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 有人直言大學語文是“高四語文”,教授的內容和教法與中學基本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備受學生冷落,學校開課的熱情也不高。面對這樣悲慘的現狀,《大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從教師為中心還是學生為中心兩個觀點對比中,探討其新的教學方法與措施,以確定可行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大學語文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以生為本,這條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情況其實可以從教學用書上看出,正在使用的課本中,一大半都是中外優秀古典文學,再看教師的配合講解,也基本上都繞不開文學鑒賞。但是大學是主要培養學生實際技術能力的教學場所,教師就可以根據這點結合學生的需求,在學習文學課的進程中通過學生對課文角色的整體理解,要求學生按照文中人物的思想來進行拓展對話,做到在實踐的過程中,觀世間百態。在此過程中完成從思想的理解到身體的體會,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階層人民的思想狀態。教師還可在教學計劃中抽出幾節課時,把從備課到講課再到課堂總結,完全交給學生去準備,真正地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從全方位的角度鍛煉其思維能力及行動能力。《大學語文》是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環節。擔負著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趣、提高語文應用能力等多項任務。她既可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參與社會競爭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礎,也可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和延續民族文化的橋梁。可當前大學語文的教學卻不樂觀,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探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大學語文》現有的狀態
有人直言大學語文是“高四語文”,教授的內容和教法與中學基本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備受學生冷落,學校開課的熱情也不高。調查中發現畢業生小張就表示,他大一時上的大學語文課就是老師滿堂灌。上課面無表情,語調平淡,課堂死氣沉沉,后來上課的人越來越少。老師無可奈何只有用考勤栓柱學生,可第一節課點名第二節課學生溜之大吉,第二節課點名第一節課學生遲到,即使去上課要么就是不帶書看著黑板發呆、要么就是玩手機、睡懶覺。老師教的苦悶,學生學的辛苦,往往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當然,也有一些學生表示,上大學語文有很多收獲,如增強了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和修養等,由此現狀只能說明大學語文課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通常都采用集體的、滿堂灌的講授方法進行,不管學生聽與否,老師都“津津有味”地“陶醉著”。教師往往注重通過語言的講述和行為的灌輸來實現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傾向突出,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卻被習慣性地忽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往往過于死板,教師搞“一言堂”,學生的學習地位得不到充分地體現和尊重,即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達。
二、《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方法與措施
1. 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的最高境界就是怎樣把教學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應常常思考為什么歌詞容易記住?詩詞卻較難記住?教師要關注的不是這節課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要從大學生理想人格建立、人文精神養成和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出發。成功的一堂課教師應在課前思考:1. 為什么教? 2. 教什么內容?3. 怎樣教?4. 教到什么程度?5. 掌握哪些技能?6. 怎樣來考核?7. 學生提交什么成果。8. 準備哪些教具?9. 準備哪些問題?學生應思考:1. 為什么學?2. 學習什么內容?3. 怎樣學?4. 老師能提供什么參考資料?5. 自己應準備什么資料?6. 提交什么成果?7. 怎樣考核?8. 達到怎樣的目標?9. 自己的短板在哪里?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課堂活動的主角是學生,導演是教師。教師要想把一堂課上好,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要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所以,在上課之前應提前給學生分配好任務,教師備課時設計好教學環節。并選擇可操作有意義的檢測方法,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例如學習課文時,女生往往會對兒女情長或母性類的課文有著深刻的體會,而這種題材的課文剛好是男生的短板,這時組內就可以通過仔細溝通來建立男生思維與課文之間的理解。相反,在遇到英雄主義的題材時,女生很少能對家國大業有深層次的理解,這時就需要組內男生成為小組行動的主力。
并且,大學生在課堂中都是以學號為行動指令的,這就意味著課堂互動存在著變相的強制性,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自主解答問題,那些靦腆的學生可能就一學年都得不到鍛煉。但在小組活動按參與程度打分這個環節中,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層面去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的短板。
2. 建立嚴格科學的考核機制
嚴格科學的考核機制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每學期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同時應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老師在根據計劃的考核標準在第一次課時建立學生檔案、機構打分表、打分表展示,然后根據課堂考勤、課堂表現、團隊合作具體打分,老師清楚詳細地記錄下來,用來對學生的考評,以能力測試為主,以對知識掌握的測試為輔,并提高平時考核和作業成績在學生總成績中的占比。畢竟學生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還是就業,學習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自己一生的成功,都是極其重要的。?
3. 分層教學,追求個性發展
母語教育并不能單靠一門課程來強化,未來應創新母語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許多專家已經看到了當前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一些院校也決意革大學語文之“命”,力圖從根本上扭轉大學語文教學以及與之相關的大學人文素養培養的不力現狀。在教學中我發現有學生對文學賞析有靈感、有的學生對古文頗有研究、有的喜歡品味詩歌的韻味、還有的對寫作感興趣。試想下如果新生入校以來就按系部或者專業讓學生按自己的興趣來選課,在配備對應的老師,第一次課前老師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該門課的愿望,個人興趣愛好與特長,教師采用大部分學生的意見,做好教學設計。平時教學中,要利用課前課間課后時間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征詢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對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4. 保持課堂教學活動的多樣化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很多,為了達到有效實施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教師們通常會采用以學生為主角的討論法、朗讀法、演講法、角色扮演等。如“角色扮演”活動,我在上魯迅《示眾》一文時讓學生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與情節,提前了解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扮演禿頭、胖小孩、工人、學生、白背心等人物,然后圍成一個圈,盡力還原作品現場的模樣讓他們你看我,我看你,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些看客的無聊,從而受到震撼,從震撼中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以此約束自己。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活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表演技能,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情趣。
5. 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
“以教人者教己。為教而學。”抓住現在大學生、教師人手一部手機的有利條件,開發大學語文網絡教學系統,建立網上教室、利用QQ群、微信平臺,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之外,能隨時運用計算機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傳遞給學生感興趣、課內課外更多更新的信息,可以在網上教室里在線交流、答疑,及時了解學生的要求,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學生可以在網上提交作業,教師在網上批閱作業,避免紙張的浪費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把握的兩個“度”
1. 多媒體教學的“度”
使用多媒體教學要注意“度”的把握:一味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就會喧賓奪主,違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視力疲勞、走馬觀花、更談不上以學生為中心。
2. 講與學之間的“度”
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其主要表現形式是教師講與學生活動之間的互動。由于學生基礎與性格的不同,導致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恰當把握好課堂教師精講與學生活動的“度”。尤其在剛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引導學生,激發興趣,以彌補互動帶來的教學內容深度上的不足,關注并滿足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對深度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施常州.大學語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4(8):38-39.
[2] 劉文菊.關于網絡時代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7(10):48-49.
[3] 張玉寒.網絡信息時代大學語文的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學刊,2015(9):109-111.
[4] 葉紅生.網絡形勢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