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麗蓉
摘 要:本文結合實際,對采油工程水驅新技術及運用要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先是探究了采油工程傳統水驅技術應用現狀,其次在解析影響水驅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的同時,詳細討論水驅新技術應用要點,希望論述后,可以給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采油工程;水驅新技術;運用
1 采油工程傳統水驅技術應用現狀
1.1 產能低
采油工程技術在實踐操作中有著一定的適應周期,在早期采集的環節中,因為地表中存在油氣資源,只要是應用傳統技術就能夠達到開采工作的需要,整體成本也比較低。但是伴隨著開采的深入進行,淺層油量在大幅的降低,必須要應用更加先進、更加復雜的方式來開展深層采油施工,目前我國的很多油田開采都逐步的進入到二次或者三次開采的階段中,造成了傳統的水驅技術的應用質量無法達到現代社會的需要。
1.2 設備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采油工程技術也經歷了無數次的研發和創新,而基礎設施的更新速度卻非常緩慢,不能脫離當前的整體技術框架。伴隨著采油作業的逐步開展下去,很多采油設備都無法滿足當前的使用需要,導致采油工作無法正常的進行。基于此,要加強當前的采油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及時更新先進設備,以滿足采油工作的需要。
1.3 堵水效果差
目前我國許多的采油項目依然應用的“堵水--酸洗--人工舉升”的方法。而伴隨著采油的逐步深入進行,堵水性能也遠遠不能達到使用的需要,這是因為堵水劑性能較差、成本限制等因素,不能達到現代社會的開采工作需要。再者,隨著堵水劑的應用范圍逐步增大,采收率也開始下降,造成了整個開采環節都不能有序的進行。
2 影響水驅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
從上文中可以確定,水驅技術的應用實際效果與采油補償系數、水驅指數、存水率三項指標有著直接關系,統計含水率時,應該根據當前的油田開采的存水率、水驅指數二者的數據關系確定。從大量的研究可以發現,注水比例一定的基礎上,水驅指數會伴隨著含水率參數的變化而表現出規律性的變化,比如設定臨界值是1,注水比例數據在大于1的情況下,含水率也會有所增大,水驅指數也會隨著增大,二者存在正比關系;如果注水率小于1,含水率上升,水驅指數會下降,二者是存在反比關系;如果注水率等于1,不管含水率為何值,水驅指數都是非常穩定。
3 新型分層水驅技術以及應用
新型分層水驅技術包括分層注水、分層測試、分層改造,采取有效的分層處理技術可以有效的增強地層石油的開采效率,具體表現在如下的幾個方面上:
3.1 分層注水
一般來說,石油井下內部的不同井段中,注水標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技術人員要綜合考慮到油層的特性和生產要求來進行,按照各個層級的注水量數據進行計算確定注水數值,是進行分層注水施工的基礎條件。采油過程中,分層注水是一項基礎性的技術,在具體操作環節,要結合油井下水嘴的大小來進行調整,可以保證注水壓力處在合理的范圍,要隨著不同層段的注水壓力做出調整,從而可以有效的控制高滲透性能,能夠有效的增加低深層的吸水能力,還能夠減小不同層的吸水差異,切實提升水驅效果。
3.2 分層測試
采油進行的過程中,應用技術先進的智能測試系統,可以確保各項數據的精確度達標,然后通過先進信息技術來了解井下的信息數據,分析數據的變動規律,隨時掌握分層動態規律和井下變動情況,此時技術人員并不需要進入到井內,只需要通過相應的設備就能夠準確掌握相關的數據,了解地層吸水與注水的具體狀態,可以快速反應井下的問題,然后施工人員可以及時的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進行現場方案的調整。再者,傳統的檢測技術通常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也極易發生嚴重的安全事故,數據精度也比較低,而使用智能分層檢測技術之后就能夠有效的消除安全隱患、提高施工效率。在具體應用環節,能夠充分的掌握各個地層分層內的具體情況,大致了解氣、水、油的產量,從而可以保證開采工作的高效進行。
3.3 分層改造
一般來說,采油施工環節的中油層井底附近區域內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滲流現象,分層改造施工工藝就能夠有效的消除這一問題。利用分層改造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出油剖面,然后可以大大提升油井出油量,能夠有效的限制含水量的上升速度,從而可以積極的改善滲流問題,對于水驅效果的提升也是非常有效的。在油田開采環節,應用分層壓裂酸化方式可以實現注水井的增注處理,然后能夠充分的了解各個分層具體情況,一般壓裂都是在低滲層內,然后再向壓裂層中實施注水操作,這樣就能夠達到注采的平衡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之下,水驅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傳統水驅技術顯然無法達到使用的需要,而新型分層水驅技術因為可以有效的實現油井控制、底層加強,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可以大大提升水驅技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注水與采油的平衡,滿足現代油田開采需要,可以應用到更大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張保國.初探目前采油工程的水驅新技術[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6(2):114-115.
[2]張衛國.對當前采油工程水驅新技術初探[J].中國化工貿易,2014(14):51-51,54.
[3]劉洋,姜永澤.探討采油工程新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展望[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5(028):175.
[4]于寒冰.探討采油工程新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展望[J].化工管理,2015(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