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邦梅
摘 要:新課改的興起,人們不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效率,要求學生向全方位方面發展。孩子是國家的棟梁,不只有聰明頭腦,還要有健康的體魄及健全人格。小學教學中,體育教學將健康第一作為宗旨,優秀體育教師,應當采取針對性方式,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本文對學生心理狀態進行分析,提出體育教學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體育 教學 學生 心理健康
社會處于不斷發展階段,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信息化及網絡進入人們生活中,導致人們體能不斷下降,小學生是未來祖國的發展動力,在新時期不只需要具有聰明的頭腦,還應當有與之匹配的體能,健康的身體是人們發展的資本。因此在小學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我國提供更多優質人才。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
我國相關調查組織顯示,我國多數小學生顯現出心理問題,經深入調查分析發現,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是由于精神力薄弱,抵抗力弱等引起。致使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多數家庭將重點放置于學生學習成績方面,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關注度不夠,這種不端的教育態度,使學生心理教學不足,使學生出現體能差,心理素質差等問題。
二、體育教學方法
(一)互助情景設計
無論哪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營造團結的學習氛圍,體育教育也要遵循此原則。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學生間的配合,使學生養成互相幫助的習慣。使學生在他人幫助下,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使學生接受合作,并樂在其中。
(二)培養學生團隊拼搏信念
體育教學過程中多數采取課外學習方式,在做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習情況選擇適當的游戲,使學生實現游戲目標,游戲選擇應具有意義,比如使學生能夠團結一致,共同努力。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使學生更加團結。體育游戲種類教學,比如拔河比賽及接力賽等,都能使學生團結互助。
(三)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團隊體育活動為體育常見活動,這種活動能使學生縮短與教師的距離,教師能夠與學生積極交流,使學生打開心扉,產生依賴教師的心理,教師通過互動方式,使學生認可教師,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活動,滿足教學目標。
三、心理教育融于體育教學
(一)強化心理教育
體育為理論教學較少的學科,多數在實踐中應用,體育理論薄弱問題為各級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體育理論學習方面,學校需予以足夠的重視,體育教師能通過理論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能夠使學生真正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將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共同培養,能夠使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不至于學生形成偏激的性格。
(二)因材施教
學生個性及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導致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同,要求體育教師不斷與學生溝通,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身體素質。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比如教師觀察到某學生性格孤僻,不愿與他人接觸,教師可讓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或者乒乓球運動中。而性格相對急躁的學生,則可以讓其慢跑,打太極拳,若學生性格靦腆,教師可以選擇體操活動,使學生形成活潑好動的性格。
(三)游戲教學
小學體育教育中,具有寓教于樂思想,小學生也是好動群體,熱愛體育運動,游戲是小學生的最愛活動,也是小學生接受的活動形式。體育教師可以將此作為切入點,通過游戲方式提升學生的思想品格。每一位學生參加互動過程中,有利于敞開心扉。使學生能夠進行常規情感交流,使學生心理問題得以改善。
(四)心理教學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每個學生都有自尊,教師當著其他同學面對學生進行開導,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打擊,不利于心理疏導。因此應當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對學生進行課后心理疏導,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根據不同學生心理癥結,分析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學生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在偏離軌道過程中及時被拉回正軌,不至于在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心理教育應用于體育教學具有一定優勢。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能夠使學生與他人交流,使個別學生融入集體中,將心理教育應用于體育教學中,能夠使學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在發育過程中,不只是學會體育運動,還能懂得與他人相處的道理,具備在社會良好發展的能力。保障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考慮他人情感,融入不同集體。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老師其實是可以很好的將心理健康與體育教學結合在一起的。在體育活動中,我們能夠通過各種有目的性的活動來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作為教師,要時刻提高學生全面的心理素質,防止學生因家庭而造成的心理偏差。同時我們也要多和學生父母溝通交流,使得我們能夠更近一步的去健全學生的心理人格,培養出一個能夠正視自己自身所擁有的優點和缺點,能夠在即使知道自身缺點的情況下也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以自信的方式去改變自己的缺點,而不是畏畏縮縮的不去改變,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導致后期走上偏激的道路。總而言之,將心理健康融合于體育教學活動中是可以達到學生心理健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秦松林.淺談小學體育教學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J].亞太教育,2016(15):14.
[2]何素玲.試析小學體育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4(Z2):152.
[3]孔愛香.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