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華?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涌現出了各種類型的新媒體,這不僅使圖書行業的競爭愈加激烈,而且對圖書編輯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出版行業必須重視對圖書編輯素質的培養,圖書編輯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和創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為圖書出版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本文就提高和培養圖書編輯素質提出建議,為圖書出版行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編輯素質;培養;工匠精神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其后,“工匠精神”不僅成為總理使用的高頻詞,更是被各行各業奉若信仰,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共識。工匠精神之所以引發如此強烈的共鳴,正是因為契合了現實需求,代表了先進的價值導向,顯示出時代氣質。對于編輯而言,工匠精神自古以來便是職業素質的核心,是出精品、出經典的必要保障,其回歸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一、編輯素質與工匠精神
(一)編校能力與工匠精神
編校能力即書稿處理能力,能夠從內容到形式對書稿進行總體把握、整理加工,以達到出書標準的能力,是編輯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一名編輯的養成,須坐穿無數冷板凳,埋首于字里行間,經歷千錘百煉,通過重重考核方能獨當一面。專家型編輯在這方面大多是卓然者,很好地詮釋了工匠精神的意義。他們有廣博而精深的專業知識背景,有豐富的編輯實踐經驗,熟悉各類書稿的框架結構、板塊設置、格式規范和常見錯誤類型,能夠熟練駕馭難度系數較高的各種書稿。經他們處理的書稿,差錯率低,質量高。其典型代表如周振甫先生,他編輯《談藝錄》《管錐篇》的經歷,不僅得到錢中書先生的贊譽和肯定,還成為業界和學界的佳話。
(二)創新能力與工匠精神
創新能力,是保證編輯主動學習,及時調整知識結構,保持與時俱進的能力。一位優秀的編輯,首先是一位雜家,雖不必樣樣精通,但要對所接觸的出版方向有所了解,通曉最基本的常識,不至于犯常識性錯誤。其次,科技高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編輯面對的科技變革讓人目不暇接。編輯若不保持時學常新、與時俱進的狀態,必然會被這個行業淘汰。
二、工匠精神的提升途徑
(一)工匠思想的傳承
工匠精神是一種優秀品質,這就需要編輯努力提升自身素養,嚴于律己,提高專業技能。對于編輯來說,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刊物的出版,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威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并且給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編輯必須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斷學習,寫出更多優秀作品,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二)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
編輯必備的四個方面的能力大多與此有關。編校不用說,當以不放過一個錯別字、追求“完美”為己任。選題策劃、營銷策劃、品牌形象策劃、后續發展策劃……每項策劃都需要精確到每一個細節,以避“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之憾。項目管理事務繁雜,若要做得好,勢必要安排得井井有條,精益求精。活到老,學到老,正是工匠精神的體現,只有時刻學習,才能不斷進步,胸中有丘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不被社會淘汰。作為一名合格的編輯,必須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數十年如一日專注于案頭工作,不為外物所動,對編輯事業有著不懈追求,以嚴謹的態度,將編輯各項能力發揮到極致。
(三)定期學習,不斷進步
現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國的新媒體技術發展也越來越快,并且應用于各行各業,行業的發展對于編輯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編輯要重視自身素質的培養,定期參加培訓學習,與時俱,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并根據新時代下對編輯的專業素質要求,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將自己所學應用到平時的工作中去,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增強競爭力,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寫作風格
近年來,我國提倡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編輯行業也不例外,編輯行業本身也是服務于人,必須堅持以人為中心,以讀者為中心。編輯工作既是一門學問,同時也是一種藝術,是重要的思想產品,而思想文化的傳播有利于整個社會良好的發展,因此對于編輯出版工作而言,工匠精神還是要落實到人的發展上,因此,對于作者與讀者應該予以重視,使其共同進步。讀者的范圍很廣,從呀呀學語的孩子到滿頭白發的老人,例如兒童,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因此相對于成年讀者來說,少兒群體得到的閱讀反饋更少,這就給少兒出版編輯帶來了新的問題。少兒讀物編輯,必須對少兒有深入的了解,從少年兒童的角度出發,來編輯出版物,唯有如此才能做出客觀判斷。而對于作者來說,編輯的任務并不單單只是作品的出版,而應該按照市場的需求,加速作者自身的成長,發現當前環境中的新思想,不隨波逐流,勇于創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推動少兒出版物的發展,才能促進出版市場的繁榮發展。
三、結語
提升編輯素質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出版單位將編輯素質的提升納入績效考核中,而不僅僅以職稱和經濟指標為論。出版單位應該制定出一套符合國家方針政策,適合本單位的考核機制,多方面進行考核。例如,對編輯的考核,可以從圖書的社會效益、編輯學習進步情況、貢獻度、工作量及完成質量、經濟效益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判。
參考文獻:
[1]范高強.論網絡時代學術編輯回歸學者化的必要性[J].出版科學,2017,25 (3):44-47.
[2]郭向暉,宋秀全,李文喆.MOOCs業態下打造編輯新能力:人民衛生出版社新興出版編輯人才培養初探[J].中國編輯,2015 (5):103-105.
[3]徐雅麗.淺談如何提高縣市廣播電視編輯的素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