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毅
摘要:本文通過繪畫論述作品表現論述構圖在油畫中的作用,并結合作者本人創作的作品分析構圖的重要作用,即畫家想表達的情感,獨特的繪畫語言,還有畫家創作作品時認真嚴謹的態度。
關鍵詞:構圖;油畫;表達
構圖,作為一位畫者在繪畫中每次都要遇到的一個問題,對于繪畫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謂構圖,是指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
藝術家與周圍環境是互動的,為了鮮明地表現實物的本質,對客觀事物進行選擇、集中或者經過對客觀事物的抽象,運用相應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主題。構圖是實現這一藝術目的的具體體現,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品的成敗。構圖是指藝術家為了表現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運用審美的原則安排和處理形象、符號的位置關系,將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符號組成有說服力的藝術整體。構圖是畫面的大形勢,構圖的形象愈強,形式語言愈明確,畫面的感染力就愈加強烈。有人曾這樣比喻:構圖好比是劇本,繪畫好比是演出,假如劇本是蒼白空洞的或極其庸俗的,那么就絕不可能會為演出提供成功的基礎。演出的演技再好,劇本是空洞、庸俗的也不能給人一個打動人心的作品。從這個角度看,構圖又是作品表現力、生命力、說服力的重要因素。而整個構圖的擬設過程,就是探索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的重要過程。
從形式上看,構圖的變化更是千變萬化,蘊藏著無盡的玄機和藝術魅力。在創作過程中,構圖形式的確定將受到繪畫主題、作者修養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同時,完美的構圖又能更準確、更深刻的表達思想,在珠聯璧合中淋漓盡致的凸顯作者的理想之美與繪畫主張。繪畫尤其注重情感,但在創作過程里作者的頭腦必須冷靜清晰,不能因為激情萬丈而自亂章法,應如黃永玉所言“用冷靜的思維來表現激情的事物”。在選擇構圖形式時更是如此。梵高也這樣說道“我是身在最復雜的計算當中,由此一幅繼一幅畫了出來,極快速的完成著,卻是經過久久的前期準備。人必須半小時想到千百東西,像一位邏輯家,能追蹤著平衡和關于色彩分配的極繁復的計算。”由此可想見,梵高在充滿激情的繪畫狀態中仍舊保持著清醒的理性思維,并使“精神緊張到破裂的程度”,以求得畫面的平衡,找到最具表現力的構圖形式。
我的油畫創作《獨白》從整幅畫面來看,主要是運用了黃金分割率。古希臘人傳給現代人的黃金分割原則,成為了大量繪畫作品的比例關系法則。數學家巴西奧利在《黃金分割》中闡述;大比例和小比例的關系是1:0.618,我們找出橫面和豎面的兩個方向的黃金分割線,我們會得到一個“井”字的劃分。畢業創作就是按照這個“井”字進行分割的,在“井”字劃分的畫面中,交點的位置在畫面的比例關系明確、和諧,能被觀者最先看到,重復注視率高,是放置重要繪畫內容的位置。而遠離交點的位置線則次要一些。我把畫面中少女的頭部安置在左邊交點的附近,少女是本幅畫面表達的主要對象,也是畫面表達主體思想的關鍵所在。觀者在觀看作品時視線由少女為中心,然后慢慢向四周移動。畫面里的平衡,在繪畫中,平衡是指作品中的構圖元素在停頓的情況下所構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的分布狀態,包括其形狀、方向、位置諸因素關系的確定性。當然,這種不可更改的確定性最終仍然是為了通過物理平衡或心理平衡,更好地表達創作意圖的效果。根據阿恩海姆的力場理論,只有當外場的刺激使大腦皮層中的生理力的分布達到可以相互抵消的狀態時,眼睛才能感覺到平衡。由此可知,達到畫面平衡的基本法則源于不同的力的相互支持和抵銷,利用平衡中不平衡而產生的張力,或者利用平衡過程中力的變化來表現主題和創作意圖。而這些力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本身具有各異的屬性。所以,在一幅作品中完美融合諸多力的對比,就必須要明確繪畫的藝術目的,進行統籌兼顧,如達芬奇多言:“人物的分布和排列,應該與你所希望代表的行動的意義相一致。”在本幅創作中兩個人物的身體方向相反得到了力的平衡,顏料管做一致的平行放置使力得到了延伸,還有松節油的放置也是起到這樣的作用。油畫筆的傾斜放置還有擦筆布的作用在于打破那些平行的線,使畫面感覺不單調呆板。兩個人物的翹出的腳尖指向的方向是畫面上方的兩個角,也使畫面在視覺上得到平衡。
作畫如做人,一個優秀的人,都應具有豐富的個人情感,較高的文學素養,獨特的人格魅力,認真嚴謹的態度。那么一幅好的油畫作品,也應該具有畫家想表達的情感,獨特的繪畫語言,還有畫家創作作品時認真嚴謹的態度。
對于油畫語言的探索是一個漫長而且關鍵的過程,在我看來,油畫語言的形成,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充實自身的美學修養,對西方繪畫做深入的研究,了解到油畫語言、形式的發展過程,我們才能確立繪畫的方向。另一方面,我們要不間斷的進行油畫創作,在大量的創作實踐中,獲取豐富的創作經驗,是探索繪畫語言的必要前提。
參考文獻
[1]陳宏,向新元著、《構圖·創作》、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5年、2005年8月第一版、130
[2]楊國平,鄒正洪著、《構圖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2004年3月第一版、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