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南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護理常見危險因素及降低其風險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入院治療的普外科患者88例,根據臨床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4例患者,實驗組44例患者,對照組進行常規性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條件上進行風險因素分析并加強風險管理,再對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率進行分析。結果:對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率高于實驗組(P<0.05);對照組護理后滿意率低于實驗組(P<0.05)。結論:對普外科護理常見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風險預防措施非常重要,可以顯著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對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應用。
關鍵詞:普外科;護理;危險因素;風險措施
普外科的患者病情復雜、護理人員工作量大,且在護理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危險因素[1]。因此,提高普外科護理質量,降低危險因素的發生,保證患者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入院治療的普外科患者88例,這些患者在剛入院的時候均存在較高的危險事件發生率。經過我院給予其有效地護理措施后,患者危險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研究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入院治療的普外科患者88例,對照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60.4±1.2)歲;實驗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60.5±1.0)歲;兩組患者均精神正常可以進行正常交流,無普外科手術禁忌癥。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性護理,主要為:①患者入院后對基礎病癥進行觀察與詢問,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必要時進行檢查。②輔助醫生要做好急救工作,急救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體征、受傷部位進行密切的觀察。③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與住院環境,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密切的觀察。
實驗組在對照組條件上進行風險因素分析并加強風險管理,主要為:①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技能水平。由于每位臨床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水平不相同,基礎理論知識、工作經驗掌握程度不相同,面對患者突變的病情,護理人員無法對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的認識與評估,無法盡早對癥狀進行分辨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為了降低該現象的發生率,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總結心得經驗,不斷提高自身護理技能水平。②提高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能力。護理人員要用熱情積極的態度與患者、家屬溝通,將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注意問題詳細的為患者講解,學會站在患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提高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能力。③提高風險處理應對能力。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需要留置腹腔引流管、T管、胃管、導尿管,而留置的這些導管非常容易發生脫落、堵管等現象,有的患者可能還伴隨有慢性疾病,如果有創操作、消毒方法不規范,很容易導致傷口感染的發生,通過相關的講座提高護理人員急救方面知識,做好帶教工作,更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風險處理應對能力。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用(%)對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率進行描述,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護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2.7%,實驗組護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為6.8%。對照組護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高于實驗組(P<0.05)。
對照組護理后滿意率為79.5%,實驗組護理后滿意率為95.5%。對照組護理后滿意率低于實驗組(P<0.05)。
3.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護理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普外科手術中,普外科手術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危險因素較多,為了預防各種危險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需要不斷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技能[2]。只有做到預防才能有效降低護理危險因素所引發的危險事件發生率。合理的護理制度是降低醫療糾紛事件、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的基礎與重點。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在認真執行各項護理流程的基礎上要做到抓住細節,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通過不斷培養與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不斷規范日常工作環節與流程。同時,在普外科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不斷對其中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與總結,通過分析總結制定出相應的風險預防措施,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約束來促使護理人員履行好自身的職責與義務,不斷提高其責任心與法律意識。另外,通過開展風險管理護理,有利于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更有利于預防危險事件的發生,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也明顯升高。
有效地護理管理可以顯著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可以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要有風險意識,認真執行護理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規范日常護理工作流程。另外,在護理的期間,要對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制定相應的措施,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降低危險因素。同時可以和諧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率。
研究顯示,對照組護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2.7%,實驗組護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為6.8%。對照組護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高于實驗組(P<0.05)。對照組護理后滿意率為79.5%,實驗組護理后滿意率為95.5%。對照組護理后滿意率低于實驗組(P<0.05)。這就說明,在普外科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危險因素分析并采取措施,效果顯著。
只有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并完善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才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增強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責任心,才能提高其工作能力,主動找到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隱患,找到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可以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外科護理危險因素預防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醫院要不斷培養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風險因素預防能力,進而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規范、提升護理管理質量,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通過對本組患者進行護理可以看出,分析危險因素并采取相關措施可以顯著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率,從而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許夢夢,孫兆楚,孫杰.急診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8(4):326-330.
[2]莊建文,朱熠,潘穎穎等.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8(9):675-67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