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祥都
摘 要:初中歷史是一門具有嚴謹的思辨思想、能以其深厚底蘊啟迪學生思考,培養學生人格的學科,歷史教學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基于生本理念,從不同的教學角度切入探究如何轉變傳統教學形式,靈活創新教學形式讓歷史課程變得生動有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投入到歷史課堂中,最終實現想學、樂學、會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有效構建;教學策略
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一線教師致力追求的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方式是素質教育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在追求歷史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實現時,要能夠基于生本理念轉換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靈活創新多種教學形式促使初中歷史課堂迸發生機活力。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喚醒學生生活經驗
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是通過老師灌輸式地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歷史知識,這樣的一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僅使歷史知識變得枯燥乏味,而且難以消化。歷史上的人、物、事太多了,學生很容易記混,根本找不到一條簡易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就需要改變教育模式,可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講述某一篇章時,聯想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出現的類似的案例,加以借鑒分析,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揮出自身的探索能力,不僅使歷史教學變得容易,而且不知不覺中也讓學生掌握了歷史知識。
例如,在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用現實中的話題進行導入。中國的成立,讓中國人民走上了幸福的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從此告別了被壓迫,被奴役,吃不飽飯,穿不上衣的生活。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發言,每個人都想想新中國的成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可以從各個方面入手,進行分享。新生活的改變,人民身份的改變,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奮斗,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獨立了,真正讓老百姓當家做主了,這才是這便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這樣結合實實在在的案例故事,實實在在的生活改變,學生們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生活成立的意義,也就會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也一定意義上可以培育學生的歷史素養。
二、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在發展進步,體現在教學上,更多地是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中學生對于概念性的知識掌握理解的情況仍然有一定的難度,在這樣的情況下,適當地使用多媒體,利用一些圖片、視頻甚至音樂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一定程度也能夠擴充學生的視野,對一些歷史知識進行更直觀地認知。另一面,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一些充滿趣味性的視頻和圖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鴉片戰爭》這一課時,下載了關于鴉片戰爭的一個動畫短視頻,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放給學生觀看,以此吸引學生對于學習鴉片戰爭的興趣,并對鴉片戰爭的爆發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短視頻,將注意點集中在課堂上,然后課堂教學可以聯系短視頻進行教學,讓學生對于鴉片戰爭這段歷史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印象。在教學過程中,也依托多媒體展示鴉片戰爭的一些圖片,包括一些留下來的被西方列強劫掠過后的遺址,學生在觀看圖片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氣氛也更加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當然,多媒體的使用要適當,還是要堅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
三、趣味性故事輔助,強化學生知識記憶
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起到強化學生知識記憶的目的,尤其是一些輔助性的故事不僅能夠將瑣碎的歷史知識聯系到一起,還能夠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對一些故事性事件留下深刻的記憶。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前為學生尋找一些能夠輔助歷史教學的故事,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利用生機勃勃的歷史故事真正幫助學生快速記憶歷史知識,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三國鼎立》的教學過程為例,為了強化學生的知識記憶,使學生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等諸多內容,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輔助性歷史故事的引入。因此,在教學中,考慮帶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都有一些了解,所以我通過對三國演義的故事的講述幫助學生了解到了那個時代的時局動蕩,如:諸葛亮與周瑜的斗智斗勇,從而使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到了當時的歷史情況。在這一基礎上,我以群雄逐鹿說戰爭為主題引出了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并借助對兩個戰爭的故事化講述循序漸進的強化了學生的知識記憶,從而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新課改背景下歷史課堂的高效構建對學生歷史綜合素養的提升作用。教師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基于生本理念從課堂導入生活化,喚醒學生生活經驗;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歷史教學內容;趣味性故事輔助,強化學生知識記憶等三個層面入手探究,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效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旅團.淺談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114.
[2]張榮俠.以多元化教學打造多變的歷史課堂研究[J].成才之路,2016(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