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耀旭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群體心理和個體心理,然后分析了大學生群體心理的形成,分析了當前大學生群體存在的一般心理特征:從眾心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抗壓能力和承受能力較弱的心理;追求新興事物的心理,然后分析了針對大學生群體心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群體心理;
一、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
“群體是指存在于一定組織機構或系統中,成員間相互具有標示認同感的人群聚合體”。每個人雖然皆是獨立的個體,但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中,不能夠孤立存在?!叭后w心理主要指群體成員在群體活動中共有的,有別于其他群體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方式的總和”。群體心理是群體特有的,是有別于個體及其他群體的心理。
二、大學生群體心理的形成
大學生主要是指在國家認可的高等院校內進行全日制學習的學生,高校為了方便對在校大學生的管理,將學生按照院系、班級、寢室等層次依次劃分為一個個的小型群體,同時學生們由于學習任務、自我管理與發展需要、共同興趣愛好等原因又會結成學習小組等學習性組織、學生會等管理性組織、學生社團等興趣性組織等群體,這些組織化的群體滿足了群體心理學上對群體的定義:群體成員個性的消失,此時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于同一件事。
三、當前大學生群體存在的一般心理特征
(一)從眾心理
大學生群體的年齡相當、受教育水平相同、社會環境相近,所以很容易就會產生從眾心理。大學生畢業后會面臨多個選擇,有些大學生就會出現選擇困難癥,看到大家都考研自己也去考,或者大家都考公務員自己也去考,這就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來全方面地考慮,盲目選擇就業,導致就業后又不適應、不喜歡自己努力考來的單位,進退兩難。而如果經過了全方面的考慮,結合了自己的實際,同時也受到同學們的不斷進取的心態的影響,必將給自己未來的道路加油鼓勁,找到一條光明美好的陽光大道。
(二)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獨立性和自主性越來越強,對待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單純的服從心理現象越來越少。他們對于自己的行為有著自己的一套尺度和標準,為人處世方面一貫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過多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很少會換位思考問題。
(三)抗壓能力和承受能力較弱的心理
現在的大學生從小到大都是順順利利地一路走來,沒有經過大風大浪,也沒有經歷戰爭年代饑寒交迫的歲月,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呵護、長輩的疼愛,正是由于受到太多的寵愛,因此他們有一顆玻璃心,他們的內心世界其實是不堪一擊的。大學生們如同溫室的花朵、在大樹庇護下的小草一樣,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打,因而承受能力、抗壓能力都不是很強大。
(四)追求新興事物的心理
大學生的受教育水平較高,接受新興事物的能力也比較高,他們往往會第一時間傾聽時代的聲音,走在時代的前沿。十九大召開后,大學生們都會認真學習十九大的內容,領悟十九大的精神。以貴州財經大學為例,大學生們舉辦了主題為“黨校喊你來答題,你我共學十九大”的網絡答題活動以及“你我共學十九大,不忘初心跟黨走”的系列特色活動。特別是現在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更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地更新,接受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化、便捷化。
四、針對大學生群體心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充分利用群體心理,正確引導從眾心理
大學生中的從眾心理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不從眾者可能是堅持真理的少數人,也可能是固執己見的叛逆者。從眾者可能是盲從、無主見之人,也可能是顧全大局之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區分從眾心理,正確引導從眾心理。建立良好的班集體,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建立班集體的領導核心,提高群體凝聚力。同時,需要克服消極的群體壓力,主動制造積極的群體壓力,引領正確的思想意識形態。
(二)制定合理的群體規范,適當地約束群體的行為
“群體形成后,為了保證群體目標的實現,群體本身必須具有制約其成員思想、信念與行為的準則,這種要求群體成員必須嚴格遵守的準則就是群體規范”。在大學生群體中制定實施的行為規范,能夠使群體成員保持一致性,享受平等的權利,履行平等的義務,為大學生群體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克制其惰性的一面,努力往好的一面發展,也使得群體得以維持和發展。群體規范一旦被群體成員認可,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當個別成員的言論舉止行為與規范不一致時,群體規范就會變成一種群體輿論,產生群體壓力,迫使群體成員服從群體規范。
(三)善于把握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的關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群體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著心理定勢的功能,良好的心理定勢可以使每位大學生在活動選擇時朝著積極樂觀的方面傾向。因此,在美好的新時代,我們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改進,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注意關注大學生群體的新情況、新思想、新變化。要善于把握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的關系,大學生們也要學會調整心理定勢,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大學生群體是國家強起來的一股強大的儲備力量,研究高學歷、高素質、高能力的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對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教育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發展穩定、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善于運用群體心理,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周琢虹.心理資本視角下大學生弱勢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高職院校為例[J].職教論壇,2017(35):93-96.
[2]司慧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構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197-198.
[3]譚珂.大學生心中的心理學形象與其心理求助行為的相關研究[A].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心理學與國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2017:1.
[4]吳杰.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多維分析與特征透視[J].經濟師,2017(10):59-60.
[5]李鳳英.大學生對校園群體事件的認知及引導策略研究[J].才智,2017(28):172-173.
[6]李莉,楊玉宇,張燕.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群體心理健康教育視角[J].學術探索,2017(08):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