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紅
摘要:師范類人才培養強調人才素質的完整性評書藝術是一門綜合表演藝術。他們在許多方面有共同之處。我們試圖研究評書藝術的獨特魅力,在師范生人才培養上,借鑒滲透評書藝術特色,訓練師范生語音語勢思維神采,提高師范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人才培養效果,同時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傳承發展評書藝術。
關鍵詞:評書;藝術特點;師范生;培養;應用研究;
師范生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我們未來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的質量。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石。如果我們能夠在大學課堂上,成功借鑒評書藝術的某些特點,既提高教學效果,也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傳承了評書藝術,從而促成了評書藝術對年輕人中的熏陶和影響。本文旨在研究評書藝術特色并運用到師范生的課培養之中,并在應用中度促進評書藝術的活態傳承。
評書是一門語言表演藝術,好的評書表演,需要兼具淵博的學識、扎實的基本功強大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與觀眾的交流能力,評書表演者的功夫遠遠不是一部書、一個故事的問題,就像教師要講好課,絕不是掌握這門課的知識就可以了,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需要更廣闊的多學科跨領域的知識體系的支撐、需要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支撐,還要有對受眾對象的高度責任感。二者具有一些共通之處。本文嘗試從幾方面,淺談評書藝術特點在師范生人才培養中是應用。
一、練發音
評書源于說唱藝術,“說”是第一基本功。評書演員的聲音、腔調,聲音的美感、吸引力、表現力要求極高,我們借鑒其訓練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師范生的普通話語言能力。首先語言作為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工具,需要規范準確,不可詞不達意,避免訛音、錯覺,表達模糊不清。發音清晰,吐字分明,語速適中,用詞準確。教師語言首先要求語音精準,同時也需要聲韻和諧,聲音若能渾厚洪亮,清脆圓潤,無疑會增加語言的吸引力。
二、練語勢
語言是師范生的一項基本功,培養語感、提升語言能力對師范生十分重要。評書的語言形式對培養師范生語感頗多幫助。譬如“贊賦”是傳統評書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評書的表演中以其獨特的形式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就是在描繪事物、景象時,或在贊美書中人物的品格相貌、風景名勝時,運用大段的對偶句式、駢體語言,這種語言形式極富音樂性、節奏感;再如評書的“垛口”, 為了強化說演效果,在說書說到緊要處或精彩處,采用排比重疊的句式,其他如在“開臉兒”“擺砌末”采用精彩的敘述語言。評書的語言,適應言說的需要或整或散、或敘或評、或韻或散,對于培養師范生語感,提升語言能力大有裨益。
三、練思維
評書結構嚴謹,線索清晰,中心突出。講究全書貫穿一條主線。作品有了主線,故事情節才可以滋生敷衍,引人入勝,各色人物才能在情節發展中被塑造出來。評書善于設置懸念,情節波瀾起伏。為了造成情節的曲折跌宕,評書善于在情節發展中設好扣子,并按照單元主題組織單元性的故事結構。一部長篇評書在情節結構上是由若干大小單元組成的,也就是“坨子”和“回目”,其中還必須有扣子,扣子又可分為明扣、暗扣和連環扣三種。各種扣子又相互交替, 這才造就波瀾起伏、讓聽眾牽腸掛肚、欲罷不能的出色效果。另外,為了制造 緊張的氣氛和懸念,常在驚險的場面、人物命運的關鍵時刻,采用矛盾激化法、插話法和離合法,造成情節波瀾。評書善于把敘述、描寫和議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種構思方式對學生思維的集中與發散,也是很好的訓練。
四、煉神彩
即訓練學生的“精氣神”。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師范生的職業道德操守、專業技能、學識修養都最終要體現在投入教學實踐瞬間的“精氣神”上,即在教學實踐中的風采。如何能達到具備風采呢?評書表演藝術也給我們提供了借鑒。評書藝術是一種極其繁重的腦力也包括體力的勞動,外化出來,“神采”非常重要。“神采”體現在聲音、動作、表情等方面,是有聲語言和身體語言的綜合外現。評書演員一人擔當了書中所有角色,同時自然風物社會環境,故事的來龍去脈,人物的前塵后世,都在這演員的一張嘴、一副表情、一身動作上。敘演評說,能入能出。入能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出能說古論今評價客觀幽默。這就是評書演員的精氣神。大致可用四個詞概括:專注、投入、精準(聲音語言動作)、博大。達到這最后一點才能神采畢出,縱橫馳騁、才華橫溢,其效果是熠熠生輝、恢弘大氣。當然,一堂好的小學課程也可能是涓涓細流、潤物無聲的,這同樣需要教師的精氣神,只是不同的形式而已。
五、練素養
優秀的師范生應具備“完整性”,一堂課很可能會滲透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街談巷語高端科技,優秀的說書人須具備口齒清楚聲情并茂的語言能力、編排取舍結構故事的思辨能力、切中要害中肯或幽默新穎的評說能力、引人受眾引人入勝的演說能力、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權變能力、親切自然靈活多變的溝通能力,二者都需要綜合全面的素養。
詩的才華,小說的生活,報告文學的思想,對于說書人來說還是不夠的,他還要有像生活小百科那樣的多方面的知識和見聞,這些正是體現評書演員功力之處。評書表演的功夫,首先表現在“評”上,正所謂“評書之貴在于評”。這可“評”者包括人物、事件和情理等等。評人物就要評價一個人物在此時此地的作為、表現,評他的三觀善惡;評事件既要評價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始末原由,也要評價事態的發展變化和最終結局,甚至包括客觀環境的制約關系;評情理就是要評價人和事的是非曲直、倫理觀念以及社會關系。評得好須得正確的思想觀點和占有大量資料為基礎的。要評得精彩全面、恰如其分,須得敏銳的觀察高超的智慧。僅僅根據故事情節本身提供的依據,就事論事地評述一番,是遠遠不夠的。表演者需要大量的學習,體驗生活,日積月累的訓練和實踐。另外,評書演員和聽眾的交流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交流自然、密切才能吸引住聽眾,引起共鳴。
這評說交流功夫的養成,與師范生的整體素養的培養有頗多相似之處,師范生要達到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綜合滲透、多種能力綜合運用,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大可借鑒評書藝術特色。
參考文獻:
1.鄭偉 評書藝術在人文課堂中的應用 新聞傳播,2016年第09期
2.梁彥 評書藝術追求細節真實淺探 曲藝,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