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 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在現階段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則要求教師能夠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生物與環境辯證統一的關系。本文就著重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態意識;實踐;研究
引言:
生態意識是指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認識和觀念。我國正處于發展階段,在國民經濟迅速增加的同時,我國的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生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系統的學習關于如何保護生態環境等相關知識,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生態意識,這對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挖掘教材,加強生態意識教育
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包含了很多關于生態方面的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教材,聯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同時,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將相應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加直觀的呈現到學生的眼前,以全面加強生態意識教育,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在意識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積極踐行。例如,在種群和群落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進行演示,使得學生能夠明確種群年齡組成的類型,以及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教師還可以借助種群數量變化,通過“J”型增長曲線和“S”型增長曲線,明確種群數量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從而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能夠有效滲透生態學的知識,讓學生在加強生物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能夠聯系實際的環境,幫助學生建立環境與生物形態,生物生活習性,生物生長發育之間的關系,以逐步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
二、聯系實際生活,培養生態意識
高中生物的教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而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使得學生能夠熱愛生態環境,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夠配合教師積極完成相應的互動,創建高效的生物課堂。例如,在光合作用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明確,為什么植物的葉片是綠色的,進而帶領學生共同探究影響葉綠素合成的因素,以及不同色素對光的吸收及應用[1]。繼而有效的向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影響因素過渡。通過該部分內容的學習,不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保護森林,愛護綠色環境。而在細胞的生命歷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細胞分裂的過程,從而帶領學生感受細胞增殖的周期性,而通過對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等知識點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體會生命的不易,進而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且能夠付諸于行動,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愛護小動物,關愛他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抓典型,增強學生生態意識
為了創建高效的生物課堂,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在高中生物的教學環節中則要求教師能夠抓住典型,學會利用實際生活當中的事例,不斷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同時結合具體的實例以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實踐活動逐漸加強,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進而出現了干預自然破壞生態環境等眾多活動。這些活動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同時還打破了生態平衡,工業污染和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使得生態環境逐漸惡化。例如,酸雨。酸雨能夠使水質酸化,進而導致水中的生物死亡更甚者滅絕。酸雨具有極強的腐蝕性,除了能夠腐蝕建筑物及雕塑之外,同時還會造成土壤酸化,造成大面積的植物死亡,農作物絕收,同時還會嚴重危及人類的身體健康。臭氧層被破壞,進而導致大量的紫外線無法被吸收,傳到地面嚴重危害地球生物的健康。而溫室效應則會導致地球氣溫上升,加速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會引發物種滅絕。同時還存在海洋污染,水資源欠缺等多種情況。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內容有側重點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當中。
四、開講座,強化學生生態意識
為了全面加強高中生物生態意識教學,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以生態意識教育為核心的專題講座,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向課外延伸,通過該方式以不斷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在開展關于生態意識講座的過程中,首先要結合學生的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綜合利用各學科的知識,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掌握環境科學和自然環境保護的常識[2]。例如,在農作物害蟲防治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兩種方式,考慮到生態環境可以借助生物方式以有效減輕對環境的污染。而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當中要合理密植,同時還可以采取間種,套種等多種方式,實現植物之間的互利共生,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以有效減少化學物品的使用,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五、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生態意識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且能夠創建高效的生物課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學校來說可以開設相應的生態意識教育選修課,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編寫相應的教材,使得其相應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加貼合實際。同時,還可以借助校園環境來開展生態意識教育,以此不斷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
參考文獻:
[1]鐘啟泉.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 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譚永平. 從發展核心素養的視角探討高中生物必修內容的變革[J]. 課程·教材·教法,2016,(7):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