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晶
摘 要:家庭農場是一種源于歐美的農業經營模式,自2013年起在我國開始建設運營,是我國未來培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對我國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因為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無法可以的困境,阻礙這種模式在我國農村推廣。因此,本文以我國家庭農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為研究對象,并提出促進其發展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家庭農場;法律問題;解決對策
目前為止,我國家庭農場成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新模式,為我國農民增加收益,改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因監管不到位出現巨額詐騙事件,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本文以家庭農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促進我國家庭農場完善發展的對策。
一、發展家庭農場存在的法律問題
(一)家庭農場的法律地位不確定
家庭農場是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但是當前我國現行法律并沒有明確其法律地位。我們在強調家庭農場處于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忽視了家庭農場作為市場經營主體的法律地位。由于家庭農場不能夠直接涉及農業生產,并且是以家庭農場生產的農業產品參與到市場競爭中,進行市場經濟活動。因此家庭農場也屬于市場經營主體及法律主體,其依法享有民事主體的身份毋庸置疑。但是家庭農場是否一定是法人就很難界定了。一般來說家庭農場的意義和必要性決定著其法律地位,但是應當賦予家庭農場怎樣的法律地位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家庭農場登記缺乏法律依據
各級政府對家庭農場登記存在的問題卻莫衷一是,各自為營,有不同的意見和處理辦法。一是關于登記機關的確定,多數地方政府將家庭農場當成經濟組織,一般由工商行政部門負責其登記注冊事宜,但是在一些地方則是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登記注冊的。二是對于登記條件各地區標準不一,各自出臺獨立的認定標準文件,或者直接在家庭農場登記文件上明確成立家庭農場的條件和標準。三是沒有統一的登記流程。因無法可依加劇了我國家庭農場管理混亂的現象。
(三)家庭農場缺少退出機制及監管制度
我國家庭農場處于政策扶持發展階段,基本上還未涉及退出機制與監管問題。但是不是說不需要建立退出機制與監管制度。完善退出機制與監管制度,對家庭農場效益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農業生產的監管涉及許多部門,加劇了家庭農場成立監管部門的難度。我國家庭農場在政策的推動下蓬勃發展,其相關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但是監管制度相比其他制度來說具有明顯的之后性。家庭農場監管制度是避免假家庭農場、不合規定的家庭農場以及拼湊的家庭農場出現的重要制度。家庭農場是一個具有商品化特色的經濟組織,本身面臨市場風險,容易出現退出現象和破產的問題。所以農產品價格保障措施及農業保險制度對家庭農場非常重要。
二、發展家庭農場法律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突破現行的民事主體結構理論
當前,在我國民事主體結構三元論背景下,家庭農場如果根據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組織形式登記成立,那么家庭農場就被排除在法人之外,屬于非法人的團體。由于家庭農場屬于私法人,兼具社團法人和營利法人的特點,家庭農場是否是企業法人將會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農業經濟學家一般認為家庭農產有企業化經營的特征,和企業法人具有相似的地方。不過家庭農場和企業法人在經營范圍、組織成員、決策機制、扶持政策以及利益分配上都有所不同,不等同于一般性質的企業。因此,在這個層面上看,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的分類都不是適合家庭農場。
(二)突破現行登記制度家庭農場
作為市場主體擁有從事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權利,這項權利是通過商事登記后法律賦予還是其天然具有的,當前理論界還存在很大爭議。《行政許可法》中的相關規定也將組織登記作為行政許可和市場準入,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存在將準入制度和登記制度混淆的現象,給家庭農場登記增加了難度。因此,學術界更傾向登記是市場進入以及行政確認,不是法律賦予市場主體的新權利。從家庭農場登記困境來看,這一觀點更符合實際操作的需求。而登記機關方面,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我國商事登記的負責機關,因此,家庭農場的登記機關也可以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三)健全退出機制及監管制度
(1)建立健全家庭農場的退出機制。可以將家庭農場退出方式分為兩種,即自愿退出及強制退出。自愿退出的方式是指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可以根據章程或者農場決策機構的決定,自主決定解散家庭農場,不再進行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活動,給予家庭農場主經營自主權。而強制退出的方式是指在年審考核中那些不符合標準條件或者存在違規操作的家庭農場會被農業行政部門按照法律規定取消其家庭農場的經營資格,并且工商行政部門也會注銷其家庭農場登記。由自愿退出和強制退出兩種方式共同組成了家庭農場的退出機制,促進家庭農場穩定有序發展。
(2)是完善對家庭農場的監管制度建設。為促進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需要對其實行有效的外部監管,以規范市場秩序,推動農村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作為農業生產組織,家庭農場應當接受農業行政部門的監管。而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家庭農場應當接受工商行政部門的監督。作為行業協會的成員,家庭農場還需接受該行業協會的監督。
參考文獻:
[1]梁慶賓,馮艷玲.完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視野下家庭農場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人民論壇,2015,(32).
[2]曹興權.走出家庭農場法律地位界定的困境[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5,(01).
[3]胡光志,陳雪.以家庭農場發展我國生態農業的法律對策探討[J].中國軟科學,2015,(02).
[4]張帥梁.家庭農場的法律屬性及市場準入問題研究[J].中州學刊,2015,(04).
[5]賈超翔,張新民.論家庭農場的法律地位[J].寧夏社會科學,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