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瑩婷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完善,小學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許多教師教學觀念陳舊、過度重視學生考試分數、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的效率較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將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嘗試分析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隨著現代教育教學活動的發展,各種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但是無論什么樣的教學理念,都要圍繞一個永不改變的主題,那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高效的課堂有效教學,是當今社會教育教學的重大討論話題,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性教學,既要讓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又要讓學生獲得今后發展的價值觀和學習方法。高效課堂教學是有效性的,是相對于現在教師的教學投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所以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值得我們深思。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含義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這里,所謂“最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通常是指教學的實際效果至少不低于同類的一般水平。當前倡導的“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實際上在于倡導教學要有價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雖然核心素質培養等改革措施已經在各個學校開始落實,但小學教學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依然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現在的教育改革讓我們所有人都明白了核心教育的重要性,也深刻認識到了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但好多老師依然沒有放手,依然將主導權緊緊握在自己手中,學生在課堂中感受不到參與感造成上課聽課效率低下。(2)教輔工具運用不嫻熟,現在的教室里幾乎都有多媒體設備及其他的教具,但老師們因為自身對多媒體的理解應用還只是停留在展示的層面,導致課堂失去了很多該有的樂趣,數學課枯燥乏味,學生吸收知識很淺,教具更是沒有充分發揮到作用,學生們反映到下課后自己就沒有機會再用教具來幫助學習了。(3)學生對數學題目理解能力差,很多數學老師包括家長在內都認為語文是需要閱讀理解能力的,數學不需要,殊不知數學應用題的理解就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看不懂題目,又怎么能解題。以上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動力,沒有興趣的推動,只靠老師的督促和家長的監督,學習數學只會越來越成為不愿去做的事,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排斥。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優質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創設優質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首先要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并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認知結構進行備教材、備學生、被教學設計和提問技巧等,而不是為了備課而備課。另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評價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因為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例如,在對一名學生進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輔導時,我給他講了一道類型題,他聽懂之后,連續做了三道鞏固題并全部正確。我跟他說“不錯,都做對了,你理解得挺快的”。下課休息的時候他竟然沒有出去玩,而是將課本上剩下的幾道題做完了,而且也做對了。因此,有效的課堂評價會對學生數學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全面提高
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本身是一個系統,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無法科學合理地把握教學,在學生課堂學習的黃金時段大多精力放在導入、復習上,而新授課講解時由于時間不足或學生注意力分散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有些教師在教學時對于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過于死板,單純遵循“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布置作業”的教學法,不能靈活的安排教學環節,突破教學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三)注重創設情境與制定學習目標
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學生上好課、學好習,就必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的興趣之火,要注意把枯燥的教學方法,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的現實生活之中,把數學問題社會化、具體化,選擇與學生學習生活背景有關的情景設計及學習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并為解決問題提供了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中,了解學習的目標和學習要求,從而沿著學習目標和要求,進行有效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課后要反思總結,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已成了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只有課堂教學與課后反思有效結合,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但不少教師往往是上完課后“如釋重負”,缺少將課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時記錄下來,更缺乏對教學實踐的系統反思與感悟。所以,許多教師往往在參加培訓、課堂觀摩等教研活動時躊躇滿志,但在自身教學實踐中卻“穿新鞋,走老路”。因而,堅持寫教學后記、教學反思、總結等,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課堂逐步達到高效的有力手段。
四、結語
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教師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使學生獲得最大收益,并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他們自身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薛仁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13).
[2]謝華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15(23).
[3]李麗琴.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