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摘要:隨著時代發展,互聯網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吃穿住行都可以用互聯網解決。互聯網也走進課堂,在某些程度影響了教育方式、方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為第二課堂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為了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第二課堂對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有重大的影響,研究高校第二課堂項目化課程體系評價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推行第二課堂的背景和意義,然后詳細描述了第二課堂評價方式,以及如何建立第二課堂評價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校;第二課堂;評價機制
第二課堂是指除了教學計劃外,學校引導學生組織和開展各種有意義的健康活動。這個課堂活動可以是學術活動、政治活動、還可以是娛樂活動。目前學術界對第二課堂還沒有清晰的界定,但是都普遍認為第二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高校的教育體系也慢慢包括第二課堂的內容,但是第二課堂和普通的教學活動的側重點不同。第一課堂就是傳統的教學活動,它側重于知識的灌輸,已經有成熟的發展模式和評價標準。第二課堂它側重于提升學生除教室以外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積極向上,陪伴學生成長,記錄學生進步,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集合了情感、實踐,把學生培養成健全人格。第二課堂以就業為目標,培養學生為人處事的能力,把握培養的整體方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人合作。評價機制提供精神支持,促進活動往正確的方向開展。第二課堂相比于第一課堂更加活潑輕松,讓學生產生興趣。第二課堂借助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向學生傳導知識,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互聯網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互聯網+”時代,要利用好網絡開展教學活動。
一、推行高校第二課堂項目的背景和意義
(一)國家的政策要求
在02年國家教育部和共青團聯合發布《關于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見》,該文件提倡學校發展第二課堂,在第一課堂以外合理規劃第二課堂的課堂內容,并對第二課堂開展的活動進行記錄,最后對第二課堂的開展進行評價。國家提出“四位一體”,注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外,還要注重文化建設。16年高校共青團要求高校推行第二課堂制度。18年,共青團除了完善第二課堂制度之外,還確立了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宗旨是完成教育學生的目的,將第二課堂制度落實到學習、工作中去。
(二)高校學生的教育現實
從古到今,我國的教育模式都是學生在課堂下面認真記筆記,老師在課堂上填鴨式教學。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到課堂上,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生一味聽從老師的學習命令,沒有帶著興趣去學習。學生的學習層次很淺,停留在知識表面,學生努力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傳統的學習模式就是學生不加思考,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模式只適合小學、初中學生,不適合高中生、大學生。高中、大學的課程都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占主動性,自覺安排學習計劃。如果高中生、大學生一直采用初中的學習模式,學習會落后,不適應新環境。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們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果一直采用舊式培養模式,估計培養不出社會需要的人才。當前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淵博的知識,很強的創新意識和杰出的創新能力。學校僅僅依靠第一課堂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培育。第二課堂利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愛上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給學生接觸創新創業的機會,讓學生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氣。第二課堂還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課下追蹤,最后根據量化的數據進行評價。
(三)推行第二課堂的意義
1.第二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
不同于第一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導,第二課堂可以利用互聯網或者線下講座、實地走訪開展大量的思想政治活動,讓學生了解到祖國燦爛的文化,了解中華文化的美麗,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學生對革命舊址和烈士故居進行實地走訪,身臨其境。通過切身體會,學生更能領悟到老一輩革命者的辛苦,了解今日的幸福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第二課堂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國內外優秀的文學作品,在書中領悟生命的真諦,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在校園網站上投放一些愛國新聞。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作用。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晨讀,利用清晨學習英語,鍛煉口語能力。
2.第二課堂有利于理論知識的實踐化
第二課堂可以給予學生實踐知識的機會,學生在初學知識時,知識結構框架是不完善地,但是自己又發現不了,不能及時地改正。但是有了第二課堂這個將知識進行實踐的機會,學生在實踐中,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改善不足,不斷完善自我。
3.第二課堂有利于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本科教育就是為了給社會輸送大量的人才,高校根據社會需要不斷改變自己教育目標。隨著社會發展、企業改革、經濟結構不斷轉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高校必需適應外部經濟條件的變化,根據市場、企業要求,改變傳統培養方式,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建設,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第二課堂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邊緣化現象嚴重
學校和家長目前都沒有認識到第二課堂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沒有認識到第二課堂的獨立性和重要性。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是兩種不同的教育組織形式,兩者是獨立的,都是學校為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而服務。大多數專業都沒有認識到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沒有把第二課堂好好利用起來。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脫軌的現象。
(二)運行體系不完善,缺乏保障機制
1.第二課堂在整體育人體系中重視程度不夠
第二課堂是21世紀后才提出的新概念,很多學校對其不重視,即使有第二課堂制度的存在[1]。學校也存在缺少針對性和系統性等缺點。學校應該根據不同的年級,舉辦不同的活動。學校的團委、體育部等多個部門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性質舉辦多個活動,學校沒有統一的部門舉行活動。各個部門之間聯系不緊密,缺乏統一的協調和相互之間合作的經驗,舉辦的活動沒有達到原本的效果。舉辦方都是為了應對上面的檢查,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精心舉辦活動。第二課堂舉辦活動的制度不完善,缺乏管理、課堂隨意性大。
2.經費投入與使用問題
學校主要的經費投入主要在第一課堂,對第二課堂的投入甚少。第二課堂的經費使用上比例甚低,而且不同等級的活動經費也不同。校級活動的經費遠遠高于院級活動,導致院方不愿意舉辦活動。
3.人員、設施配備不齊,專業化程度不夠
第二課堂不受學校的重視,管理第二課堂活動的管理人員是基礎管理人員,很少有專業教師參與。由于沒有專業的老師,活動舉辦不是很完善,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調動起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沒有和第一課堂聯系起來。學校的教學設施因為經費不夠,沒有配齊,與第一課堂發生矛盾,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4.缺乏考評機制,活動流行形式
第二課堂活動的舉辦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目前評價活動舉辦成功與否,都是依靠比賽結果進行評判。但是比賽結果只是評判活動成功與否的一個方面,還需從多個角度,對活動進行評價,比如能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不能使活動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缺乏外部機制,課堂局限性不適應用型人才培養
第二課堂的設立是為了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2]。目前學校第二課堂,請進來的外界優秀企業家甚少。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加強同外界交流,請一些企業優秀人才開展講座,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增強對社會和行業的了解。
三、高校第二課堂課程體系評價方式
(一)記錄式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課堂觀察式評價。課堂觀察式評價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參加活動的積極度進行記錄,同時依據學生的年級、參與活動的方式,在記錄中進行總結反饋。這些年來,教學質量的評價不再僅僅以書面成績作為依據,開始加入其它的考核指標,學生在平時活動的表現,也被加入考核,并占相當大的比例。第二課堂相對于第一課堂,學生平時活動的表現狀況都會被記錄下來,負責老師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式評價,記錄式評價更看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生的實踐能力[3]。記錄式評價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通過對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創新能力的記錄,可以用來評價第二課堂教學是否正確。在“互聯網+”時代,老師可以利用電腦或者其他電子設備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脫離了紙張式記錄,利用互聯網更容易統計,計算學生最后的分數。
(二)學分制評價
分數是評價成績最直觀的表現。78年以后,大學制度學習的標準制度是學分制,只要獲得足夠的學分,就可以及格,最后畢業。學分制是結合選課制度,學生擁有自主選擇權,在選課前會根據學分狀況、自己學習興趣,還有老師的教學能力,進行綜合選擇。如果這門課程最后沒有及格,就要多修一門課程,或者不能順利畢業。第二課堂也可以借鑒第一課堂的學分評價模式,將學生的學分與活動表現掛鉤。如果學生在第二課堂上態度散漫,不按照老師的指示參加活動,就有可能得不到足夠的學分,不能順利畢業。學分制可以讓學生對第二課堂的態度更加認真謹慎,而不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可以在電腦上進行選課,也可以在電腦上觀看學習視頻,完成相應的作業,最后再由電腦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打分。
(三)綜合式評價
綜合式評價是介于兩種評價之間的評價方式,把課堂活動表現和學生的成績結合起來,打出一個綜合分數,從整體評價學生[4]。因為課堂活動表現和學習成績只是一個方面,具有片面性。單單依靠課堂活動表現,容易形成高能低分的情況。單單依靠成績容易形成高分低能的情況。綜合式評價是從成績、課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評價。
四、高校第二課堂項目化課程體系評價機制建立的具體路徑
(一)利用互聯網做好課程準備以及評估
要想實現第二課堂的教學目標,培養出優秀的社會接班人,就要應用好“第二課堂”評價俺看機制,完成評估工作[5]。具體要做好以下方面:教師能力的培訓以及測試工作。教師培訓工作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好的教師才有更大可能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觀看互聯網上的教學視頻,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還要通過測試工作使教師掌握項目化課程的教學核心,為最終課程體系的建立打下基礎。制定出課程評價機制,課程評價機制可以評價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課程的順利開展,需要前期做足準備工作,比如教學設計、教學設施要提前評估。
(二)利用互聯網做好實施過程的跟蹤管理
第二課堂項目化的課程必須經過認真審核,還要通過專門的人員對課堂具體情況,進行記錄以及跟蹤管理。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跟蹤項目或者任務。督導員可以根據上課視頻,來查看學生是否積極參加活動,主動與老師配合,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查看學生網上作業完成狀況。督導員借助網絡對學生和老師進行抽查,了解第二課堂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影響程度。督導員根據查看的結果對評價機制進行調整,和教學老師商量,如何改變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達到預期學習效果。
(三)利用互聯網做好后期的驗收和評價工作
對教學效果進行驗收為第二課堂評價機制打下堅實的基礎。驗收工作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課程設計方案、課程的相關資源、考核材料、課程總結材料等。督導員可以利用互聯網,了解教學項目的完成情況,老師的教學成果。第二課堂評價機制貫穿整個學習期間,只有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才能推動高校教育向上發展,促進教育的進步。
五、結語
互聯網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在某些層面上促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僅僅依靠第一課堂培養不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還需要借助第二課堂,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高校的第二課堂評價機制,也應該經過科學合理地設計之后才能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文靜,陳洪敏.地方應用技術型大學第二課堂教育模式構建及評價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4(05):81-84.
[2]孟德昕,馬玲娜,仰曙芬.基于第二課堂的護理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模式、作用機制與認知評價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 (2):224-226.
[3]許國恩.“互聯網+”時代第二課堂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22):56-57.
[4]謝均莉."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業評價與效果評價體系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10):150-151.
[5]南琳芝.論績效考核在獨立學院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效果評價體系構建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7(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