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捷 王紅國


摘 要:因為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物質的追求提高,所以為了滿足物質需求,人們都希望通過工作來得到滿意的報酬,這一點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樣。教師作為高校主要人力,其工作表現就決定了教育質量,而當高校無法給予教師充足的經濟報酬,則教師可能會選擇離職,或者在工作中表現得比較隨意,在這一條件下,高校師資力量以及教育質量都會受到負面影響,但高校單位不可能憑空給予教師較高的薪資報酬,說明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現代教師需求存在沖突。而為了化解沖突,本文提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機制策略,通過該策略可以中和兩者硬性需求,實現激勵目標的同時,為高校師資與教育質量做出保障。
關鍵詞:經濟時代;高校人力資源;激勵機制
實際上,激勵機制在現代各大企業當中十分常見,其本質上是根據員工工作表現,以獎勵的形式給予員工基本薪資報酬以外的經濟獎勵,由此員工為了獲得獎勵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其對工作質量的重視度,同時員工個人的經濟需求也得到了滿足,這一機制在經濟時代下十分受用。而激勵機制在當前高校教育領域中卻十分少見,因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其激勵機制的建設難度大于企業,即激勵機制必須建立在工作質量指標上,而高校工作質量指標十分復雜、抽象,在以往人力資源管理中很難整合,所以一直沒有落實,但這一表現也說明了本文課題具有研究價值,主要探討如何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實現激勵機制。
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設計
(一)工作質量指標設計
激勵機制必須建立在工作指標基礎上,各項指標是激勵的方向,可以避免機制盲目性問題。具體來說,在本文設計方案中,圍繞現代高校普遍教育工作模式,其工作質量指標可以分為理論考試成績、實踐考試成績、專項競賽名次、畢業率四項,這四項指標可以直接反映教師的工作質量。下文將闡述各指標與教師工作質量的聯系。
1.理論考試成績與教師工作質量的聯系
在教育工作當中,理論知識是教育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代表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認知深度,所以在教育考評工作當中,會通過考試方式對學生理論水平進行測試,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出于教學目的,其必須進行理論教育,教育結果會直接體現在學生考試成績當中,即理論教育表現越優秀,則學生考試成績越高,說明理論考試成績與教師工作質量存在直接聯系。具體來說,教師要使得學生理論水平提高,在理論內容教學中就要做很多準備工作,例如要進行備課、組織教學語言,由此使學生可以充分接觸到理論知識,并通過語言促進學生理解,所以教師備課情況以及教學語言,是否可以使學生完全掌握理論知識,就代表了其工作質量水平的高低。此外,在理論教學質量當中,教師工作質量還體現于教學方法上,即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會引起學生的負面心理,也會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相應在理論考試成績中會有直接體現。
2.實踐考試成績與教師工作質量的聯系
在教學目的本質上,教學工作就是為了使學生具有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而單純依靠理論教育工作,學生只能掌握課本內容,面對實際問題可能會“手足無措”,說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存在缺陷,所以為了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必須進行實踐教學工作,并通過實踐考試方式得到考試成績,說明實踐考試成績與教師工作質量存在聯系。具體來說,實踐考試通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即在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完畢,并在考試中取得了合格的成績,則可以考試實踐考試,在實踐考試當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會有直接體現,而這三項能力的高低就取決于教師實踐教學工作質量,如果教師在實踐教學當中,并沒有對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充分鍛煉,則學生實踐考試成績不理想。
3.專項競賽名次與教師工作質量的聯系
在現代很多高校教育當中,為了培養學生榮譽感、競爭意識等,會組織優秀學生參與市級、省級以及同家級的專項競賽,競賽中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會被充分發揮,在這一條件下,結合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內容,說明學生在競賽中取得的名次與教師工作質量之間存在直接關系,即教師理論與實踐教學工作越優秀,學生在競賽中的表現越強,相對就會取得更高的名次,所以根據最終競賽名次,可以判斷教師教學工作質量。
4.畢業率與教師工作質量的聯系
畢業率是評估教師工作質量的“硬指標”,即每個高校針對學生是否可以畢業,都設置了獨有的標準,例如理論與實踐成績水平、學分水平等,在這一條件下,教師教學工作質量越優秀,則代表學生畢業成功率越高,最終整體的畢業率也會增高。舉例來說,某教師針對自身帶領的班級,嚴格依照質量標準進行教學,最后其班級畢業率達到了99%,而其他教師在工作中略有瑕疵,最后其班級畢業率為95%左右,說明畢業率與教師工作質量存在直接聯系。
(二)激勵條件設計
在明確了工作質量指標的條件下,即可進行激勵機制設計,該項設計分為三個部分,即工作質量評估體系設計、激勵條件設計、獎勵設計,各部分設計內容見下文。
1.工作質量評估體系設計
結合上述分析得到的四個指標,高校單位應當建立針對性的質量獲取渠道以及評估標準,這即為工作質量評估體系的結構組成。其中質量獲取渠道,可以采用人工收集方法,對每次考試測評結果進行收集,隨后保存在電腦等設備當中,在每個學期完成之后,對所有質量指標的實際表現進行單項、綜合評估,由此得到教師的工作質量表現,了解每名教師工作優點、缺點以及綜合性表現,再對照激勵條件設計、獎勵設計結果發放薪資獎勵。
2.激勵條件設計
針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高校單位常面臨“憑什么發放獎勵”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設計激勵條件。激勵條件設計當中,本文認為高校可以借鑒現代企業的方式進行設計,即對照每個單項質量指標評估結果、綜合評估結果,以分級方式來設計教師獲取獎勵的條件,例如某教師教學班級在理論考試當中取得了全校第一的成績,所以該名教師可以獲得最優獎勵,而另外一名教師取得了第二名,則可以獲得第二名的獎勵。這種激勵條件設計方式合理性良好,完全依照教師工作質量來給予獎勵,且對高校師資、教育質量提供了保障。此外出于公平性考慮,在分級式激勵條件設計條件下,還可以增加標準線激勵條件設計,即針對綜合質量指標設計一個最低限度的標準線,所有-作質量達到標準線的教師,都可以獲得獎勵,但獎勵低于分級式激勵條件。
3.獎勵設計
在“憑什么發放獎勵”的問題衍生下,高校還會面對“發放什么獎勵”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本文認為高校應當依照現代教師薪資標準、教師個性化需求來設計獎勵條件。具體來說,在經濟時代下教師普遍需求經濟上的獎勵,所以結合上述分級式、標準線激勵條件,需要依照工作質量高低,合理設置薪資報酬層面上的獎勵,例如針對單項工作或綜合工作質量的前三名教師,可以給予1000、800、500元的薪資獎勵;針對所有綜合工作質量達到標準線,但不滿足前三名質量的教師可以給予300元的薪資獎勵;針對所有綜合工作質量不滿足標準線的教師,將不發放獎勵。
二、實例應用
為了校驗本文激勵機制設計的有效性,將結合案例進行分析,主要了解本文激勵機制應用前后的數據,并將兩者進行對比,如果對比結果顯示本文設計應用后的質量數據表現,高于應用前,則說明本文有效,且通過數據比值差距判斷本文設計的有效程度。
(一)案例概況
某高校辦學時間較長,在早期辦學工作當中并沒有采用激勵機制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在這一條件下該校教學質量波動較大,存在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同時在進入現代經濟時代后,其師資出現了較大的流動性,很多年輕教師入職后不到一年就選擇離開,經過調查發現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年輕教師認為在該校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上,無論其如何努力工作都無法獲得更高的薪資報酬,所以對于工作質量不重視,同時年輕教師因為生活壓力影響,其必須獲得更多的薪資報酬,所以在該校工作并不滿足需求,還會使其生活出現問題,因此選擇離職。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在獲得許可的條件下,將設計的激勵機制應用于高校一年,一年時間內不斷統計教師工作質量表現,且根據該校歷史記錄,取得本文激勵機制應用前一年的數據進行對比。
(二)數據展示
表1為本文激勵機制應用前一年的教師工作質量數據。表2為本文激勵機制應用后一年的教師工作質量數據。
(三)結果討論
結合表1、2數據可見,在本文激勵機制應用后,教師的工作質量數據得到了大幅度上漲,說明該校教育工作質量得到了保障,同時在滿意度、工作質量評估表現上可見,面對加入本文激勵機制后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教師大部分教師都表現出“很滿意”“滿意”的態度,而存在“不滿意”的教師,根據調查得知其認為該制度打破了自身習慣,獲得獎勵的難度較大,說明此類教師的觀念存在錯誤,所以不影響結果。綜上可見,本文激勵機制應用有效,且相較于應用前其有效程度較高。
三、結語
經濟時代對于社會的影響是全面性的,所以教師也出于影響隊列當中,所以為了滿足教師在經濟時代下的需求,高校應當采用激勵機制來鼓勵教師更努力的工作,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時,滿足教師需求。圍繞這一點,本文進行了激勵機制設計工作,對該機制的指標方向以及激勵條件設計方法進行了闡述,實現了激勵機制,后結合案例對本文激勵機制進行了驗證,結果顯示本文設計有效,且有效程度較高。
參考文獻:
[l]郭學毅.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下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J].人力資源管理,2014(5):211-213.
[2]尹鳳茗.激勵機制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途徑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