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磊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不同內容、進行不同實驗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物理教學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那么在初中階段常見的物理教學方法有哪些呢?這些教學方法又是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呢?本文我將主要以情景教學法、控制變量法、類比法和等效替代法來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 控制變量法 等效替代法 類比法
在初中階段,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物理是一門非常枯燥且難度較高的學科,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較難內容也總是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最后達到一個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樣才能逐漸地改變學生對于傳統物理課程的刻板印象,使學生充分地愛上物理這門課程。
一、情景教學法
所謂情景教學法就是通過設置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場景來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情景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和定義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僅可以突破了傳統式呆板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此外,情景教學法還可以通過設計教學場景鍛煉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從學會表面觀察到可以深入分析。
例如:在教學《研究浮力的浮沉條件》這節內容時,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情景的。首先,我準備了兩顆同等重量的雞蛋和兩杯相同質體積的液體;(一杯自來水,一杯濃鹽水),其次引導學生觀察當我把兩個雞蛋分別放在兩杯不同液體時,雞蛋的浮沉情況;(雞蛋在白開水中是沉入杯底的,雞蛋在濃鹽水中是漂浮的)然后請學生思考并回答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最后再將學生代入到研究浮力的浮沉條件的課程當中。這樣做,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
二、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一般來說,教師在教學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時會用到控制變量法。物理變量法不僅可以清晰地表現出控制量之外,其他變量之間的關系,還能具體的探究出影響變量的原因,對于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技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還有,教師在使用控制變量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恰當的在關鍵環節設置疑問,這樣才能引發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思考,增強學生的課堂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探究物質的密度》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探究到物質的密度的影響因素,我是通過控制變量法來進行教學的。首先,我讓學生對影響密度的因素進行了大膽的猜想,學生表示影響密度的因素可能為質量、體積和溫度。其次,我先將溫度控制不變,引導學生研究密度與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然后,在我和學生共同完成實驗后,(實驗為:“分別取十毫升、二十毫升、三十毫升的酒精和純凈水,用天平測出他們的質量,然后用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和結論進行總結。(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之比保持不變,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最后,對于溫度來說,由于密度公式可知,物質的質量是不會變化的,但由于熱脹冷縮,體積會變化,所以密度也會變。因此,密度與溫度是有關的。(一般來說,我們平時做題時溫度都是在常溫狀態)這樣做,不但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對物理內容的探究欲望,對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有重要的幫助。
三、類比法
對于物理學科來說,類比法是為了將物理教學中那些抽象的、無形的、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問題說清楚而采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進行類比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抽象思維的短板,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教材內容,還能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技巧,促進智力發展。因此,教師在遇到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物理規律具有相似性、解題思路具有相似性的問題時,可以優先考慮應用類比教學法。
例如:在教學《內能》時,我是通過將其與已經學過的《機械能》的知識進行類比的。如:在機械能當中運動著的物體具有動能,在內能當中無規則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在機械能當中彈簧相互聯系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在內能當中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具有勢能;在機械能中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總和叫機械能,在內能當中物體內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這樣通過類比,學生可以根據已經學習過的機械能來理解內能,對于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有重要的幫助。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從字面理解就是具有相同效果的替代方法。在物理課堂上,我們在教學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實驗本身的限制或者實驗器材的限制等各種問題不能直接幫助學生揭示物理知識的本質,然而通過采用與之相似的的等效方法,不僅可以順利的得出結論,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具體哪些教學內容需要用到等效替代法呢?下面我將舉例說明。
例如:在教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這節內容時,由于玻璃板和平面鏡在成像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玻璃板來替代平面鏡。此外,玻璃板相對于平面鏡來說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玻璃板是透明的,采用玻璃板對學生進行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可以讓學生通過玻璃板觀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方便學生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揭示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可見,等效替代法是一種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探索物理知識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除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這節內容之外,物理教材中還有很多運用等效替代法的問題,如:電阻測量、長度測量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
五、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師生緊密合作,相互配合,心情舒暢,平等對話,這是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的一種動力,良好的師生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我的做法是:
第一,平等對待學習差的學生,并對他們微小的一點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好評。大多數教師都較喜歡成績好的、聽話的學生,對學習差,淘氣學生往往比較反感,容易造成學習差,淘氣學生的失落感。這樣以來,學習差的學生便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形成惡性性循環。提高差生的學習成績是最關鍵、最主要的任務。因此,對待他們一定不能“歧視”和“挖苦”,更不能打擊他們的上進心,而要相信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一份愛心,積極主動地深入到他們之中,及時了解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狀況,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第二,嚴格要求學生,同時老師也要嚴以律己。從嚴要求學生是教師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體現。“嚴師出高徒”,但必須嚴而有度,嚴而有方,要掌握教育分寸,不能隨心所欲,感情用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在學生中樹立威信。
綜上所述,對于物理學科來說,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除了上述的情景教學法、控制變量法、類比教學法、等效替代法之外還有很多,如:轉化法、圖像法、理想化教學法等等,為了改變學生對傳統物理教學無聊、呆板、困難的學習印象,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內容來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方法,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夏里哈爾?卡肯.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措施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149-150.
[2]苑文領.淺談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與策略[J].學周刊,2018(32):51-52.
[3]楊艷麗.對于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革新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152-153.
[4]侯云建.如何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177-178.
[5]謝付成. 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與方法教育的研究[A].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