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是閱讀。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并培養他們自己的語言技能。特別重要的是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使書籍聲音成為學生的音符。本文將詳細介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進行朗讀訓練的方法,讓更多的學生能從朗讀訓練中受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訓練
開發閱讀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理解書面語的能力。但是,閱讀訓練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必須通過有聲朗讀來實現更加有效的閱讀,如果“讀”得不到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便成了只是表面的夸夸其談、紙上談兵。因此,加強有聲閱讀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注重朗讀訓練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教學設計
本文以《黃果樹瀑布》的教學為例,探討朗讀訓練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具體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1.教師在閱讀課程開展前期,先準備一些有關于黃果樹瀑布的圖片或動態視頻,用于教學開展前期的課堂導入環節。進入課堂教學環節后,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全面了解,可先由教師以示范朗讀,注意此時教師朗讀課文時的吐字、朗讀節奏、示范朗讀的通順性以及思想感情的融入。
2.教師可在示范閱讀后,統一組織學生進行齊聲朗讀,此時教師應當注意觀察學生在課文朗讀中的問題,例如,通順性問題,可告知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解決。對文章理解上的問題,應當及時停止朗讀,而對自己不理解的部分通過尋求幫助理解后再繼續朗讀,如,存在生字問題,應通過工具書及時查詢生字讀音,確定準確讀音后繼續朗讀。
3.選取文中包含主要知識點的重點教學片斷,指導學生通讀、熟讀,讓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總結并提出個人在重點語段朗讀時出現的問題,再由教師統一進行指導解答。
二、教學主題
通過課文《黃果樹瀑布》的閱讀教學,將朗讀訓練方法引入到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三、教學段落實錄
將課文第二段起始“透過樹的縫隙……”到文章倒數第二段,“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選做朗讀教學中的核心訓練段落,此部分是重點描寫黃果樹瀑布景色的部分,其中包括多種修辭手法和詞匯應用,教師可按照段落描寫的景象,找一部分相應的圖片輔助課堂教學。另外,對于描寫景色的核心語段,可按照作者的行走步伐分別讓不同的學生朗讀。使其體會不同視角下黃果樹瀑布美景的變化。在分段朗讀結束后,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交流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以組為單位提出問題,由教師統一解答。
四、案例分析
通過對此課閱讀課程的觀察,可發現對于以景色描寫為主題的課文內容,朗讀訓練有利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和深刻地理解景色描寫的內涵,同時,朗讀中思想感情的融入,也會給停留在想象和圖片觀察層面的課文景色描寫帶來一定的生動性,因為朗讀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式都有所差異,這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可見,朗讀訓練在閱讀課程中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反思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閱讀課程的開展,借鑒朗讀訓練的有效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小學語文的閱讀方法。
1.積極組織相關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課文內容靈活安排課堂內容。可以在“閱讀俱樂部”“閱讀比賽”和“故事閱讀會議”中盡可能多地進行閱讀活動。在學生中,有更多有才華和有能力的學生閱讀,所以每個學生都可以參加閱讀訓練,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2.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讓課文情境再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是根據課文中角色的安排,再結合學生的聲音特質進行分配,學生在朗讀前必須領悟到該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內心活動,再通過自己的領悟將人物形象展示出來,在朗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語調和聲調,盡量貼近課文中原來的人物形象,在一些環節中,學生通過表情、動作表演出來的時候,可以增強朗讀的效果,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在朗讀一些飽含深情的文章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場景,讓學生參與到身臨其境的表演中,搭建好精彩的朗讀平臺。
3.假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學生讀的次數多、時間長就可以訓練朗讀能力和閱讀能力,并且對課文的背誦也有幫助,但是這其實是一種誤區,學生如果只是機械化地重復文章內容,會使學生厭倦閱讀文章。因此,在有聲朗讀訓練中,教師要提倡“以讀為主”,在指導學生讀的過程中,每一遍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為達到有效閱讀水平,教師讀上句,學生讀下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朗讀訓練是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走進閱讀世界的橋梁,教師需要重視朗讀訓練,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晶晶.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技視界,2014(14):1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