識,了解其結構,認識種皮、果實等結構。老師用幻燈片動畫模型,講解每部分的作用,對實驗教學提前進行重點,難點的講解。使學生對胚胎的科學教學有一個小小的了解,從而進行更好的科學問題情境教學,讓學生更好的記憶與學習。
(二)明確分工,合理分配任務
小組合作也需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小組成員之間在課外生活當中要相互了解,和平共處,培養默契。在進行科學實驗前,分工明確,小組各個成員了解各自的工作,相互配合,讓問題的解決出自于學生的思考和交流,這樣他們記憶更加深刻,更加能夠理解難點問題,不僅問題解決了,知識點也記住了,這樣深入淺出,讓科學實驗不再是學生頭疼的課程。例如:在科學實驗中的“水的溶解現象”的實驗,小組內的組長要對小組成員進行相應的分工,如一名學生負責準備實驗中需要的東西:燒杯、高錳酸鉀、鹽、面粉、細沙、玻璃棒等,另一名同學進行實驗過程,還有一名學生負責觀察并且記錄實驗結果,小組長對整個過程要有一個整理,對實驗過程要清楚,在實驗結束后寫一份實驗報告,對于本次試驗進行總結,這樣分工明確就不會使小組合作形式化,這樣就會讓實驗高效化,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化,不再只是課本上一些冰冷的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操作,書本上的問題是做好實驗的前提,也說明問題情境的重要性。
(三)全方位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有一句諺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也能映射出學習激情的重要,如果對于某個學科并不感興趣,那么學習起來不僅吃力,還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反而會產生厭惡感,所以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生機,學生愿意投入其中,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更好的進行學習。為了讓學生能深入了解科學這門學科,就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親身體會下科學的奧妙,讓他們產生問題,這對于課堂上的教學是有一定用處的,學生會為了解決問題去仔細學習,變得有激情和目的性,所以激發學生的激情需要問題情境來輔佐,兩者應該有機結合。例如“金屬的性質”這節課,在博物館會看到古代打仗穿的盔甲,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金屬的形狀和性質的課件,首先播放不同金屬實驗的過程,讓同學們了解各種金屬的特點及制作過程,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在課堂上還可以運用一些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提出問題:“為什么古代會用金屬進行制衣?”讓學生們進行討論,總結一些金屬的特性,這樣課堂氛圍活躍,學生也不會走思,提高課堂效率。
四、結論
在新時代的發展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理論知識,也要求動手能力,所以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就應該將問題情景的創設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們有興趣的、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科學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擺正心態,整理思路,開拓視野,培養健全的人格,也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科學這一門學科,是重要的一門課程,要大力傳承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周永廷,在科學教學中教會學生觀察[D].教育教學論壇,2015(3):24-27.
[2]朱漢國、鐘啟泉,普通初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必修[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87-65.
[3]薛仕靜,基于PBL的初中科學復習教學范式實踐探索[J].中學生物教學,2018-12-10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