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旋 劉文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會計專業作為職業教育中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但隨著經濟社會、技術條件的不斷進步,會計發展也積累了不少問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發布,為會計專業發展指出了方向,也為下一步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職教二十條”;會計專業;職業教育
在改革開放和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職業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和源源不斷的人才。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技術水平和硬件條件不斷進步,我國職業教育體系與社會和經濟發展存在的矛盾已愈來愈多。在此背景下,我國在2019年2月提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二十條”。“職教二十條”發布后,在全國教育界引起極大的關注和討論。“職教二十條”為下一步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
會計專業作為高職院校重要的專業之一,是高職院校專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據相關數據統計,至今為止,全國90%以上的大中專院校開設了會計相關專業。會計專業在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企業提供服務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當前時代快速發展、技術更新不斷加速和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不斷沖擊下,會計專業自身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依據“職教二十條”梳理會計專業發展路徑才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前會計專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專業教育目標定位不清晰,教學標準制定隨意性大
由于高職院校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特殊定位,實踐教學在職業類院校專業教學過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即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高技能技術人才。但是,有些高職院校在教學目標制定上盲目模仿本科院校,理論課程開設較多,而實踐類課程開設較少,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即使一些高職類院校開設了實踐操作類課程,但師資或硬件設施不到位,導致無法開展有效的實踐類教學活動。
當前,職業類院校的教學標準制定和實施缺乏統一的標準。專業教學標準是實施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指導教學的基本規范,它規定了學生應如何學、學哪些;教師應如何教、教哪些。從原則來講,每個專業、每門課程都應有符合自身現狀且與時俱進的教學標準。但事實上,很多專業的教學標準并未與時俱進,且上級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學標準的審核也不到位。在具體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上,教學標準也應統一,同一門課程不同的授課教師都應遵循同一版本的課程標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條件限制或教師個人偏好問題,課程標準的實施缺乏統一標準。
(二)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結構不完善,教師企業實踐能力須提升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新教師的招聘過程中,對教師的學歷要求普遍提高,有不少高職院校在招聘公告中明確要求應聘者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這些高學歷新教師的加入對改善當前師資隊伍結構有巨大作用,也為未來學校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但是,招聘的嚴要求、高標準也導致人才引進出現困難,個別專業因新教師無法引進而使教師崗位長期缺編,嚴重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安排和教學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在職稱評審、項目申報或個人發展等方面與本科院校存在差距,導致很多高學歷人才并不將高職院校作為首選工作單位。
此外,現有教師群體企業實踐經驗、實踐能力普遍不足。很多教師在進入教師崗位之前并未真正從事相關行業,對行業發展情形不熟悉,在進入教師崗位后,與企業溝通較少,參與企業實踐的機會不多。
(三)會計專業與行業和企業的交流較少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是面向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會計賬目和財務管理相對簡單,每個單獨的企業對人才需求相對較少。一般來說,兩到三個會計人員即可滿足企業的需求,所以中小企業缺乏和高職院校直接溝通的動力。而大型企業更多傾向于招聘有經驗或本科的畢業生,與高職院校溝通的機會更少。
雖然現在多數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但校外實訓基地是否符合專業要求值得商榷。例如:會計專業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能夠接觸到企業最核心的財務信息,所以一般企業不愿將財務和會計類的崗位向實習生大規模開放,一是為保密企業內部信息,二是擔心實習生因業務不熟導致企業賬目出現錯誤,從而阻礙企業正常運轉。因此,現在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的崗位并不是純粹的會計或財務崗位,而是和專業相關度不大的崗位。
(四)“課、崗、證、賽”實施不到位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提倡“課、崗、證、賽”,即將學校課程開發與企業崗位要求、職業類證書考試、全國職業類比賽進行貫通。對會計專業而言,很多高職院校由于實訓條件和硬件設施不到位,以及與企業溝通交流不到位,“課、崗、證、賽”的實施很難做到貫通。
二、會計專業發展路徑的建議
“職教二十條”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更為會計專業發展提供了可供實施的實際依據。
(一)完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標準,與時俱進
“職業二十條”中明確提出,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聯合制定國家教學標準,作為高職院校,要嚴格按照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將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的教學標準與國家標準進行對接,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進行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開發。
此外,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開發,與企業合作開發校企“雙元”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開發信息化資源庫。對會計專業而言,要積極探索專業課程改革,運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積極探索云會計、云審計、財務共享等基于新技術的會計管理新手段。
(二)優化師資結構
“職教二十條”中明確提出,相關專業教師需要從具有3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驗、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招聘,并完善企業和學校人員的雙向流動機制。從學校層面來說,人才引進將更加偏向于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人才。而對會計專業本身而言,專任教師的招聘將傾向于有豐富會計或財務工作經驗的人員。
(三)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職業院校辦學以及實際教學流程
對會計專業而言,其需要積極拓展與企業的合作,如與代賬公司、財務公司、會計事務所、銀行和金融類企業深化合作,積極推進企業參與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標準制定等。
完善企業實訓基地建設,積極與企業探索符合專業要求的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共同制定關于學生實習的教學標準、考核標準等。
(四)進一步完善“課、崗、證、賽”的實施與監督
“職教二十條”中多處提到關于“課、崗、證、賽”的內容,即“課、崗、證、賽”的實施將會成為主流。對會計專業來說,其要積極參與國家舉辦的各項技能大賽,響應國家關于“1+X”證書的號召,鼓勵學生在校內、校外獲取多個技能證書,并與企業合作,根據崗位需求進行課程開發、課程設置等,將“課、崗、證、賽”四項內容貫通。
三、結語
“職教二十條”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為會計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國家的指引和帶領下,職業教育能夠再一次揚帆起航。作為會計專業,要將國家政策與當前市場、技術條件緊密結合,找到一條符合專業發展的康莊大道,為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志亮.從北京高校本科專業評估試點指標體系的特點看地方院校會計專業建設的發展路徑[J].商業會計,2018(6).
[2]魏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會計專業教改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6).
[3]許玲.“職教二十條”關鍵在落實[N].江淮時報,2019-03-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