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鵬
摘 要:本文根據我校文科學生和教師的現狀,分析數學薄弱的原因,并根據自己的一些實際作法,提出改變這一現狀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現狀;策略
今年開學在由溫江二中召開的全市零診分析會上,年級組長對文理科數學成績作了詳細的對比分析。從成都市下發的成績數據來看,文理科數學成績差距明顯,,且從各省市每年的高考成績統計來看,情況也大致如此。因此在新課改和新的高考背景下,文科學生感到數學難學,教師感到文科數學難教,任然是一個普遍問題,值得教育家們廣泛關注和一線教育工作者認真反思。
本期開學,我們高三備課組在備課組長帶領下,組織全體文科數學教師召開了專題教研會,在全校9個文科班共426名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學習現狀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造成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有來自學生自身方面的也有來自教師方面的。
一、我校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現狀分析
1、文科學生中大多數學生數學基礎都較薄弱。
我校初升高時,生源相對弱些。文理分科時,那些理科成績(特別是數學)較好的學生大都讀理科去了,讀文科班的學生數學大都底子薄、基礎較弱。如我帶的七中網班,全班45人,其中男生只有12人,文理分班時進理科網班數學平均115分,文科平均才88分。我調查過幾位學生及家長選擇讀文科的理由,他們都眾口一詞,數學較差,學理科肯定數學要拖后腿。我又從年級組了解到,文理科分班一月后,時時總有理科班學生及家長扭著年級組長及領導要轉讀文科班,理由很簡單,理科尤其是數學學不走,在他們心目中文科數學易學,不經過努力便可以取得好成績,這也便是文科班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文理科數學差距越來越大的一個理由。
2、文科學生大多學習數學信心不足,努力程度不夠,怕吃苦。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校大多數文科學生對數學認識上存在嚴重偏差,他們以為選擇了文科,學數學就容易了,于是存在僥幸心理,開始信心十足,一旦遇到了困難或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后,成績未見提高,就信心大減甚至厭惡數學。
3、文科學生大多數學習方法欠妥。
從我校調查中發現,他們缺少獨立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總是想依賴別人幫助解決,遇有稍為復雜的運算不愿動筆,遇到較難的一些問題,總想借助參考答案(不少學生都買有參考答案)和老師來幫忙解決,或依賴直觀,或套用公式的機械模式,不認真思考,不勤于動手,缺乏鉆研、探索、實踐和創新精神。
二、高中文科數學教師的現狀分析
1、部份教師與學生情感勾通不夠。從我校學生反饋意見中可以看出,他們數學基礎本身就很差,有時又未得到老師的關心和幫助,遇到作業不能完成,問題回答不了,偶爾還會遭到個別老師的批評指責,這樣師生距離越來越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自然喪失,成績當然不會提高。
2、部份教師對文科學生數學學習信心不足
一些帶三平臺班、工作了多年的中年教師常在辦公室訴苦:我班咋辦?成績差,紀律又不好,課堂上個別學生東倒西歪,無精打采,總想睡覺,講話、看課外書籍等,作業要么不做,要么就抄,我真不知道怎樣教才好!這些老師說的也許是實話,這種現象肯定也不止僅發生在我校,但我們總得以積極的態度想辦法將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多去發現這些學生的閃光點,否則長期下去,混亂的課堂即使你老師講得再好,班上成績也不會變好。
3、部份教師教學方法欠妥。從我校調查中得知,不少文科生感到數學本身就很抽象,他們基礎又差,個別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由于教材不熟、經驗不足,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難點和新高考標高,講得深奧難懂,把目標只盯住少數優生,放棄了大部份中等生和后進生,還是老一套一講到底,這樣學生厭惡數學的情緒越來越嚴重。
三、高中文科數學的教學策略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只有從心靈深處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深處”。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走下講臺,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品質,如正確的學習方法、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2、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為優生提供發展的機會,為后進生搭建成功的舞臺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多元化的人才觀去評價每一位學生,絕不能因某次或幾次數學考差了就加以批評、指責。我認為,分層教學,增設臺階,及時反饋,激勵表揚,精細管理對于文科這類班級的教學是非常適用的。在平常教學中做到教學與管理盡量精細化,如我對學生堅持“三到一語”,即每天能見到學生的影子,聽到學生的聲音,看到學生的進步,每周末作業本上留有對學生十至二十字成功教育的寄語如“老師為你的進步而高興,相信你會繼續努力!”;學生也要有“三到一得”,每天即能體貼到老師的關懷,能得到同學的幫助,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每周末作業本上能有十至二十字的學習心得如“老師,我的點滴進步,都凝聚著您的心血,請相信我明天會比今天作得更好!”。課堂盡量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長期堅持下去,我班的“后進生”少了,優生多了,每次考試成績總在校級同類班級前茅。
3、教師要經常對文科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從我校學生調查反饋可以看到,文科學生普遍感覺到數學學習困難,成績不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學習方法問題和教師是否對學生經常進行學法指導問題。下面是我平常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的“十學會法”即一會“看”——會帶著問題看書;二會“聽”——會帶著目標聽課;三會“記”——會記錄記住教師所講重難點;四會“言”——會說出自己的見解或觀點并相互討論;五會“憶”——會回憶復習并整理;六會“思”——會反思為什么和是否有新發現;七會“用”——會作相關練習并遷移應用;八會“改”——會對作業或試卷中的錯誤加以改正;九會“研”——會研究、探索、創新;十會“悟”——會悟出道理,寫出感受。
高中數學新課改和教材改革正在進行中,這次改革較之以往意義更加深遠,特別強調六大數學核心素養和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尤其提倡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課堂能真正成為學生的主陣地,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去,使教師和學生角色轉變,讓“大學生”和“小老師”平等交流,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之,作為一個教師應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把培養學生先“成人”后“成才”視為自己的生命。只有學生進步了,教師才叫進步;只有學生成功了,教師才叫成功。堅信我們老師有時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文明的舉止也許會改變學生的前途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我深信在新課改和新高考體制下,只要我們教師有信心、愛心、恒心和耐心,任何銅墻鐵壁都是可以熔化的,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一定是可以改變的,文理科數學的差距也一定是可以縮小的。
參考文獻:
[1]姚娟. 高中文科生數學運算能力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18.
[2]翟慶姣. 高中生數學運算素養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