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英
摘 要:作為農村學生,教育資源比較短缺,教育事業與城市相比發展緩慢,教育質量難以保證,農村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這不利于小學生的綜合發展。語文教育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的重要科目,在教學中,立足我國新課改背景,注重農村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農村學生的未來,也關注到我國未來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問題意識;語文素養;教學質量
引言:
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點科目,面對農村小學的特點,教師除了講解基本的課本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立足新課標形式,注意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在課堂中,引導孩子敢于提問,勇于探索,做好課堂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1]。
一、語文素養的意義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語文素養不僅包括語文運用能力,還包括語文學習能力,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課標要求農村學生要綜合發展,同時語文是學生掌握好其他課程的關鍵,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發展。所以,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是教師和家長關注的首要問題,對農村學生而言,他們所學資源有限,對新事物所見不多,且很多學生的父母都外出工作,因此,學生的教育方面大部分要依靠教師[2]。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性格和思想可塑性很強,若能在認識能力、思考方向等方面形成好的基礎,對下一個階段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農村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的不足
(一)缺少互動性
大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性,在課堂中教師還是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只是在不斷地給學生講解知識,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具體反映,比如在學習課文《小馬過河》時,教師只是帶領學生劃出文中的生詞生句,然后進行課文的講解,當講到其中蘊含的道理時,教師沒有讓學生自己先探討,也沒有關注到學生對所講內容的表情,只是一味地灌輸課本上的知識,沒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也沒有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和學生缺少交流已經是教學中的常態。
(二)教學形式單一
農村小學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教育資源與城市相比較為缺乏,教師在講解可課文時,遇到學生未接觸到的新事物,教師只是按照書本給學生講解,比如在學習《畫楊桃》時,有的農村學生沒有見過楊桃,對課文理解也不全面,不能多角度觀察楊桃,但是如果教師借助視頻等多媒體進行講授,學生則能更加全面理解課文,也能提出自己對所看楊桃的不同問題。目前來看,教師還是難以脫離應試教育的窠臼,在評價學生時分數是唯一參考標準,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業僅僅是為了學生的分數而照書本機械給學生灌輸知識[3]。
三、解決措施
農村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在課堂中敢于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知識外,還應關注學生的課堂體驗,活躍課堂氣氛,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成長;同時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新課改精神,脫離應試教育,不以分數論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注意多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具體對策如下:
(一)引導學生積極提問
小學生對很多新鮮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十分強烈,且有探究欲望,這種好奇心是學生激發創造力的原始動力,并帶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不斷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一旦有好奇心,便要交易適當引導,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比如在學習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提出問題:大自然的聲音都有哪些,學生回答有鳥叫聲,河水聲,刮風聲音,學生回答的都是人耳能聽到的聲音,接下來教師繼續提出問題,除了這些人能聽到的聲音外,還有哪些聲音,教師這時注意觀察學生表情,當發現學生疑惑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哪些聲音是人耳聽不見的聲音,比如超聲波,次聲波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學習。
(二)創新教學方法
農村小學在教學受經濟的限制,所見事物有限,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法,比如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在在語文學習時,也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學生在解決時可以參照教師的方法進行獨立思考,通過提出問題,做好引導,讓學生分析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提出問題的合理性。
(三)創設良好教育環境
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學生害怕提出的問題不對而遭到同學教師嘲笑,沒有提出問題的勇氣,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好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帶領學生發揮自身潛能,在課堂上,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提出問題的引導者,小學生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枯燥的學習課堂變得有趣起來,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學生自由思考,進行辯論,營造課堂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小學生喜歡新鮮的事物,靈活性的課堂滿足了學生的新穎性需求,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在農村的推進,農村小學教學問題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小學生年齡小,新事物接受能力強,同時對很多事物有自己的疑問,但有的學生羞于提出問題,對自己的疑問不敢表達,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進行教學,不唯以分數論,重點創設一個輕松的提出問題意識的環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更好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踐行新課改理念。
參考文獻:
[1]蔣玉霞. 加強問題意識培養,提升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J]. 情感讀本, 2019(12).
[2]洪遠清. 強化問題意識培養提問能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 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 2016(6期):13-13.
[3]馮世學.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以問題意識促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7(0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