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要:為探究出我國體育教學整體發展現狀,本文以體育教學為研究主體,通過對教學發展現狀的深入研究,找尋出存在的問題,并在順應我國基礎國情和響應國民理念號召基礎上提出促進我國體育教學有效進展的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學;發展現狀;改善措施
一、引言
中國屬于世界體育強國之一,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都相繼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特別是近些年,中國運動員在以往弱勢田徑項目上也有著顯著的表現,我國政府在深感自豪的同時一直在加大對體育事業的關注和實踐力度,從發展體育運動,改善人民體質到現階段開展的全民健身運動中,都可以將國家對體育世界事業建設的關注力度充分的彰顯出來,雖然體育事業得到了發展,但是國民身體素質卻沒有本質上的提升,依據有關數據顯示:很多家長都表示孩子的身體素質至關重要,但如果非要在體育鍛煉和學業二選一的話,大部分家長都會傾向讓孩子放棄體育鍛煉,選擇文化素養,除了父母的主觀影響之外,這種現象也和我國應試教育有著分不開的關聯,基于中國應試教育限制下,不但制約了孩子們創新思維的拓展,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建設中國體育發展事業的同時也要加大對學生體育訓練的實踐力度,本文在此背景下,以我國體育教學發展現狀為案例,探究出影響體育教學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針對性的給出引導措施,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們強身健體,也能為國家隊輸送更多優質的后備力量。
二、研究方法和對象
(一)研究方法
首先文獻論述法。通過在互聯網,知網和有關書籍等渠道的查閱,總結出體育教學有關理論和資料,為論文的有效撰寫提供了參考數據;其次問卷調查法,以山東八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分發問卷調查,總共分發了565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了512份問卷,也向八所高校體育教師分發了80份問卷,回收了有效問卷79份。
(二)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山東八所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現狀
三、調查現狀
(一)高校體育課教學發展現狀分析
學校體育主要組織形式是體育課教學,也是高校體育運動開展的主要途徑,通常情況下,體育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有目的,有規劃的對學生做好指導,在授課中鍛煉學生的體質,發展健康運動,實現教和學的協調統一是體育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本文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高校體育課教學發展現狀做好歸納:
1體育教材應用情況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總結可知:目前山東高校有統一的體育教材,如下表所示,有87.9%的學生表示:在體育授課中收到了了學校下發的體育教材,證明山東高校體育教材應用情況趨于良好。
2體育教學目標規劃分析
在《體育健康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體育教學中要堅持以下幾大目標:分別是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運動參與和身體健康,上表是匯總的體育教師教學目標表,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教師都選擇了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和運動參與,有68%的教師選擇社會適應,而選擇心理健康的教師僅僅占據了17%,通過對有關教師的訪談也可知道,因為高校已經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個別高校在校內還建設了心理咨詢室,所以在授課中,體育教師就認為心理健康應該屬于心理健康課程應該教授的范圍,因此沒有做出一定的關注,這也證明,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師思想上比較傳統,沒有基于提高學生全方位綜合素質基礎上進行教學。
3體育教學內容現狀分析
通過訪談可以知道:沒有任何一所高校建設了游泳課程,究其原因是因為學校沒有構建對應的游泳場,這也證明目前山東各大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在教學中僅僅以目前有限的體育資源做出講授,也直觀地將學校管理層對體育教學的疏忽體現了出來。田徑,足球屬于高校開設最多的項目,選擇武術以及健美操等相對小眾項目的教師比重較少,這種體育內容不夠豐富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會使得在體育教學中產生內容過于單一,無法提高學生參與興趣的問題,也會影響最終的體育教學質量。
(二)高校體育教師現狀分析
1體育教師年齡分析
據調查,年齡在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據總體的60%,整體呈現年輕化的現狀。整個體育隊伍蘊含充足的熱情和朝氣,但是隊伍年輕化也存在著劣勢,包括性格容易沖動,實踐經驗有所不足等等,在之后,建議高校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訓力度,在增強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促進教學發展。
2教師工作滿意度分析
目前工作處于滿意態度的教師占據了8.9%,雖然比較滿意,但個別情況會蘊含著一定的情緒的教師所占比例35%,21.5%的體育教師對目前現狀不夠滿意,11%的體育教師有轉行的想法。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高校體育教師工作態度不夠良好,也將體育教學存在的誤區和問題表露了出來。建議有關部門在之后加強有關機制和管理工作的改善力度。
(三)學校學生現狀分析
1對體育運動愛好程度分析
選擇喜愛體育運動的學生占據了36.3%、選擇對體育運動興趣無所謂的學生占據了44.9%、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占據了18.8%,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對體育運動愛好程度較低。對身體鍛煉缺乏必要的目標。
2學生課余運動參與現狀分析
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學生鍛煉體質,也可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上表可以看出,定期經常參與課余體育項目的學生僅僅占據了20.7%,證明,目前高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現象不容樂觀。
3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動機現狀分析
學生學習過程的心理活動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學習動機。調查出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學習動機某種程度上可以判定學生是否真正的喜愛體育課程。考試過關作為學習動機以鍛煉身體作為學習動機、鍛煉意志作為學習動機都屬于參與體育課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對高校學生學習動機的現狀分析也能將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關注和興趣體現出來,參與體育教學學生的學習動機直接和最終的學習效果緊密相連。據調查,選擇為考試過關作為參與動機的學生比例最多,占據總人數的37.1%、其次是以健身為目的,占據總人數的17.5%。這也證明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并沒有將興趣放在首位,究其原因是因為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沒有加大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關注力度,僅僅是為了教學而教學。
4對每周參與體育運動次數現狀分析
學生學習體育的保障是體育課,每周參與體育運動次數越多證明體育課學習力度更強,在課余時間練習體育運動的頻次越多學生對體育內容的記憶也會越來越深刻,所以,對學生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運動次數和頻數的調查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反映出來,在學校期間,因為學業負擔較重,使得大部分學生不得不壓縮或者舍棄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據調查,在課余時間每周參與體育運動超過五次以上的學生數量非常少,僅僅占據了8.7%,大部分學生鍛煉次數都趨于一到兩次,雖然個別學生表示:每周都會有時間參與體育運動,但是因為鍛煉的時間非常有限,也影響了最終的鍛煉效果。同時通過上表也能看出:女生相對男生相比,參與體育運動的次數明顯不足,并且鍛煉時間照比男生也要縮短很多,對應的體育運動強度也會有所降低,因此,女生照男生相比鍛煉效果也較低,目前,山東院校體育運動一直存在著女生自主參與的項目較少等問題,很多學生也表示,因為運動量較大,無法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再加上可供體育運動的場地有限,都會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次數,無法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四)學校體育教學保障現狀分析
1管理層重視情況分析
促進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需要高校管理層加大扶持力度。通過上表看出:目前,高校體育運動的開展中,個別學校管理層沒有做出一定的關注,有32%的教師指出:因為高校沒有對體育教學做出重視,使得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開展中也受到了較多的限制因素。很多教師也表示:管理層認為,開展體育教學會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同時也會產生身體沖突。
2場地和器材現狀分析
通過訪談可以知道:個別教師認為:目前,高校設定的體育器材無法適應現有的教學需求,甚至還有個別教師選擇目前十分欠缺體育教材此選項。證明目前各大高校體育器材建設的不夠完善。同時,通過對個別教師和管理層訪談可以知道:各大高校目前建設的場地設施也參差不齊,由于每一個學校實力和規模有所差異,自身條件也有所不同,使得在構建場地設施上還無法達成目前體育教學有關需求,高校在場地設施資金投放力度上也有待加強
四、結果分析
首先,高校的學生在體育學習上缺少必要的關注和興趣,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僅僅占據了36.3%,67.1%的體育教師認為:因為受到學生心態和積極性的影響,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對自己的教學質量也會產生制約,因此,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維持教學秩序,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再加上高校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和網絡游戲的誘惑,所以都導致自身具備較差的獨立性,也不會在課余時間自主地參與各項體育運動;其次,通過數據顯示:高校體育教師綜合文化素養較高,但是由于隊伍年輕化,教學情緒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有教師表明:因為受到學生的影響,在教學中不具備較高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沒有做出一定程度的創新;最后,在學校的場地器材保障問題上,大部分都能滿足現有的體育教學需求,但是因為高校管理層沒有對體育運動做出充分的關注,一定程度上也對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造成了影響,也沒有合理的在專業文化課和體育項目課程中做好合理的編排,發展空間相對狹窄。
五、完善體育教學發展措施
(一)教師改善措施
1創新體育教學內容
建議在之后體育教師要針對中職學生的負面特征創新體育教學內容,原始過于枯燥單調的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所以教師就要對學生愛好個性和對體育項目的需求做好調研,來針對性的選擇適合的體育教學項目,例如,對于男生來說,可以選擇籃球和足球這樣帶有競爭特性的激烈的體育項目,針對女生來說,要選擇健美操和形體訓練等柔美的體育項目;與此同時,也要改革常規的教學理念,整個教育體系的一環是體育教學,建議要適當的融合心理輔導和專業技能等其他的課程,共同幫助體育教師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加大對學生的引導力度
通過前文的數據顯示:高校的學生具備的體育觀念不夠,自主參與體育項目的情緒也不夠高漲,這就需要在之后,體育教師和院校共同聯合發揮出組織和引導作用,具體措施是可以加大課外體育活動的拓展力度,比如舉辦體育大課間和體育項目校內比賽活動等等,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感知體育運動帶來的魅力,獲取成功體驗感,循序漸進的對學生做好引導,讓他們自主地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運動,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二)高校改善措施
1做好專業技能和體育課程的均衡發展
前文數據顯示:校領導由于競爭和就業趨勢相對激烈,在教學中一直高度關注專業技能課程,縮短了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也沒有對體育鍛煉和體育項目的發展做好關注,這種犧牲體育活動換來的技能提高是得不償失的,學生在未來走向社會之后,因為自身體質問題也會產生無法勝任工作職位的現狀,所以建議高校在之后要做好體育技能和專業技能課程的均衡發展,對高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一定是職業技能和身心素質共同協調發展的,高校在之后要加大對體育運動和體育教學的關注和實踐力度,適當的針對現實情況延長體育鍛煉時間,為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提供外部保障。
2提高體育教師的科研意識
雖然高校體育教師自身學歷層次都較高,但是個別教師還缺少創新進取的精神,在之后建議高校要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加大培養力度,教師的責任不光是教授育人,同樣也要在教學中融入創新理念,不單單只是上課的工具,應該探究出在之后如何上好課?如何做好課程的創新?所以在之后,高校要在動員體育教師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科研獎勵體系,借助這種獎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科研興趣,以此對教師的科研創新的獲得感進行增強。
3學校加強保障力度
通過上文對管理者和教師的訪談可以知道:很多校領導都認識到體育教學對學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但是因為擔心影響學生專業課的學習和體育教學或多或少會產生身體沖突,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傷,某種程度都會限制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在之后,高校要改善這種錯誤的思想,既然已經認知到體育教學具備的重要意義,在之后就要有所作為,加大發展體育教學的實踐力度,比如高校可以加強秩序的管理和維護,杜絕身體沖突,也可以增添醫療保障措施,盡最大可能地將身體損傷的風險降到最低;與此同時,校領導也要提高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力度,適當的提高場地利用率,也要加大體育項目器材和資金的投放力度,因為受到場地和器材的限制,無法合理地開展體育課程,建議在之后合理安排文化課程基礎上適當的擴增體育場地,借助現有的教師資源擴建場地來促進之后體育運動的有效開展。
4豐富學生體育生活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開展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借助多樣化的游戲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性。高校也要在之后拓展校內體育競賽活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基點,構建以賽代練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力度;與此同時,建議在之后學校也要開發拓展性課程,提高學生的訓練樂趣。在開發拓展性課程中,要以校本為基礎,堅持連貫性的基礎原則,三年的教學規劃一定要一次性制定完成,并且在實踐開發中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加以調整和完善,促使學生在某一體育項目上有著較高層次的進展,切記不要每學年都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這種現象缺少層次遞進性。學校也要要求學生在選擇拓展課程中也一定要堅持同一原則,不可以無正當的理由在適應期完成之后隨意的更改。
(三)教育部門改善措施
高校在之后要構建終身教育,健康第一的正確理念,制定市一級統一的體育課程教學必學內容,要由市教育局借助量化考核等方式對高校的教學完成情況做好監督,要和高校的年度考核互相關聯;與此同時,還要對現有教材的應用辦法進行完善,加強監督管理力度。教育主管部門也要基于發展信息化管理基礎上開發出網絡視頻監控等多個APP,借助此視頻監控平臺加強與家長和學校的溝通,使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可以得到外部社會的有效監督,提高公開透明程度,使占用學生正常身體鍛煉時間的現象無處遁形。
結論
本文以山東高校體育教學現狀為例,探究出目前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最后針對性的做好改善。通過對本文的概述,具體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首先,高校體育教師隊伍整體處于年輕化的趨勢,學歷層次較高,自身素養也符合新時期教師的標準要求,但是由于過于年輕化,在實際教學中容易產生沖突,也會容易受到學生的影響,某種程度降低了體育教學工作質量。
其次,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內容不夠豐富的現象。教學中內容過于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興趣。
第三,高校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沒有做出重視,不論是在資金扶持還是場地以及器材投放上,都沒有順應目前的體育教學發展需求,究其原因是因為各大高校認為體育教學會影響學生的文化專業知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會適當的壓縮體育教學的訓練時間。
以上等因素都是影響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想要在之后促進我國體育教學的有效發展,就要在均衡專業技能課程和體育課程基礎上創新體育內容,增添外部保障,在提高學生體育運動參與興趣前提下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高校也要清晰地認識到在教育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有擔當,有作為的發展體育教學,為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