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玨辰
摘要:中國古典舞是中國傳統舞蹈藝術的創新與傳承。在古典舞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積極采用更為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開展相應的舞蹈訓練,從而在提升古典舞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化舞蹈素養發展。在下文中,筆者具體分析如何在高校古典舞教學工作中實施多元化訓練教學,旨在為后續的教學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古典舞;多元化訓練;策略
古典舞是我國傳統舞蹈文化與藝術的重要傳承,但在常規的高校古典舞教學工作中,教師習慣于運用傳統的“示范—模仿—表演”這一教學方式,但面對當前多元化發展的社會文化與世界文化,要想創新、發展中國古典舞,僅僅依靠上述教學方式不僅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也有可能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影響古典舞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多元化訓練模式主要是指在古典舞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根據學生發展情況針對性、多元化地開展教學訓練工作。從教學優勢上看,多元化訓練教學既能夠充分挖掘學生們的舞蹈潛力,也可以通過豐富的訓練活動而提升教學趣味性,于加強學生舞蹈學習質量方面具有重要價值[1]。在下文中,筆者則基于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從增強多元化教學意識、構建多元化教學方式、加強多元化舞蹈訓練以及注重鍛煉舞蹈掌控力四個方面具體分析高校中國古典舞蹈教學中多元化訓練的應用實踐。
一、增強多元化教學意識
古典舞教學中開展多元化訓練的首要前提就是教師自身應當不斷增強其多元化教學意識。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傳授舞蹈技巧,對于舞蹈中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把控、舞蹈情感的表達以及舞蹈氣質等因素教師都應當納入教學內容中。通過這樣的多元化舞蹈訓練,學生舞蹈審美意識、舞蹈教學與訓練效率也會大程度提升[2]。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編排、教學《愛蓮說》這一古典舞曲目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愛蓮說》這一文章的人文內涵進行創作,當學生們了解舞蹈中所表達的思想時,在其訓練時也會更加注重表達出舞蹈中所蘊含的荷花般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高貴品格。同樣的,學生們在呈現舞蹈時,其行云流水的身充滿古典韻味的肢體表達也會使得舞蹈表現更具古樸典雅之美。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對舞蹈的理解融入訓練中,從不同的角度創新理解《愛蓮說》舞蹈的內涵與表達,從而為舞蹈注入新鮮活力與靈魂[3]。
二、構建多元化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會給學生們帶來舞蹈訓練學習的新鮮感,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訓練熱情都有極大幫助。筆者認為,除了院校或教師自身制定的基礎課程與輔導課程外,在學生們的學習訓練中,還可以多借助網絡視頻課程拓展學生們的舞蹈視野,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舞蹈種類與古典舞多元元素,另一方面通過多元化地接受舞蹈信息,學生們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國古典舞的魅力。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教學《秀色》這一舞蹈曲目時,對于不同舞蹈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就可以為其制定分層次的針對性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們在網絡上選擇不同的選修課程進行自主性學習,此后,在練習《秀色》時則可以由教師給予指導與幫助。又或者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先由小組成員之間合作學習《秀色》,對于舞蹈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他們可以不斷發現自身缺點,并加以提升;對于舞蹈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則能夠在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的同時增強自身古典舞素質。
三、加強多元化舞蹈訓練
古典舞的學習訓練中,最為重要也最核心的是學生們舞蹈基本功的學習與練習,而增強基礎訓練的目的則在于提升學生腿部、腰部的力量與軟度,只有具備良好的舞蹈基本功,學生們才能夠很好地完成舞蹈中所有舞蹈動作。在基礎訓練時,教師要做的更多的是糾正學生體態,并培養其音樂感與韻律感,加強基礎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們自如地運用身體各部位肌肉、關節的緊張、松弛控制能力和柔韌力量展示手、眼、身、法、步各種動作的舞蹈味道[4]。除了基礎訓練以外,增強學生們的身韻訓練也是教師教好古典舞的關鍵所在。與民族舞、現代舞等舞蹈類型不同,中國古典舞更注重舞蹈者的形體與神韻,舞蹈者不僅需要具有優美的體型,要想通過舞蹈傳達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相應的神韻必不可少。從一定程度上說,古典舞身韻的訓練就是古典舞舞蹈語言的訓練,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加強舞蹈動作訓練的同時,對于提、沉、沖、靠、含、腆、移等身韻動律特征也需進行系統性地練習[5]。
四、注重鍛煉舞蹈掌控力
注重鍛煉學生的舞蹈掌控力也是高校古典舞教學中開展多元化訓練的重要內容。舞蹈的掌控力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們自舞蹈展示中能夠很好地把握全局,舞蹈身形、形態、韻律、內涵展示等多角度、多元化的呈現才能夠帶來精彩的舞蹈演出。鑒此情況,筆者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為學生創造舞臺表演的機會,通過積累舞臺表演經驗,鍛煉其舞蹈理論與舞蹈實踐結合的綜合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學生舞蹈水平與舞蹈掌控力的目的。 例如,在學校中可以組織、鼓勵學生參加舞蹈大賽、院系活動表演、課余時間的校內舞蹈展示活動等,讓學生們在展現自我才能時鍛煉其舞蹈技能,不斷提升舞蹈表現力。
總結:
在高校中國古典舞教學工作中,可以秉承多元化訓練教學目標,以更加開放、現代的教學觀念開展教學工作。同時,注重采用多元化的訓練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們保持長久的舞蹈學習興趣與熱情。而無論是古典舞舞蹈基礎的訓練抑或是學生身韻、形態的塑造,教師都需要在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中提供技能指導,培養學生獨具特色的神韻與古典舞素質。最后,鼓勵學生們注重積累舞蹈表演經驗,在鍛煉其舞蹈掌控力不斷提升舞蹈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冉.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訓練研究[J].戲劇之家,2019(09):221.
[2]陳藝峰.中國古典舞蹈教學中多元化訓練分析[J].戲劇之家,2018(08):193.
[3]李燕,趙然.關于中國古典舞在教學中的多元化訓練[J].西部皮革,2017,39(10):16-17.
[4]高思朦.中國古典舞蹈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訓練[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206-207.
[5]柳文杰.中國古典舞專業課程體系核心訓練內容辨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7,35(01):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