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琴
云南省位于我國的西南邊陲,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而相較于中、東部地區,云南省特別是云南偏遠地區的教學水平極其落后,且發展教育還面臨著許多挑戰。像語言、交通乃至教學資源等,都是阻礙云南偏遠地區中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所以,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該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相關政府部門或學校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結合云南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去改變云南偏遠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現狀,進而為該地區未來的發展提供寶貴的人才基礎。
一、云南偏遠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云南偏遠地區中學的實踐研究可以發現,這一區域的中學語文教學效率難以提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學生原因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想要確保教學任務能正常展開,是需要學生的語言素養作為支撐的。然而,在云南偏遠地區,不僅是學生,有些老師也會受到本民族語言影響,且在語言素養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合格的、奮斗在云南偏遠地區的語文老師,面對語言素養較差的學生時,應該盡可能多的運用一些樸實不做作的語言,讓學生不會對老師講解的知識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另外,由于云南偏遠地區中學學生以少數民族為主,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習慣運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而這種習慣也被帶到了語文教學中,這就使得這些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常常需要老師將漢語轉化成民族語言才能順利進行,而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老師的教學負擔,最終的教學效率也很難達到預期。
2.教師原因
在云南偏遠地區,教師數量不足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在一些學校中,由于老師數量嚴重缺乏,且結構不合理,很多語文老師不僅要教授語文知識,有時還身兼數職,思想政治以及歷史都由語文老師負責;另外,云南偏遠地區學校距離城鎮相對較遠,有些語文老師還需要抽出一定時間去補充生活物資;等等。這就很難讓語文老師將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放在備課、批改作業以及提高教學效率上。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致不高,甚至于有些少數民族學生對于學習漢語知識存在抵觸心理,這都不同程度的影響著中學語文教學的有序進行。最后,由于云南偏遠地區的教學條件遠遠比不過中、東部地區,很多老師因種種原因離開學校,使得該地區學校的教師隊伍極不穩定,人才流失嚴重。
3.教學資源原因
現如今,雖然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相關部門也在盡努力地發展云南偏遠地區的經濟,但是由于有些少數民族學校使用的語文教材是漢語,并不是本民族語言,如果在教學時,沒有老師將教材內容翻譯成民族語言,那么這些內容以及知識點對于學生而言,無異于天書。不僅是教材本身不適合云南偏遠地區的語文教學,同時很多偏遠地區的中學,受經濟以及交通限制,多媒體教學程度很低,甚至于有些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學的概念。這不僅是學校硬件設施落后的原因,同時也與老師自身水平密不可分。很多老師很難靈活運用這些高科技,且教學觀點仍停留在過去,使老師無法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上,也就談不上提高云南偏遠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的效率了。
二、改善云南偏遠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現狀的應對策略
1.加強云南偏遠地區中學教師隊伍的建設
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投入力度,制定和落實相關的鼓勵政策,提高老師的福利待遇,以此來讓更多的老師愿意到云南偏遠地區中學任職。與此同時,憑借優惠政策鼓勵女性教師到此進行支教,改變當地教師性別單一的現象。另外,要保證每一門課程都應該有一個老師進行教學,減輕語文老師的教學負擔,從而促使他們將更多地時間以及精力放到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上。
2.轉變教學模式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教學常常被禁錮在教條主義下,不僅教學內容還有教學模式都存在著很多有形無形的“牢籠”。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過于陳舊且僵化的教學只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甚至于有些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出現情緒壓抑等現象,極大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新時期,云南偏遠地區的中學語文教學,一定要以激發學生求知欲以及創造力為核心,也就是開展當前國家倡導的創新教育。具體來說,進行創新教育的根本途徑,就是要轉變中學語文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并結合該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來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學習新知識。學生只有打好語言基礎,才能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發散思維,進行創造性的聯想、分析以及推理。
3.開展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資源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加入多媒體設備,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對于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著顯著效果。云南當地想要提高整個地區的語文教學水平,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云南偏遠地區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投入。在科技技術發展至今,多媒體設備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它鮮活的畫面、逼真的聲音以及連續的節奏,都在不同程度上帶給學生全方位的影響,能夠在感染學生的同時,有效提升整個語文教學效率。另外,針對當前語文教材與云南實際教學情況不相符的問題,當地教育部門應該加大對雙語教材的編制研究力度,并嚴格遵循“思想性、科學性、啟發性、規范性、實用性、藝術性”的編寫標準。由此編寫的教材不僅可以讓老師的教學觀念得以與時俱進,同時對于那些少數民族學生而言,更容易接受并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這對于云南偏遠地區中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作為提升學生語言素養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時期。在我國云南偏遠地區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受各種客觀以及主觀因素制約,該區域中學語文教學的效率總是很難盡如人意。因此,想要改善云南偏遠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學校應該采取有效策略,轉變老師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加大對教學資源的投入,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提升云南偏遠地區整體教學水平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