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潔
摘 要: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新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日常應用,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創客教育作為提升中小學生創新能力、培育創新意識的載體,已經越來越受到現代中小學校的重視。
關鍵詞:創客教育;信息素養;創新能力
一、引言
創客教育是一種秉承“開放創新,探究體驗”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視野及意志品質為目的,以“創造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模式。創客教育繼承了項目教學法、做中學、探究學習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并借助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開拓了創新教育的實踐場。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建構學生參與實踐的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二、創客教育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
創客教育興起于西方國家,美國創客教育重要推手Gever Tulley曾提出:“使用真工具、真材料,解決真的問題”等概念;英國政府從2014年9月將程序設計正式放入學校課程中,讓英國5到16歲的學生,每周接受至少一小時的程序設計訓練;法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Georges Charpak在法蘭西科學院的協助下,推動了“動手做”的教育政策;新加坡的教育部門和學校一直以來,都在推動編程教育,在中學推廣創客教育。
我國的創客活動起步相對晚一些,但發展比較迅速。2010年出現了我國第一個創客空間——上海“新車間”創客空間。經過兩三年的努力,創客活動影響逐步擴大;到2013年底,我國的創客活動開始有更廣泛的基礎——2013年11月中國發明協會主辦了首屆“中華創客大賽”。
三、創客教育遭遇的困境
(一)創客教育的理論研究有待完善
近年來創客教育研究熱點從創客教育的本質價值分析轉移到體系框架的構建上來,許多研究者提出了若干理論上可行的創客教育實施框架。但是,這些框架僅僅提供了開展創客教育的大方向和大輪廓,缺少具體的實施案例和成熟的課程做支持,并且這些框架復雜多樣,觀點不一。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這些復雜多樣、缺少實踐經驗支持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給一線學校造成了困惑。
(二)創客教育的師資匱乏
良好的師資力量是開展創客教育和STEAM 教育的保障。中小學校從事創客教育和STEAM 教育的教師學科背景來源廣泛,具有一定編程能力的教師僅占總數的25.3%,從事STEAM 教育的教師更少,只占總數的7.4%,教師憑自己的直覺在摸索中前行,尚未系統性掌握教學過程。
(三)創客教育經費資源不足
創客教育需要經費支持,創客空間需要的設備材料、圖書教材以及其他軟硬件都會產生相應費用。而且隨著創客學習的不斷進行,這些設備的維護修理和耗材的持續供給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導致一些學校仍然沒有能力承擔開展創客教育的費用,阻礙了創客教育的推廣。
四、深入實施創客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創客教育的頂層設計研究
創客教育的開展需要協同推進創客環境、創客課程、創客學習、創客文化、創客教師隊伍等多個方面。將“知識建構”理論引入創客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構建以“觀點持續改進”為首要任務、“創新產品生成”為學習發生證據的創客教育實施路徑。
(二)創客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
目前,在創客教育中通常采用項目教學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采用基于設計的合作學習方式作為創客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創客課程屬于以“主題—探究—表達”為基本課程組織模式的“登山型”課程,應基于“經驗單元”進行課程設計,基于“運用水準”對創客課程進行表現性評價;借鑒STEM跨學科項目設計模式,以教學分析為基礎,以項目為核心,從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教學架構以及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設計的基于學科課程整合的創客教育一般框架模式。
(三)創客教師的特征與培養研究
創客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在創客教育中教師應該轉變角色與觀念,將教學中心點從教師轉到學生,不能再以權威自居,教師要成為創客空間的建設者、創客課程的設計者以及創客活動的引導者。除了教師之外,具有各行各業工作經驗的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指導學生。
(四)創客教育的空間建設研究
創客空間作為創客教育的重要載體,創客空間的具體模式主要包括學校創客空間、商業創客空間和社區創客空間三種。創客空間的構建要以多種技術的混搭為著力點,以完善的學習共同體為驅動力,將線下實體空間和線上虛擬空間結合,將創客教育硬件資源、人力資源、教學資源和課程資源等內容整合,結合創客教育特征和理念,形成了創客教育模型。
五、結語
總之,創客教育將帶給下一代孩子的,不僅是技術上的學習,更是刺激學生創意的發揮,和自我的實現。透過“做中學”,培養下一代適應生活的能力,面對未來的自信,以及解決困難的決心。透過創客的改革,希望讓學子卸下升學枷鎖,成為一個新時代的創意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山.創客教育需要去精英化-以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10
[2]王宏澤.你會是下一個“創客”嗎.[N].光明日報.2013-11-13
[3]周進、劉露、黃冰凝、龔志敏.創客和創客教育(續).[R].2015.5
[4]盧秋紅》創客教育與駕馭創新[J] .中國信息教育技術.2014,(10):12-09
[5]毛澄潔、項杰庭.好玩的App Inventor.[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