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施雨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撫觸護理用于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性在我院兒科中抽取72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納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成兩組對應研究,組別分別為觀察組(36例,接受撫觸護理干預)和對照組(36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結果。結果:觀察組患兒經護理干預后的住院時間、黃疸消退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均比對照組的時間短,觀察組患兒的黃疸指數、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略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較顯著,P<0.05。結論: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實施撫觸護理干預有利于患兒疾病快速康復,具有極佳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撫觸護理;新生兒黃疸;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158-02
新生兒黃疸一般多發(fā)生于剛出生未足月的嬰兒,患兒發(fā)生此病后最明顯的癥狀為體溫不斷上升,食欲下降,情緒哭鬧躁動,皮膚發(fā)黃等,(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兒,它可以是新生兒正常發(fā)育過程中的癥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其主要癥狀為皮膚、鞏膜黃染、嚴重者可致腦損傷)此病多是由患兒體內膽紅素堆積,使得血清膽紅素水平增高,影響此病發(fā)生的因素有自身病理因素和母乳因素,對患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威脅患兒的生命,為此,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撫觸護理是一種直接和間接接觸性護理,通過對患者的皮膚撫觸來刺激神經,提高患者的神經功能,有助于患兒體內膽紅素水平的控制[1]。下文將以我院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研究,分析觀察護理實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收集的研究資料選取時間為2017年11月~2019年1月,以我院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為本次研究主體,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均勻分為兩組,觀察組36例,男患20例,女患16例,患兒胎齡為38~42周,黃疸時長為7.68~0.46d,患兒體質量為2.43~4.15kg,平均體質量為(3.68±0.88)kg;對照組36例,男患18例,女患18例,患兒胎齡為37~41周,黃疸時長為7.55~0.37d,患兒體質量為2.11~4.33kg,平均體質量為(3.46±1.07)kg。兩組和患兒的臨床特征符合黃疸的診斷標準,血清監(jiān)測確診為膽紅素血癥,本次研究經患兒監(jiān)護人簽字同意,臨床基線資料相比較,其差異不明顯,研究無統計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安排患兒接受藍光照射,指導產婦正確母乳喂養(yǎng),做好保溫措施,為患兒進行洗浴照顧,合理搭配健康的飲食等。而給予觀察組患兒均采用撫觸護理干預,主要采取的護理內容為(1)環(huán)境準備工作。首先要將室內的溫度控制在26-28。左右,其濕度調至(55%-65%)左右,減少外界噪音干擾,加強病區(qū)環(huán)境管理,可在室內播放舒緩的嬰幼兒音樂[2],促使患兒身體放松,撫觸準備前,先喂養(yǎng)患兒,(時間選擇兩餐之間)然后沐浴,有利于患兒的皮膚擴張。(2)撫觸工作。撫觸操作中動作要輕柔,護理人員的皮膚要挑選細膩的,(修剪指甲)避免挫傷皮膚,撫觸前涂抹手部潤滑油。①面部撫觸:護理人員撫觸從患兒的額頭向兩邊推壓,按壓軌跡呈半弧形,在向嘴巴、眉頭、眼窩等處推壓[3];②胸部和背部的撫觸方法由中線向兩側肋骨推壓,再由脖頸部向下推壓;③腹部撫觸:五指向下并攏在腹部按摩。④四肢撫觸:使用五指輕輕擠捏患兒的胳膊,擠壓手掌,患兒的腿部肌肉訓練以屈伸運動和腿部肌肉按捏為主,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①下肢:印度擠奶法:一手握住腳踝,另一只手呈C字型從大腿根部滑至腳踝(雙手交替);擁抱滑轉法:雙手從大腿根部旋轉滑至腳踝;拇指輪流推按法:從腳跟至腳掌用拇指交替推按;腳趾揉搓法: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揉捏腳趾;腳背推按法:用拇指從腳趾根部交替推按腳背至腳腕部;滾動揉搓法:雙手從大腿根部滾動揉搓至腳踝部。②腹部:水車法:雙手掌交替由上腹部推至下腹部;日月法:左手畫圓圈,右手從十點鐘方向至五點鐘方向畫圈;“I LOVE U”手法:右手在左腹部做I手法3次,從右上腹至左下腹做倒置的L手法1次,從右下腹至左下腹做倒置的U手法1次。③胸部:雙手從胸骨開始向兩側滑推至肩部劃“心形”后回到胸骨位置;雙手放置胸部兩側肋緣,向對側上方交叉推至肩部后輕輕拿捏肩部,再回到肋緣下方,避開乳頭部位。④上肢:印度擠奶法:一手握住手腕,另一只手呈C字型從上臂滑至手腕(雙手交替);擁抱滑轉法:雙手從上臂滑至手腕;手掌手指揉搓法:雙手拇指由掌根部揉搓至指尖;滾動揉搓法:雙手從上臂揉搓至手腕部。⑤面部:雙手四指從前額中心向兩側分推;拇指從眉心分推至眉尾部;從鼻翼兩側向上向下分推至面部中點;雙手拇指分別從上下唇向外分攤呈微笑狀。⑥背部:雙手由上往下、由下往上來回推按背部然后畫圈按揉背部(避開脊柱);五指分開呈梳狀由上往下樹立背部。撫觸過程需要對患兒每天進行,撫觸過程中和患兒進行眼神的交流,語言的交流及觸感的交流,一次撫觸時間控制在一刻鐘,連續(xù)護理操作一周[4]。
1.3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黃疸消退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分別監(jiān)測兩組患兒的黃疸指數、總膽紅素水平和直接膽紅素水平;評價對比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軟件SPSS23.0計算分析研究數據,定性資料以X2表示,持續(xù)性變量資料以t檢驗,P<0.05為研究差異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2.1 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兒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指標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各指數監(jiān)測水平
兩組患兒的黃疸指數和膽紅素指數對比的差異較顯著,研究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滿意評價
相比對照組患兒的護理滿意評價,觀察組的滿意評價度略高,P<0.05,見表3。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嬰兒期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疾病,其發(fā)病癥狀較復雜,黃疸發(fā)病時間早,大部分多在患兒出生三天后發(fā)作,疾病發(fā)作后患兒最突顯的癥狀為皮膚發(fā)黃,臨床中可將此病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中生理性黃疸最容易發(fā)作,若患兒發(fā)現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患兒的病癥可快速恢復。臨床治療多采用藍光照射,但是治療中以出現較多不良事件,需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給予輔助干預[5]。
撫觸護理是一種與皮膚接觸的護理措施,通過對患兒不同身體部位進行輕柔舒適的撫觸來有效刺激患兒的皮膚,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此護理措施能夠滿足患兒發(fā)病后的身體和心理需求,通過溫暖的撫觸操作給予患兒足夠的安全感和舒適感,有利于患兒體內激素正常分泌。撫觸護理也可稱之為按摩護理,其目的是促進血液流動,加速患兒體內的新陳代謝[6]。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得出,觀察組患兒護理后的住院時間、黃疸消退時間和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其膽紅素水平和黃疸指數相比對照組較低,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評價高于對照組,各組件數據對比差異明顯,研究價值巨大,P<0.05。
綜合上述,臨床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實施撫觸護理干預體現的臨床護理價值更有意義,對改善患兒的膽紅素水平有很大幫助作用,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趙文赫, 黃宇博. 藍光照射結合新生兒撫觸護理治療新生兒黃疸[J].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4(s2):274-275.
[2]張?zhí)K紅, 徐曉妮, 王亞萍. 撫觸護理聯合早期游泳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 13(17):161-164.
[3]賈承英, 崔彥敏, 張青. 早期護理干預在胎膜早破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及療效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17).
[4]吳玲玲. 撫觸法在新生兒黃疸早期干預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綜合臨床, 2014(1):97-98.
[5]錢愛玉, 艾雅琴. 按摩撫觸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影響[J].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 31(2).
[6]鄧可. 強化風險護理對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6):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