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在對骨科患者護理時,采用預見性護理方式對護理效果的影響作用。方法? 整理在2017年11月之后2018年12月之前在骨科接受治療的118例患者進行實驗研究,依據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將所有的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并且兩組均有患者59例。分別給予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常規的護理與預見性護理。采用滿意程度調查表統計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更加的優異,并且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低,數據分析統計P<0.05。結論? 在對骨科患者護理時,相對于其它的護理方式,預見性護理可以顯著的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對患者的身體提供有效的保障。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骨科;護理效果
1實驗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實驗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整理在2017年11月之后2018年12月之前在骨科接受治療患者的診療信息,并提取其中的118例患者進行實驗研究,依據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將所有的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并且兩組均有患者59例。在對照組59例患者中,患者的性別組成為,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0:29,患者的年齡組成中,最大為78歲,最小為23歲,年齡平均值為(39.18±5.57)歲。在實驗組的59例患者中,患者的性別組成為,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1:28,患者的年齡組成中,最大為80歲,最小為25歲,年齡平均值為(40.73±4.28)歲。組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性別組成與年齡組成等基本的資料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數據分析P>0.05。
1.2方法
我們對對照組和觀察組都采取了常規的護理,比如,介紹各種檢查,檢驗的目的,要求及配合的方法;護理人員做好心理護理及飲食指導;介紹主要用藥的作用及注意事項;喂食口服藥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等。對實驗組的患者是在基礎的護理手段上再運用預見性護理,主要方法有:①資料評估。收集患者的資料是我們展開治療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要仔細嚴格的調查每名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各個方面的情況,要將資料收集的十分的詳細,越詳細的資料就會為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大的幫助,通過對患者資料的評估,當發現可能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進行著重的關注。②并發癥監測。我們要運用臨床經驗,對骨科中常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總結,并進行研究找到并發癥的病發特點。我們會發現在臨床上老齡、體弱的患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是易產生并發癥的患者,對于這些患者要進行重點關注。要仔細對患者做好記錄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著重的觀察一些特殊的體征,比如,患者出現大便干燥的現象,就有可能會發生便秘;當患者出現肢體麻痹等現象,患者極有可能發生深靜脈血栓,所以護理人員要做好記錄,做好預防工作,對患者進行認真的研究,還要跟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主動進行問詢,以便能夠及時的發現患者問題。③并發癥預防。老齡患者,要防止患者出現墜床、跌倒等問題,所以要加強監護;體弱患者,要注意對患者的營養上的補充,做到及時、適量的補充;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要做好給藥的相關工作,通過藥物的方法來控制患者的血壓對血壓、血糖、血脂,將這些控制在最佳的范圍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針對這類患者要預防患者感冒和病情的發作,所以要注重通風保暖。而且護理一些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該更加的仔細,避免出現漏洞。④整體護理。全面的護理使我們護理工作必須要做到的,我們要認真的分析患者的全面資料,比如,某位患者與家屬的關系不好,醫院就應該多進行關注,多進行心理上的輔導,讓患者能夠保持一種向上的心態。有的患者睡覺時間過晚,要在加強患者免疫力的同時還要囑咐患者早睡。總的來說,患者的各個問題我們都要考慮到,避免出現漏洞。
1.3評價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并發癥包括但不限于:壓瘡、深靜脈血栓、創傷性關節炎、感染。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具體內容:護理人員護理水平、護理人員服務質量,展開評分,調查表為百分制,每項分值50分。分值分為三個等級,非常滿意81~100分,一般滿意60~80分,不滿意0~59分。總滿意度計算方法:非常滿意度+一般滿意度=總滿意度。
2結 果
實驗組的59例患者中,護理滿意患者與發生并發癥患者分別有56例與9例,護理滿意度與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94.92%與15.25%。對照組的59例患者中,護理滿意患者與發生并發癥患者分別有49例與19例,護理滿意度與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94.92%與32.20%。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更加的優異,并且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低,數據分析統計P<0.05。
3討論
預見性護理是指在對患者病癥進行了解后,針對患者情況進行預測,預測患者在治療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情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制定與患者相對應的護理方案,減少事故的發生,因此便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與服務質量。經過采用預見性護理后,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將護理人員的被動性工作狀態轉變成主動性工作狀態,護理人員應有科學、優質護理的理念,并且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在完全了解患者的基礎病癥情況后,進行護理并且要兼顧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以此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這樣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康復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另外,預見性護理既能降低護理風險,保證患者安全,又能有效避免醫患糾紛。預見性護理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更為全面的評估,能夠重視細節管理帶來的護理質量的差異化,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醫療服務。預見性護理能夠更好分析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并提出具有預防性的護理行為,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選擇。而骨科的護理干預更多的是對并發癥的預防,特別是對于行動不便,需要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而言,其心理壓力也成為一道負擔。從本次實驗的護理結果上看,預見性護理確實能夠發揮一定的成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減少不良事件造成的問題。
綜上所述,采用預見性護理對骨科患者加強陪護,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治療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桂芬.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應用價值的相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4):119-120.
[2] 紀秀英.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有效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9.
[3] 李秀華.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9):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