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摘要:古詩詞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學好古詩詞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能引導學生自覺地傳承中華經典詩詞。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和記憶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本文,筆者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加強對古詩詞教學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目前,在古詩詞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降低了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并制定出更好的教學策略,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從而提高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效率。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不強,降低了學生對語文古詩詞學習的興趣。由于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古詩詞課堂教學的質量。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征,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二)缺乏意境
教學古詩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古詩詞的內涵主要是通過意境來表現的,然而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意境教學的認識不夠充分,過分重視對古詩詞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對意境的講解,導致小學生對古詩詞意境認識不足等問題的產生。意境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能力來體會,需要小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等,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古詩詞的基本意思進行翻譯講解,忽略了對古詩詞更深層含義的講解,學生無法真切地體會到古詩詞的美感,不利于學生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的提升,還降低了學習的質量。
二、增強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古詩詞的語言是高度凝練的,所蘊涵的意境是深遠的。如何引導學生感悟古詩人的語言之凝練,體會古詩詞之神韻呢?現代信息化手段很完美的完成了這一難題。利用信息技術,在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多媒體技術對圖形處理能力高超,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例如我在教學白居易的《憶江南》一詞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詩意,我根據本課的重、難點巧做課件,讓學生觀看配樂影像,屏幕里呈現:春天到了,太陽緩緩升起,遍地開放著鮮艷花朵,碧波蕩漾,紅花像燃燒的火焰……當畫面出現在孩子們眼前時,他們的眼神透出異彩,對于詩意的理解已經了然于心,并且感情也得到了升華。這樣在聲像結合、圖文并茂中解決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問題,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導入情境,引導學生們深入感受
古詩詞往往是一種文雅交融的作品。因此,在學習古詩詞時,必須明確學生詩歌創作的背景和原因,通過敘述、多媒體再現等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一種符合詩意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身心接受情況進行更多的學習。所以他們可以制造他。他們深刻理解和感受當時的創作情境,進而真實、深刻地感受古詩中蘊含的意象和意境,使學生能在潤物無聲的影響下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和情感。因此,在學習古詩詞時,引入課前情境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在一個相對適宜的環境中,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前所未有的審美氛圍,即使教師不再做指導,學生也會產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將被動地主動學習。歸根結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例如,今天要教的詩是“靜夜思”。我們可以先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觀看相關的鄉愁視頻,然后慢慢地介紹今天要教的詩歌。我相信這節課的效果很好,學生們會更容易背誦這首詩。
(三)更加聯系現實生活
文學作品都是取材于生活并且反映生活的,其實在古詩詞中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影子,自然、人文、社會、情感,無非都是這幾種產物。就拿一句膾炙人口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眮碚f,“四月芳菲盡”,四月是花季,桃花、桂花、丁香都開了,“山寺庿桃花始盛開”山上的桃花也開了,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山上的桃花盛放的比其他花晚,這在我們眼中看來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詩詞中卻如此唯美,并且成為名句,可見古詩詞的高度凝練性,也能明白古詩詞為何能成為精粹。
(四)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了許多首文質兼美的古詩詞,其語言精練、意境優美、膾炙人口,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非常有利于學生真、善、美、心靈的塑造。從古詩詞入手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快速地激發起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動機。古詩詞用最簡明的詞句、最精煉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感情,遠大的志向,熟讀古詩詞,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僅可以吸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還可以培養高雅的文學氣質,為之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文學基礎。例如,在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和意境,然后讓學生自由交流討論讀不懂的地方,比如對枯、榮、盡等詞語的理解。接著出示小草在四季中不同的畫面,讓學生想想“枯”和“榮”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說出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然后“盡”可以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到地下的草根。最后讓學生體會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影響學生的品質,使其在傳統文化的熏染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起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帶領學生去發現、去欣賞、去享受古詩詞的美,并在此過程中滲透識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參考文獻:
[1]王鳳仙.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新課程(上),2018(11):98.
[2]張豐殷.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優化[J].新課程(上),2018(08):74.
[3]陳跟娣.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4(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