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摘要:目的 就艾滋病患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分別施以常規護理與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不論是SCL-90評分還是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 針對艾滋病患者施以有效舒適護理干預,效果較好,患者護理滿意度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艾滋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166-02
艾滋病屬于慢性傳染性疾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病死率。現階段,不論是在我國的城鎮地區,還是一些鄉村地方,對艾滋病相關知識均未有較多的認識,對于此病患者往往有一些恐懼與歧視心理存在,同時對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嚴重影響。舒適護理模式的理念即借助諸多護理服務讓患者的心理、心理與社會狀態與理想狀況相符。為促進艾滋病患者護理質量的提高,本研究試著針對此類患者施以舒適護理干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與診斷標準相符,且都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其它類型感染者,合并嚴重系統性疾病者,罹患惡病質者不在本次研究對象之列。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最大51歲,最小23歲,平均(48.4±5.1歲;觀察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最大50歲,最小24歲,平均(47.9±5.2)歲。經統計學分析得知,兩組一般資料數據對比未見差別,不會影響本次統計數據。
1.2方法
以常規護理干預護理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則接受舒適護理干預,具體包括:
1.2.1心理護理:艾滋病患者這一群體十分敏感,在接受資料經常會由于過度緊張而感到慌亂,以致于導致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形成[1]。同時,由于一些艾滋病患者自身性格原因會有焦慮與抑郁心態產生。所以,護理人員在對其進行護理時,應把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結合起來,科學準確的調整他們的心理,千萬不能讓其更加緊張,若患者有壓力過大、情緒激動等情況出現,護理人員需采取一定的減壓方法,對其進行開導,把負面情緒的影響降低。
1.2.2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創設一個優質的治療環境給艾滋病患者,保證室內空氣的清新,保持良好通風,特殊病室切勿高聲喧嘩,應注意環境整潔舒適,避免光線強烈照射,做好地面防滑,把室內溫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使患者的舒適度增加。
1.2.3飲食護理:同健康人相比,艾滋病患者對蛋白質與能量的需求較高,通常其蛋白質的攝入是健康人的2倍之多,因此一定要避免艾滋病患者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出現。為此,護理人員需在飲食方面給予科學指導,指導患者進食以營養豐富、消化容易的為主,堅持少食多餐原則。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餐前需漱口、洗手,將患者進食前后的護理工作以及口腔清潔做好。
1.3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SCL-90評分為一種可將患者護理后心理波動反映出來的調查方法。根據這一評分系統的步驟展開評定,患者的得分與之心理健康程度呈反比。同時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共分為三個層次,既好、一般與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調查數據值,以()、%表示臨床觀察指標,檢驗采用t、X2,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SCL-90評分比較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CL-90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艾滋病屬于慢性傳染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人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所致,具有極高的病死率。現階段,艾滋病尚未有徹底根治之法[2]。因為患者缺乏較高的抵抗力,所以術后發生機會性感染的幾率較高,加之手術創傷的影響,患者身體會有很多不適出現。同時,衛生部相關調查數據表明,我國城鄉居民對艾滋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視與恐懼心理存在,而艾滋病患者自身也存在諸多不良心理,如焦慮、恐懼、逃避等,基于此,迫切的需要一個系統的護理模式將其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改變,使之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治療過程中,艾滋病患者復雜的癥狀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
現階段,我國的艾滋病患病人數越來越多,若未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措施,則勢必會更加縮短他們的生命,因而除了堅持抗病毒治療外,也必須要重視有效的護理。大部分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均不強,很少對患者的需求展開深入了解,以致于諸多問題都未得到解決。
舒適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把常規護理做好的前提下,創設更加整潔、舒適的環境給患者,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需求予以更多地了解,幫助其將心理壓力減輕,使之以良好的心理參與到治療與護理過程中[3]。當滿足了患者的舒適感,不但對其術后恢復有利,也可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不論是SCL-90評分還是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針對艾滋病患者施以有效舒適護理干預,效果較好,患者護理滿意度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程鵬,李春蘭,徐穎,宋波.舒適護理對艾滋病患者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24):3496-3497.
[2] 朱春華.舒適護理在艾滋病患者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9):52.
[3] 胡亞飛.淺談人性化護理在艾滋病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