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顯瑤
摘 要:在教育的改革下,教學的重點成為了學生,教師開始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了教學策略,以此增加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道德與法治是小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仔細的探究新的教育要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情境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助力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法;教學策略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所了解的知識比較少,還沒有形成較為固化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緊緊的抓住學生這一階段,盡量的發揮道德與法治的特點,根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教學,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面對以后的生活。但是,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較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探究科學的教學策略,將情境教學法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理解力。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情境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
一、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
道德與法治與生活本身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中,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的影響下具有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如,在教授“我愛我家”這一單元時,筆者便創設了一定的生活情境。在教學開始前,筆者便收集起了班級上每一位學生的全家福,制作成了一個相冊。在課堂開始的時候,筆者向學生播放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首音樂,并在音樂播放的過程中向學生展示了筆者所制作的相冊。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能夠喚起對家庭的回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播放完后,筆者便叫了幾名學生,使他們能夠說一說自己的家庭成員,讓他們分享腦海中記憶深刻的快樂的家庭記憶。在這幾名學生的訴說下,學生能夠融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到了家庭的溫暖,使學生對家庭產生了一種熱愛之情。見此情況,筆者便又深入的對學生進行了本課知識的教學,學生能夠認真的聽講并積極的回答筆者的問題。
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學生能夠融入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科技的發展使信息技術被應用的更加廣泛,信息技術形象、生動,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中,盡量的發揮信息技術的優點,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具有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授“我的節假日”這一課內容時,筆者便將信息技術引入了課堂中。在教學開始時,筆者便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一段視頻,視頻所展現的內容就是有關多種多樣的節日的介紹,如中秋節、春節、端午節等。學生通過視頻的觀看能夠融入到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仿佛在過多種多樣的節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展示完視頻后,筆者便向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與節假日有關的問題的詢問,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回答中更好的探究本單元所需要了解的知識,讓教師的教學效率變的更高了。
總之,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巧妙地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生融入到了具體的情境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能夠扮演其他的角色,使學生能夠通過真實情境體驗更好的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在情境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在教授“走進我的老師”這一課內容時,筆者便引導學生進行了角色扮演。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分了幾個小組,讓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扮演老師的角色。筆者會為學生布置扮演老師時所需要進行的任務,如維護課堂秩序和教室的整潔;關注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心理情況,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談;設計規章制度,懲罰違反規章制度的學生等。因為這個活動十分的有趣,所以學生愿意積極的進行活動。在一開始的時候,學生的情緒還是高漲的,但是一整天下來,學生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低了,因為老師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通過這次活動,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因此能夠更加的尊重老師,盡量的不給老師增加麻煩,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了本課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使得筆者的教學效率變得更高了。
綜上,道德與法治對學生的生活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教學,靈活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宇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
[2]朱琪,吳曉川.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胡德雨.才智,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