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蕾
摘 要:在新課程的改革下小學美術的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也得到了完善,這更加有利于小學美術興趣的培養了,讓小學生通過美術的學習深入了解美術的內涵,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美術,發展其自身的美術創造力。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其相應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學生
在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我們小學的美術教師不能只關注幾個方面來發展學生,還要發揮其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我們小學美術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其發展的眼光。除了教育學生基本的美術基礎知識及技能外,還要注重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美術創造力。良好教育體系的發展將有助于學生更多樣化的成長,美術教學其實是素養教育的基本課程之一,通過學生們學習美術的審美與理解其中的觀念,能極大的幫助學生的洞察力,促進了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傳統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如今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有點忽視了傳統的美術教學理念,這間接地導致了現在的美術教學不夠完整。美術課堂也會變得流于形式,導致小學生學習我國美術的文化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這樣下去會使很多學生對小學美術的興趣逐漸減弱,充分認識不到美術文化的知識與內涵。學生們也點燃不起了對小學美術課堂的熱情,導致美術教學課堂低下。
然后,小學傳統的美術教學,因小學生的思維性格各有差別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美術的理解與認知各不相同。在小學美術的學習中,有些美術老師會忽略一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并且會加重他們的消極情緒,使有些不公平,不公正的教育更加嚴重。有些小學美術課堂會出現優差區別的對待,這種情況下會嚴重影響小學生對美術課堂學習的興趣,有的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小學的美術素質教育全面地落后。
還有,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有些學校的美術教師在相應的教學過程中缺乏對美術教育教學的理解,導致小學美術課堂采取的方式不恰當,使得美術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在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美術老師會先向學生講解藝術繪畫的技巧,再讓學生們進行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有點單一,使得學生的學習思想固化,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意識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全面發展。
最后,在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美術作業后,小學的美術老師一般都只給學生一個相應的分數,而不會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有效評估,只是建議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的更好,甚至有些美術老師在看不懂學生的作品時給予較低的分數,使得限制了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熱情。
二、小學美術美術課堂的有效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學校的教育理念在不斷地更新,不僅是在課程的數量上,還是在于美術教育的理念改革上。我們要做的就是拋開傳統的教育理念,拋開傳統思想的束縛,學會創新,運用新的教育思想體系,全面實現小學美術教學課堂質的飛躍。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美術。它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文化的發展的精華,它隨著漢字的產生而應運而生,經歷日月的交替,朝代的更替、文化的盛興衰等它都沒有在歷史的這一長河中消散怠盡,可見它是有多么的頑強。雖然“美術”一詞是在五四運動前后傳入我國的,但是中國美術傳統藝術早已發展悠久。我們在小學課程中開設美術的課堂,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并學習中華美術文化的發展歷史,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藝術經久不衰的毅力,進而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榮譽感,使學生更好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這是如今小學生的必備修養,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應有之間。
并且我校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美術文化的學習有利于提高當代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手、眼、筆一體,以意而動,用筆畫形,講究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學生的觀察力自然也得到了發展。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中,學生的辨別是非的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思維的想象力,把握行如流水的感知。同時在這其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與耐心的品德修養,所以說,美術藝術的學習對當代小學生來說只有益處,沒有壞處。
(二)創設良好的美術環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與感知運動能力的萌芽階段,要想培養小學良好的美術功底是關鍵時候,小學生在這個沒有意識、沒有目的地思維空間下,他們往往認識不到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發現環境中存在的利與弊,不能判斷和選擇認識事物,更缺乏目的性,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這個階段可以靈活運用教材內容,讓學生感受美術知識對自己熏陶,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美的事物給人的靈感,培養學生豐富的審美觀念,促成良好的美術功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摸一摸,畫一畫》一課時,我們可以把教室裝扮成萬物復蘇的場景,各種小動物應接不暇,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家里的動植物搬到教室里來,還有讓每個人可通過繪畫、照片、實物等形式來裝扮教室,讓學生們在實際中摸一摸這些美麗的事物,然學生會根據自己看到的畫出這一切美麗動人的場景,讓學生們置身于這其中,可以培養出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美術自信心,能夠在教學中讓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來進行小學美術的學習,能夠讓小學生們在歡笑中學著、畫著,有利于小學美術課堂效果提升。
(三)鼓勵學生創新,對學生美術語言實施創造性的培養
美術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發智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在美術語言教學中,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方法散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要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將自己的想象強加在學生思想中,這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美術天賦,實行美術語言創造性培養。
例如,在《五彩繽紛的生活》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繪畫出自己認為最美麗的生活風景,這時,學生的想象力就會被激發,進而開創新思維得到創新意識的散發,展開想象,繪畫各種生活場景(如校園息息打鬧的場景、吃糖葫蘆的美妙情境等等),當學生能夠繪畫出一幅完整的作品時,也是對美術語言的掌握;而教師需要做的是積極肯定學生的創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教師的鼓勵對學生美術語言學習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三、拓展教學范圍,確保學生動手創作的效率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老師們只是將簡單合理的教學手段地運用到學生們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局限性,總是感覺自己沒有真正發揮小學美術教學的真正含義,因此,我們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大膽地擴大教學的范圍,除了培養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之外,更重要的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美術繪畫戲曲人物教學時,美術教師可以拿來些沒有上色的面具讓學生們展開想象,用基本線條勾勒繪畫出自己認為最憧憬的的臉譜,讓學生獨自動手創作,這時,學生的想象力就會被激發,進而開創新思維得到創新意識的散發,展開想象,繪畫出腦海中各種歷史人物形象(如關公的紅臉,曹操的白臉等等),當學生能夠勾畫出一幅完整的作品時,也是對美術語言的掌握,而教師需要做的是積極肯定學生的創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教師的鼓勵對學生美術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以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小學美術多元化的發展,真正提高小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力證小學美術教學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沈燁華.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課程的建設——以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青花特色課程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