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阿慧
摘要:黨的十九大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重大判斷,是關系到我國未來發展路向的重要風向標。那么這一變化如何發生、為何發生以及發生后有著怎樣的影響,將成為我們思考并定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邏輯主線。
關鍵詞:新時代 ?社會主要矛盾 ?變化 ?哲學思考
2017年10月24日,備受注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此次大會的召開時間正值我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發展的重大歷史節點,其形成的重要論述也將全力主導國家的大政方針、深刻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這些論述也是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的關鍵,其意義不可謂不重大。在諸多影響中,最引人關注的論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全新判斷以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現狀定位。那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變化的、為何會有變化以及變化后有何影響,對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有一個清晰的邏輯認識。
一,何為社會主要矛盾——總領全局的風向標
作為事物和事物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矛盾既不是事物,也不是實體,而是兩種事物之間的一種屬性關系?!皼]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此,恩格斯才會斷言:“運動本身就是矛盾?!闭怯捎诿艿倪@一性質決定了我們在分析社會本身和社會發展時,必須考慮到社會的矛盾屬性。將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及矛盾是推動事物不斷進步的基本原理作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首要思路就是因勢利導的必然結果。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復雜事物是由多種矛盾構成的,在每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以及矛盾的雙方力量是不平衡的。那么在這些矛盾中,其中必有一種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的矛盾,這就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由于處于主導和支配地位,規定和制約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方向,即主要矛盾是總領全局的風向標。因此,要努力找出并解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就能推動其他矛盾的解決,促進事物的發展。社會基本矛盾決定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則決定解決矛盾的方式合理與否。能否正確把握社會的主要矛盾取決于對特定社會階段發展本質的深刻認識。而抓住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無疑于引領了此一階段社會發展的風向標,它會決定此時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刪繁就簡、直擊問題核心。
二,為何要變——變與不變的雙重變奏
如上所述,主要矛盾是決定事物在某個發展階段的性質的矛盾,因此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意味著事物性質同時發生了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睆奈ㄎ锸酚^的立場出發,當前我國的歷史方位發生了變化,但基本國情沒有發生改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這個總要求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依然需要始終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放到首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這個“不變”是解決好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的前提和基礎,即不能因“變”而忘記了“不變”。那么,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何會發生變化呢?
原因之一來自內在需要。據最新經濟發展總量,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經濟比重為15%左右,比5年前(2012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經濟總量的提升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直接表明一方面我國已然躋身世界強國行列,另一方面同普通民眾息息相關的問題已經從基于溫飽問題的解決上升到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層面。人們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的“硬需求”,或者說“硬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然得到滿足,于是人們開始更加強調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軟需求”,于是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改變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原因之二來自外在變化。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加以及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占比愈益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也相應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在國際舞臺和國際場合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設到“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再到“新四大發明”引領世界潮流。中國開始發聲、創設規則,同時開始引領世界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改變。這一方面讓人們對中國的大國崛起產生深深的自豪感,與此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個人生活追得上并能匹配國家發展的進度。這些變化也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這樣傳統的表述了。
原因之三來自網絡推動力?;ヂ摼W的迅速普及和網民人數的不斷膨脹使得網情的變化變得愈益重要、不可回避,人們在便捷上網的同時也在形成直觀形象的對比和個人聲音的不斷外滲。網絡影響生活、網絡影響政策以及個人在網絡持續發聲已經不再是稀有名詞。因網民互動而帶來的一次次倒逼機制促使政府部門發生改變的案例比比皆是,而這種改變形成的示范效應讓普通民眾看到希望,并期望更多的參與其中。
因此,在內在需要和外在變化的雙重合力下,再加上來自網絡的推動力,人們將目光更多轉向政治建設、文化發展、生態平衡、社會進步等更高層次的構建中。正是由于以上變化,中國共產黨從實際出發,敏銳把握中國發展的現狀,做出新時代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重大判斷,恰恰就是遵循唯物史觀的體現。時不我待,作為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發生變化也是必然的發展結果。
三,變化之后的影響——以發展促發展
經過新中國成立近70年、改革開放近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5年,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因此,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薄拔覀円诶^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边@是中國共產黨繼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八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之后,面對新情況、聚焦新任務、面向新目標,又一次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新表述、新認識和新判斷。如前所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令世界矚目。但毋庸諱言的是,中國依然還存在許多問題。分析和評價這些問題的角度千變萬變,總體來看其最核心的表現就是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何謂發展的不平衡?這主要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大層面。從宏觀層面來看,發展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五大領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多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方針為我國帶來經濟上驕人成就的同時,也讓我們底氣足、腰桿硬,同時也讓我們選擇性忽視了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層面的發展。而經濟建設見效快、易展示、廣受益的特點更是讓我們對發展經濟的熱情與日俱增,最終導致唯GDP是論。從微觀層面來看,發展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區域和區域之間的不平衡、群體和群體之間的不平衡。
何謂發展的不充分?這主要意指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總體發展不充分,導致資源的緊缺和哄搶。從老百姓口耳相傳所在乎的、新聞媒體時時報道所關注的內容均可看出,這種不充分主要表現在:教育體制的公平性問題、醫療衛生領域的健全度問題、就業壓力的調整模式問題、住房制度的改革思路問題以及養老服務行業的未來發展問題。也就是關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質”的層面。
概括來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時代社會矛盾的判斷把落后的社會生產轉換為發展的不平衡與發展的不充分,實現了理論的包容性發展,即在繼承原有理論框架的基礎上,根據客觀情景的發展,豐富了理論的內涵。那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在不斷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我國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努力達致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不僅注重發展速度,更注重發展質量、綜合效益以及人的全面解放和發展。這才是當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帶給我們的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也將繼續以人民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最終成功化解這一主要矛盾。
參考文獻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5頁。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頁。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