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嫻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市場結構的不斷調整,各個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漸劇烈,要想在這一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就應當引進更多的專業人才。中職院校是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場所,因此現階段應當從多個角度出發優化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本文簡單分析了中職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現狀,探究了酒店管理專業創新人才的特征,并從三個方面討論了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院校 酒店管理 創新人才 構建策略
新時代背景下,酒店管理已成為受眾面最為廣泛的行業之一,我國是一個旅游大國,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酒店業亦得以穩定發展。但目前,酒店管理現有專業人才與其發展需求的矛盾日漸突出,這一矛盾必然會對酒店業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因此,現如今如何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為酒店提供更多的優質人才已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以下則是筆者就此的分析與論述。
一、中職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現狀
隨著酒店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各級酒店之間的競爭日漸強烈,其經營管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經過調查與分析,筆者發現目前大多數星級酒店不僅要求前來應聘的人員就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亦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但相對來說,實踐能力可以說是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短板”,盡管中職院校較為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但現階段仍舊存在以下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
從廣義上來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為跟隨時代變化,為酒店業長遠發展提供專業技能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培養目標才能進一步設置更具針對性的專業課程體系,才能引導學生展開高效學習[1]。但目前,部分中職院校未能明確培養目標,致使學生難以正確認識個人發職業發展方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可以得出如下數據:近70%的學生認為酒店管理就是培養管理者,20%左右的學生認為酒店管理就是培養服務人員,僅僅只有不到10%的學生認為中職學校酒店管理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
(二)課程體系有一定缺陷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習”?;A課程教學時往往以教材限定知識為主,在課堂上展開注入式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專業課程教學課堂上,僅有少部分教師會結合市場需求來調整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構建更為全面的知識體系,但絕大部分教師卻未能重視市場需求,更加習慣于照本宣科。另外,這一課程體系中的實習環節具有功利性、應付性的特點,通常僅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實踐環節,未能切實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酒店管理專業創新人才的特征
(一)注重服務的創新精神
酒店管理屬于服務類行業,其更加側重于以優質的服務來提升客戶的個人體驗。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級酒店所接待的客戶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一樣的文化背景,因此作為酒店中最為主要的服務型人員,應當重視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使客戶獲得更為貼心的酒店服務。相對來說,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應當具備服務創新精神以及品質,這樣才能跟隨新時代發展步伐進行自我“更新”與完善。中職院校專業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另一方面亦重視文化教育。為了使客戶享受到獨一無二的服務,增強客戶的忠誠度,就應從創新的角度出發使他們可獲得多元化的酒店服務,充分感知酒店特色以及優勢,這樣才能有效推動酒店的長遠發展。
(二)注重管理的創新能力
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實踐經驗,且可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可合理運用專業知識來解決,確保工作質量與效率。受到傳統思維的禁錮,部分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未能重視創新,致使學生僅僅可解決簡單未能,卻嚴重缺乏管理意識,難以在團隊協作中凸顯個人閃光點,亦難以為酒店經營發展提供創新方案。新形勢下,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應當以創新的眼光來優化營銷方案,結合時代特征以及客戶需求來推出富有特色的酒店品牌。
(三)注重發展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新時期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應當具備的基本思維。當下,中職學校應將強化人才創新意識作為核心教學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并合理調整課程體系,使學生可充分發散創新思維。相對來說,為了提升酒店的市場競爭實力,就應當展開與同級酒店不一向的經營模式[2]。而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人才,不僅有著創新的頭腦,而且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端正的態度進行崗位工作創新,切實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保持對應的創新思維,并為酒店經營發展提供更多力量。這樣的創新思維應當滲透于專業教學全過程,培養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
三、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策略
(一)優化課程體系,提升專業教學實踐性
職業化是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向,因此現階段教師應當及時轉換教學理念,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從多個角度出發優化現有的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提下,有效提升教學實踐性。首先,專業課教師必須打破固態思維的禁錮,充分認識原有課程體系的明顯缺陷,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引入更具時代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逐漸調整專業課程規劃。其次,在此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及辦學質量來充實課程體系,提升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系統性以及完整性,在理論課程教學的同時增設與之相應的專業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再次,中職院校應當以導向時教學理念為主,堅持“理論夠用,實踐充足”的原則,將專業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實訓教學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應用過程中更為熟練地掌握專業知識,并學會以知識來處理職業問題。這樣的課程體系,不僅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職業經驗,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
(二)實現校企合作,創新專業教學模式
校企合作是新時期中職院校最為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一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校企雙方都需要在站穩腳跟,通過協同合作來為實現院校與企業共同發展。現階段,要想培養出優質的酒店管理創新人才,就應當實現校企合作,加快校企共享平臺、實訓基地的建設步伐,為學生提供更具實踐性的學習空間[3]。第一,中職院校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開設國際化專業課程,在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使他們能夠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如上海市某一中職學校,在前兩年學完基礎課程,將雙語教學穿插至二年級下半學期教學中,三年級則重點引入國家化專業課程,并結合地方特色融入多元文化,以此來提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性語言能力。第二,中職院校應當組建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推動產教融合,積極主動地選擇針對性合作企業,使在校教師可獲得更為專業的職業培訓,并要求酒店管理人員參與到院校課程教學規劃當中,提出建設性的優化意見,必要時亦可直接參與實訓教學。第三,課堂上應當將服務創新精神、管理創新能力、發展創新思維等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引入大量的企業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展開情境模擬,在職業情境當中逐漸掌握服務流程,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第四,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院校應結合企業的職業崗位來展開針對性實訓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增設客戶評價機制,逐漸形成“顧客導向”教學模式,基于此進行頂崗實習,使學生可快速融入企業文化,并適應崗位需求。
(三)基于人格本位,構建新型培養模式
新形勢下,要想為社會提供德才兼備的復合應用型人才資源,就應當以人格本位為主,實現院校人才與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專業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合理融入人文理念,強化學生的主動意識以及創造意識,激發學生內心潛能,逐漸幫助學生塑造與職業需求相匹配的完整人格。從本質上來看,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進行“專業知識+個人素養+綜合能力”的有機整合,將職業道德、崗位責任、崗位創新等融入到課堂上,協調理論與實踐比重,進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還可以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依托這一手段來實現生動形象的情境模擬,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網絡平臺上提供更為全面的行業動態信息,使學生可主動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展開高效學習。創新人才培養課堂上,應當遵循層次性原則,明確教學重點,借助專業理論來指導實踐,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并使學生可循序漸進地掌握更多專業知識與技能。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培養創新人才已然成為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主要教學目標。因此,現階段應當充分認識中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了解酒店管理創新人才的特征,并從優化課程體系、實現校企合作、基于人格本位等多個方面做起,不斷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優質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
[1]張曉嵐,劉素芬. 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賀州市經濟管理干部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 營銷界,2019(34):179-180.
[2]林震,周天松. 茶文化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作用實踐研究——以廣西商務職教集團電子商務和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 福建茶葉,2018,40(08):226.
[3]姜海濤,王耀,李鵬. 實施“雙證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雙證書”制度的實施為例[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12):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