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
摘 要:高職高專教育占據了我國高校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高專學生具有學習自覺性高低不齊、學習動力不足,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個性突出,思想開放,思維向多元化趨勢發展等新的特點。而目前高職高專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學校重視不夠,思政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思政教學方法落后,效果不佳等現狀。面對新形勢,應開創思政教育新思路,首先提高學校思政教育認識,加強重視,其次進行思政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最后通過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校園社團活動作用、網絡陣地建設等多渠道創新思政教育途徑。各高校應順應時代特點,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確的觀念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中強調:“辦好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1]這明確強調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據教育部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具有高等學歷招生的普通高校共計2195所,其中高職高專院校1078所,占高校總數的49%,幾乎一半。而700所本科院校中,仍有一部分學校招收高職高專學生,參與高職高專教育,據統計,目前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占普通學歷教育的60%。[2]高職高專教育占據了我國高校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高專教育不僅培養社會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而且肩負著引導高職高專學生樹立愛國敬業、明禮誠信、團結友愛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責任,其在培養高素質、高標準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高職高專學生群體相比于本科院校,其生源來源復雜,學生思想文化素質較低,學生自覺性自信心較弱,對高職高專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更加的重要。2018年隨著第一批00后進入大學,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新時代高職高專學生又有了新的特點,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又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教育。故此,如何進行新時代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迫切成為高校必須面對和深度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新時代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
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屬于00后,他們成長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他們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思想,他們思想活躍,思維跳躍,伴隨著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有一些新的特點,也有傳統大學生的優缺點。
1. 學習自覺性高低不齊、學習動力不足
高職高專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相比于本科學生較差,部分學生因為高考失利,入校后發奮圖強想通過專升本考試提升學歷,自覺性較強,但大部分學生,由于高中階段文化基礎較差,高考畢業進入大學后,目標就是順利畢業進入社會工作,他們本身對學習沒有熱情,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自覺性較弱,具體表現為曠課、遲到、早退、上課無心聽講,考試通過困難等。
高職高專學生因為自身文化素質不高,面對高等教育階段繁重的學習任務,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性,其主動能動性,自律性較差,在學習上會有很大的阻力。面對學習阻力,由于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缺乏堅持和韌性,大部分學生喪失信心,對未來不抱希望,只想混個文憑,對于將來的發展,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也漠不關心,學習動力不足,缺少本科生的雄心壯志。
2. 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
高職高專學生進入大學時正值18、19歲,善于接受新事物,也較容易去發現新事物,其思維活躍,創造性高。高職高專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來自中專執校,經過職高學習訓練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他們動手能力強,操作技能熟練,并在高校學習中帶動其他同學。高職高專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有不少同學個人特長突出。
3. 個性突出,思想開放,思維向多元化趨勢發展
2018年隨著第一批“00后”進入大學,在校大學生群體與以往學生相比,他們的個性更加的張揚自信,他們更加注重個人的主觀感受,自我個性,他們思想獨立,喜歡表現自己,要求被理解、被認可、被尊重、被關心,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
高職高專學生在政治問題上認識端正,政治思想正確健康,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雖然他們政治方向正確,但是政治理論學習態度不認真,不積極,對于國家政治發展不主動關心,實時政事不關注,政治熱情不高,政治學習興趣不高。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現實背景下,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存在自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向多元化趨勢發展。
二、高職高專學生思政教育現狀
1. 思政教育的重視不夠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現實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更加趨于市場經濟的需求,追求畢業生的就業率,人才培養方面更加注重市場供需,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業能力及技術技能培養,淡化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課程設置上思政教育課程多是作為公共基礎課程來設置,課程時間短,授課方式是課堂灌輸式教學,授課內容也多是枯燥的理論文字,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思政教育不重視,直接導致學生的不重視,導致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薄弱。
2. 思政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高專的思政教育,主要是思政教育課程老師和輔導員。大多數輔導員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應屆生,自身較為年輕,教學經驗不足,專業思政教育的相關知識儲備欠缺,他們雖然了解在校大學生的思想,但遇到實際問題經驗不足,無法處理。高職高專專任的思政教育課程老師在整體授課教師中比例較少,一般是一個專業一個思政老師,大部分思政課程老師年齡偏大,他們的教學內容每一屆都相同,教學課本,教案設計幾年不變,大部分重課本,輕實際,只為了完成學校要求的教學任務,對于授課學生的思想行為不了解,對于緊扣當今時代的理論知識儲備不足,思政教育缺乏新方法,高職高專整體思政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3. 思政教學方法落后,效果不佳
高職高專思政教學,大多是依靠思政課堂,而思政課堂教師多把思政教育當作一項任務,并不重視學生思想觀的形成,大部分重課本,輕實際,在進行理論講解過程中多是“緊扣課本”“照本宣科”,課堂教學多是講解灌輸式,未能探索引入更多的教學方法,在傳授理論知識時不能與社會熱點問題緊密關聯,不能與學生關注的問題相交融,對于學生的實際思政教育沒有深入分析,對于當代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意識未能準確了解,缺乏思政教育新的創新方法,思政教育內容缺乏時代的新特色,整體思政教學方法單一,效果不佳。
三、高職高專學生思政教育新思路
為了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肩負國家民族復興使命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高職高專學生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樹立他們牢固的民族榮辱感,社會責任心和文化自信心。但傳統的高職高專思政教育方法已無法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對于新時代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新的思路。
1. 提高認識,加強重視
首先學校層面,高職高專院校需要大力提高認識,強化“立德樹人”意識,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人才培養不在僅僅關注技能的提高,更應重視思想層面的內化。培養一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確的人對于社會的重大意義,把思政工作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中,深入人心,加大思政教育的成效。高職高專院校要高瞻遠矚,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思政工作既有章可循又大膽創新,增加思政課程學時,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德育所占比重。只有學校提高認識,對思政教育足夠的重視,才能引領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的創新,才能發揮出思政教育改革舉措的重大效果。
2. 加強思政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包括思想政治課教師的隊伍建設以及輔導員教師隊伍的建設。思想政治課教師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接受思政理論教育的引路人,是發揮思政理論教育作用的關鍵。學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納入學校事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中,建立嚴格的人才選拔機制,引進優秀人才加入思政隊伍中,加強隊伍的日常培訓,骨干研修,學術交流,積極鼓勵教師繼續深造和出國研習,提高現有的理論教學水平及政治素養。
輔導員隊伍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引領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的直接作用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嚴格選拔,讓政治素質高、能力強的骨干教師到輔導員隊伍中,構建合理的“專職為骨干、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輔導員隊伍,注重輔導員素質和能力培訓,強化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輔導員物質待遇,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和上進心,鼓勵支持他們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改革。
3. 多渠道創新思政教育途徑
學生的思政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思政教育課堂。思政教育課堂是思政理論學習的主要陣地,理論學習只有融入了實踐才能強化教育的成效,應該通過多個渠道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強化思政教育的作用。
3.1 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校園文化環境是一種隱性教育環境,和諧、優美、安全富有文化氛圍的校園環境會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啟迪學生。好的校園環境是具體的育人教材,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加強學校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綠化校園,美化環境,張貼必要的思想道德語句,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在休息之余感受到美,思想得到啟迪。加強學校軟環境建設,比如優良勤勉的校風、立德樹人的教師素養、文化氛圍建設,重視班級班風、寢室文化建設,加強學生干部榜樣作用培養,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3.2 發揮校園社團活動作用
大學校園社團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實現載體。可以大力發揮學校社團的作用,使思政教育融入校園社團活動中,以日常管理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進行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進行思想政治觀念傳揚,樹立牢固的文化自信,促進優良的校風形成,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政教育熏陶,充分發揮校園社團活動的引領和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與科學文化素養。
3.3 加強網絡陣地建設
新媒體信息時代,大學生學習之余的時間大多是在網絡中度過,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背景,將傳統的思政教育融入互聯網環境中,創造碰撞出思政教育的新火花,良好運用網絡陣地,使其與思政教學協調發展,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
在加強校園、課堂思政教育陣地建設的基礎上,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建設網絡思政教育平臺,學校宣傳網站,學校微博、微信公眾號,校園論壇等新媒體載體。通過這些新媒體載體設置相關教學內容,教學視頻,展示專家論壇、優秀課堂教案,豐富網絡課程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開設專題網頁、做好實文章,充分利用官方微博、校園網絡等多種宣傳陣地,及時快捷的宣傳國家方針政策,報道學校社會思政動態,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學生接受的思政文化知識不再是拘泥于課堂和課本,而是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
新時代高職高專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極易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影響,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他們思想發展方向,但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已弱化,這就需要借助自媒體的新技術。教師可以開通微信、微博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網絡通信工具,接受年輕人的思維方式,以朋友的方式用新媒體工具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向他們傳播正能量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接受,靈活教育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自身的發展,讓思政教育真正滲透到每個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四、結束語
新時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有生力量,少年強則國強。面對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高專學生的新特點,各高校應順應時代特點,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確的觀念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培養學生遠大理想、堅定信念、求真品格和高尚道德,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秦華,閆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沈建華.論證高職高專你教育中的創新教育[J].高教研究,2005(31):42.
[3] 王旭輝.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教育前沿,2018(41):198.
[4] 邵小芬.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新探[J].2018,12(上):163.
[5] 馮琳,李永浩.新時期高職高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芻議[J].2014(3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