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修武
【摘 ?要】 歷史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史料分析問題、評價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教師如何使用新教材,推行新課程改革,完成教學任務,成為中學歷史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按照素質教育實施的要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現行歷史新教材的編排特點,談談對歷史新教材使用的點滴體會。
【關鍵詞】 歷史新教材 ?課程改革 ?方法
現行歷史新教材補充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并且在中考歷史試題中也出現了時政材料和歷史文獻資料,這對于補充歷史教材內容的不足、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及評價歷史人物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如何使用新教材,推行新課程改革,完成教學任務,成為中學歷史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按照素質教育實施的要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現行歷史新教材的編排特點,談談對歷史新教材使用的點滴體會。
一、要強調歷史教材的工具性特點
傳統歷史教學都是教師備課備教材,上課講教材,考試考教材,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為教材為中心,教材的內容一點一點地去教,最終學生考試成績優秀了,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用教材”去教“用教材”,教材只是幫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工具,不要求學生掌握教材的全部內容,也不是中考都考教材上的內容。新教材的內容含量大大增加了,其實是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更有利學生自主學習。面對教材的多樣化,歷史教師要放棄“以本為本”的觀念,樹立“用教材”的理念,打破對教科書的膜拜,以研究者的視野和眼光研究教材,開展自已的教學活動。
二、教師應吃透新教材的編排主旨
歷史教師應該吃透歷史課程標準,逐字逐句地研究歷史新教材,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體會歷史教材的編排結構和主旨。其實,任何歷史事件都是互為因果、相互聯系的,其中存在縱的關系和橫的影響。縱的聯系是教材的系統性,它說明歷史發展的重要線索;橫的影響是教材的關聯性,它說明各個歷史事件相互之間的關系。教師鉆研教材就是要掌握住這種縱橫聯系,并從全局角度觀察每個具體的歷史問題,從而把教材理解得更深更透,就可以達到脈絡分明的深度。例如,“王安石變法”一目,從背景到內容到結果,始終都事以“富強”兩字貫穿起來——變法背景敘述了北宋的積貧積弱,不富不強;變法內容,全部措施都已達到理財整軍、富國強兵目的;變法結果,在一定時間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又富又強(十幾年里,興修了水利,灌溉了田地,增加了政府收入,增強了軍事力量)。
三、應教會學生聯系社會現實問題
歷史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一些過去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不是就史論史,而更多地是聯系社會現實,為現實社會服務。教師應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歷史教學與社會現實和時政熱點相結合,將現實的、社會的問題引入教堂,既拓展學生的視野,又能學以致用,分析實際問題,提高學習的興趣。而且近年中考試題也已經體現了這種趨勢,所以在考試“指揮棒”下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是越來越重視這種方面的應用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學九年級下冊第四課《經濟大危機》,講到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必然聯系到2008年從美國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講到羅斯福上臺實行新政,自然聯想到奧巴馬上臺迎戰金融危機。做到時事材料與歷史教學的結合,充實了課堂內容,拓寬了學生視野,滲透了考試熱點教學。
四、培養學生史論結合的分析方法
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查以及綜合性運用能力的考核成為中考歷史試題命題的重要依據。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中考開卷考試的深化,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準確地把握材料,改變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中考題型——材料分析題和活動與探究題是一種富有歷史學科特色的主觀性試題,有文字敘述、歷史照片和圖片等,運用的材料與學生所學知識聯系緊密,與學生生活和社會時政相聯系。問題設計一般采取多個問題連排設置方式,從多角度、連續性和多層次方面設問,形成一定的知識聯系和難度梯度,側重考查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分析歷史材料、總結歸納等方面的學習能力;同時注重考核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情況。要求學生讀懂試題提供的歷史材料,發現并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理解并運用這些信息解決試題提出的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專題復習和中考熱點教學中,合理利用材料進行復習歸納,效果尤為突出。
五、將教材與學案結合使用
歷史教材只是教學活動的參考和工具,教師在教學中并不一定非要按照教材去做,而要能動地對教材進行剪裁,使教材符合學生的學習。學案是一種激活了的教材,它存在于學生和教材之間、教師和教材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從學生“學”的層面對教材“學習化”加工后形成的一種生成性教材,它向生活和生命開放。這樣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就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已有經驗,以及知識、能力、情感建構的規律,自己也成為學生學習的協助者、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站在學案的視角上對教材從內容、結構及呈現方式等多個角度做出理性重建,力圖使學生手中的教科書成為一本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激勵學生自我實現的“學案”。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筆者認為將歷史課堂與當今社會和生活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生命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讓歷史課堂燦爛起來,使學生愛學歷史,在學習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