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敏
摘 要:本文主要從瓜傻式教學、自主探索式教學、合作學習式教學、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等五個方面論述職業學校模具課程教學中的優選與創新。
關鍵詞: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診斷性;形成性
一、教學模式的優選與創新
1.瓜傻式教學
這是一種將模具課程中嚴密的邏輯演繹過程還原為生動活潑的知識生成過程。通過讓學生了解所學的模具制造知識的現實背景,感知知識的產生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過程,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作欲,使枯燥干澀的模具教學演繹變得生動起來。例如:在講解“雙分型面注射模結構”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使用文本、圖像、動畫等多媒體高效的集成環境來表述,運用PPT多媒體課件,展示二維和三維模具結構圖介紹模板功用,同時采用模具動畫素材、生產視頻教學并結合具體案例、模具結構拆裝實訓的實踐內容,使學生充分了解雙分型面模具的基本結構、動作原理和結構功能,學會單分型面模具結構與雙分型面模具結構的分析與比較,并能夠根據殼類塑件幾何形狀和材料正確選用模具結構類型。
2.自主探索式教學
自主探索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運用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通過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實現自主性發展,使自身素質優化。在具體的模具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師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協調發展,再反過來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從而形成一個“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機制,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3.合作學習式教學
合作學習式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合作學習是一種結構化的和系統的學習策略,由2~6名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學習目標,在促進每個人的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體成績。例如:在講解“沖模制作”章節時,教師可以首先給出任務,根據制件圖紙設計沖模并制作一副沖模。要求:模具結構合理,模具選材合理具有經濟性,各零件加工容易,模具沖出的制件尺寸合格。其次是將全班學生按五人一組,分成幾個組。分組時注意各個學生的特點,盡量做得各個組在理論知識和動手技能均衡。各組選出組長,由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分工協作。各組分工收集有關的信息。制件圖紙、制件的生產數量、學校現有沖壓設備的型號、學校實訓車間現有的用于模具制作鋼材的品種規格、現有的模具加工設備以及各種資料、工具書、計算器等。再之是各組根據項目任務和收集的信息資料,充分發揮各組員的創造力,擬出幾套設計、加工方案。接著在小組內經過討論確定一個小組最佳方案。然后各小組選出代表發言人,采用卡片、圖片、表格等方式闡述小組所制定的設計加工方案和計劃,重點闡述模具采用什么結構,用什么材料制造,加工工藝等。各組可互相就對方的計劃方案提出質疑,分析,比較。最后各小組確定最終方案,列出計劃及實施時間表。最后是各小組根據計劃分工合作,按照圖紙設計、零件加工、模具裝配、試模、試生產的順序分步實施計劃,對于實施階段遇到的問題,先由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在組內討論、分析、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由老師組織全班各組將此問題有作為一個小的項目任務,經過討論、分析得到最終解決方案并完成計劃。
二、教學評價的優選與創新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在模具課程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主要是定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和適當安置學生。例如:在“成型工藝編制”、“塑料模設計”、“塑料模裝配及安裝調試”等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環節各小組項目成績占30%、小組內成員答辯表現占30%、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占30%,以及平時作業和出勤情況占10%的比例,即3∶3∶3∶1的比例,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綜合學習效果進行評定。這種評定方式不僅避免了出現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而且可以鼓勵學生深入課程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創新設計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模具課程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主要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首先是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期次是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后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最后是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并為后期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高分子成型測繪”和“模具材料的選用與熱處理”章節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評價。首先是先學過程。包括規定了自學時間,學生能嚴守自學紀律;合作學習時組長的職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秩序井然;每個小組都能嚴格按照三類任務的合作流程操作,每個同學都能自覺遵守。其次是后教過程。包括小組內部互幫互教的氛圍濃烈,能在小組內部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鄰近的小組之間能相互幫教,相互探討;課堂上能有機收集各小組的問題,發動全體同學幫助解決。最后是當堂訓練過程。包括:學生之間能相互出題相互練重要知識點、難點講解之后能及時練;訓練形式多樣,采用了口述、背誦、默寫、實驗、集中練、分散練等其中的形式;訓練效果反饋及時,錯誤的地方能得到及時的糾正和強化等等。
參考文獻
[1]王小萍.團隊組織在高職模具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裝備制造技術,2016.
[2]鄭玉忠.淺析中職學校模具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