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飛
摘要:中國優秀傳統美學的本質和其最顯著的特點二者的集中體現就是中華美學精神,它對主觀客觀,心靈以及情感交融的關系建構看的及其重要,它以將思想境界、情景交融融合一體的審美意境創造為目標,對審美標準判斷極其重視,并且中華美學精神的審美價值取向就是將真善美統一,將審美與教化相結合。
關鍵詞: 中華美學精神;傳統美學;創造性轉化;文化建設
想要更加深入研究傳統美學思想揭示其演變的特點,就要結合當今時代的傳承條件并且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確對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古代與現代的關系。下面我們就對美學精神的轉化進行討論。
1 美學精神轉化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座談會上重要提出: “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習總書記的這段話給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美學和文藝理論指明了方向,為我們對文藝文化大發展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中華美學精神對我們中華民族長期審美有極大的影響,它們從古至今都摻雜在一起,并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學最直接的體現,中國優秀傳統美學的特點都在中華美學精神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當今,我們需要傳承和發揚我們的中華美學精神,就不能單單只根據傳統的模式,我們需要結合當今社會的新的條件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美學,不能只發現表面的東西,要深入的去挖掘我們傳承下來的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充分表現其如今的時代意義和當代的價值,要想實現歷史性的創造與改變,就不能使其孤軍奮戰,要將其與中國當代文藝實踐充分的結合。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當然離不開中華美學精神,它同我們一起流傳下來的思想一樣的博大精深,將我們的審美與藝術都會深刻的反應出來。不僅如此,對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審美觀點也是一種表現形式,更深一層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審美基因都蘊藏在其中。我們中國傳統美學所提出的美學觀念被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和一直以來的唯物主義深深影響,并且中華美學在理論上主要體現出我們國家傳統美學所提出的我們一直所說的一些觀點、學說等等。中華美學精神表現的審美關系構建、追求的審美價值取向、致力的審美判斷標準等等,都對我們有重要的思想啟發,給我們如今建設中國美學特色現代化和文藝理論化都具有十分寶貴的借鑒意義。
2 中國傳統美學精神的轉化趨勢
中國在進入20世紀以來,在不同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在美學的建設和發展中出現了重要問題——“如何將我們的傳統美學更好的繼承和發展下去”。初進20世紀時,西方美學對中國美學具有一定影響,因此我們慢慢被西方文化影響,導致中西方美學結合在一起。中國傳統美學的一些思想被西方美學學說來解釋,或者二者的思想進行比較,這是當時的新出現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對中國美學極為有利,它使我們的傳統美學更加的現代化,使中國的美學更好的傳承。王國維、朱光潛和宗白華這三位美學家是這新研究方法的引領者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的是,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三個人不僅僅發揮出了各自的特點,將自己的方式發揮出來,而且還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因此上面的目標才得以實現。比如,王國維在他的研究成果中,將中國傳統美學的范疇用他所理解的西方美學觀念進行解釋,這一解釋方法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境界”說。朱光潛則不太相同,他是以自己理解的西方美學理論為參照物,不是單單的進行闡述,而是將中西方的美學理論思想進行融合,互補,達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從而構建出一些體系。至于宗白華,他是以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為基礎,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崇高傳統的審美經驗,主要對中西美學經驗和思想進行對比,在比較中挖掘出中國藝術創造的特色,將之前沒有發現的微妙的奧秘發掘出來。他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就是對中西藝術不同的特點進行著重的研究分析,發掘更深一層的意境,這一成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雖然他們都是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對中西美學進行研究,但是他們都是以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美學為基礎,通過吸收和借鑒西方的美學從而將中國的傳統美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對傳統美學進行創造改變便可以借鑒這三位泰斗的研究成果和經驗。
20世紀中期以后,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后,在社會形式的影響下,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為主要的研究方法,對美學和文藝理論的研究取得了更為重要的突破。這一時期,一些研究中國傳統美學的著作誕生了,其中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比如論述全面的《中國美學史》、《中國美學思想史》、《中國文學批評史》等都對傳統美學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還有我們更為熟悉的季羨林、錢鐘書老人家他們不單單僅運用美學的學問,還通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學科對傳統美學進行研究,這也是我們美學研究的新方法,新領域,新境界。例如,錢鐘書老人家所編著的《管錐編》就不以民族、國家為束縛,不以語言、學科不同為理由,打破了種種界限,客服了重重困難,將古今中外的各種學科相互融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原型,探賾洞微,從而發現了前人從未發現的東西,這一突破對中國傳統美學的解釋是創造性的。
1990年以來,中國傳統美學的研究更上一層樓,這主要是由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形成了新的學術思潮,將文言文進行現代轉化。基于此原因,人們的創造性增強,大批以前沒有的成果相繼出現,有的人對中國古典美學范疇比較感興趣,有的在構建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體現有天賦,有的人則將中西美學進行融合,或者致力于探索中國傳統美學的現代意義。這樣,不同角度的,多方面的對傳統美學的研究是更加深入的,他們在產生的問題上進行討論,研究,互相學習,將傳統美學的研究更加深入。
3 美學創造性轉化過程
在歷史背景下,我們要想建設好我們中國特有的現代美學,就必須向西方學習,讓中西方文化進行結合,達到中西合璧的效果。但是,我們對西方美學的理論進行學習并不是全部的學習,我們要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學習適合我們中國美學的東西,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對中國傳統美學進行更好的闡發,從而構造其我們自己的美學和文藝理論。如果不學習西方的美學,我們中國的美學則會停滯不前,將與世界美學脫軌,不能相互的學習,交流。但是一味的學習,盲目全搬則又會讓我們的美學缺乏我們中國獨有的特色,失去我們的創造性和我們的民族特點。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對西方美學,對當代的美學都是在一直盲目的崇拜,這種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好的解決,導致我們自己所特有的東西沒有表現出來。我們要想改變這種局面的關鍵就是要推動我們中國傳統美學進行創新進行改變、轉化,這就要求我們美學研究者要下的功夫更深。
如何對我們的傳統美學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就不能僅僅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不能單單的空談,要結合美學經典的含義和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歷史含義,還要結合當代的現實條件,用新時代的眼光和新時代的學術,對傳統美學經典進行全面的解讀,科學的解析,要使它的現代價值最大化充分發揮其中的時代意義。這一項學術工程要結合其他學術方面的人才,依靠他們的智慧,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中國傳統美學進行研究。這樣,更多新的理論體系就會出現,讓研究者有更廣闊的空間去進行自己對美學的創造。我們要在探索中前進,在探索中總結經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究。
第一,要認真分析當時獨特的歷史條件,分析當時的語境從而能夠更加深刻的研究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演變。
第二,要采用多種綜合的方法,比較的揭示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理論內涵。
第三,要結合當代新中國的形式進一步的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朝現代化發展。
當然,要想實現現代化的轉化,對研究者的要求也是相當之高,需要研究者對中國古典美學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還要要求研究者不能將自己的審美停留在古代,要對當代的審美把握十分準確;既要從原點出發,深入中華文化的特定的語境,去理解傳統美學本身就含有的意義,又不能脫離現代,對傳統美學的研究停滯不前,要敢于發現和創新才能使中國傳統美學有創造性的轉化。
4 結束語
如今,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立足當下,傳承中國的美學精神,遵循藝術的創造規律,將更多的更優秀的符合人民需求的文學作品展現出來,做好中國傳統美學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立勛.中華美學精神與傳統美學的創造性轉化[J]. 藝術百家, 2015(3):19-23.
[2]周振.文心雕龍注釋[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11),346 -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