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職業倦怠現象已廣泛出現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被視為新世紀的危機和現代生活的疾病。體育教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極易產生職業倦怠。為此,本研究試圖通過回顧、整理與反思我國學者這些年來在體育教師職業倦怠領域的研究內容和成果,大體呈現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狀況,從而找出體育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成因,為體育教師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和教學中提供服務。
關鍵詞: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研究
自20 世紀70 年代“倦怠”這一概念提出以來,它一直是心理健康和人力資源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所謂怠倦是指懶惰疲塌;懈怠,厭倦。“職業倦怠癥”又稱“ 職業精疲力竭癥”專指“ 助人行業中的人們因工作負荷過大而產生的一種身心極度疲憊的狀態。”而體育教師作為一種典型的助人行為者,因其自身專業和工作環境的特殊性,極易產生職業倦怠心理。為此,我們有必要對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進行了解,從而探究其體育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具體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現狀
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維度、人口學變量差異、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后果及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干預策略等,而且研究往往是交叉或綜合進行的。
1.1職業倦怠的維度
研究發現,職業倦怠可以從三個維度去定義:即情感消耗、去人性化和缺乏成就感。
情感消耗是指個人的生理及心理資源被耗盡的感覺,表現在體育教師常常表現出疲憊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與學生授課的過程中缺乏熱情和活力,常常感覺到一種衰竭、無助感,甚至對生活悲觀冷漠;去人性化是指在日常工作中與他人相處時的消極態度,對他人冷漠、疏遠,人情味不足,表現在對同事持多疑的態度,對學生缺乏重視,拒絕接納或不主動接觸學生,忽視學生的感情,用蔑視的口吻稱呼學生,用帶有標簽式的語言來描述學生;缺乏成就感是指感覺對工作無法勝任,以及在工作中缺乏有成就的體驗。表現在教師感覺自己無法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大的變化,并抱怨自己專業前景不如別人,尤其是當自己的精神或者物質回報不及他人時,會產生的較強的自卑感。進而對工作消極應付,得過且過。
1.2職業倦怠的人口學變量差異
一些研究考察了不同性別、教齡、職稱、學歷、薪資水平、等在職業倦怠水平上的差異。①研究結果表明,女教師的情感消耗水平高于男教師,且差異極其顯著。②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倦怠與教齡因素也有關系。教齡越大,情感消耗和去人性化程度則越強,而教師的個人成就感則顯著增強。③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倦怠還與職稱因素有關,高級職稱的教師在情感消耗和成就感兩個維度上的水平顯著高于高級以下職稱的教師。④在學歷方面,碩士以上學歷的高校體育教師成就感明顯高于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在情感消耗和去人性化維度上,不同學歷的教師之間的差異不顯著。⑤薪資水平與體育教師的職業倦怠水平呈負相關。
2 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
影響職業倦怠的因素非常多,最常見的是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和社會因素。
2.1個人因素
體育教師的生活負擔,人際交往等個人因素也是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
2.2組織因素
學校的管理制度存在問題。如有些學校無法給體育教師以清晰的角色定位,導致體育教師出現角色混亂,從而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和應履行的義務,出現角色模糊。
2.3社會因素
王守恒認為,社會變化導致的教育改革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得體育教師一時難以適應;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公眾對體育教師的認可度偏低,體育教師得不到公眾的認可和尊重,由此產生壓力感和無歸屬感;福利,醫療保險等社會支持系統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
3 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干預策略
導致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復雜多樣,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既與教師自身有關,也受教師外部工作環境的影響。因此,解決教師職業倦怠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個人三方面的協同努力。
3.1社會應對體育教師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公共信任對體育教師職業的抉擇和工作表現有著深刻的影響。在一種公共信任、理解、援助的氛圍中,體育教師會表現出堅定和十足的干勁,進而產生高度的自尊感,把教學視為自己追求的事業。體育教師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無所不能的。要充分理解、合理評價、切實尊重體育教師的角色活動,以減輕其職業壓力。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師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是一個具有多種個性和生活方式的人。
3.2國家要從政策上提高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
提高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是解決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問題的有效途徑。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使教師這一職業最終成為真正意義上受人尊敬的職業,這樣才能減輕教師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職業自豪感,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感。首先,各級政府要把尊師重教落在實處,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其次,政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教師的經濟收入水平,要根據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教師的經濟收入水平加以調整。相關部門要通過調整相關政策幫助教師解決住房、醫療等實際問題。
3.3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
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理智的愛與寬容的精神,對防止教師職業倦怠是至關重要的。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充滿信心,樹立為教育事業奮斗的教育信念,才可能認同教師職業以及與這種職業相關的生活方式,才能抵制各種誘惑,產生職業興趣,把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上來,最終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姚向穎.福建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的調查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7,23(5):95-96.
[2]張美玲.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與職業倦怠關系研究[J].教學與理,2009(21):45-46.
[3]季曉靜,高俊杰.中學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以對揚州市中學體教師的調查研究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5):102-103.
[4]王守恒.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0):1393-1394.
[5]崔曼峰.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消解[J].教學與管理,2009:33-34.
[6]郭琳,來斕.教師職業倦怠及干預策略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6,(29)
[7]董淑花,黃依林.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研究綜述[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1)
[8]唐芳貴,肖志成等.國外教師職業倦怠研究述評[J].教育與職業,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