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 劉勝達 單曉光
摘 要:為了更好地提升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軟件開發能力,本文進行了智慧城市背景下基于成果導向的雙師工作室育人模式研究。首先介紹了智慧城市及成果導向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軟件開發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素質,最后提出了智慧城市背景下基于成果導向的雙師工作室育人模式。實踐表明,該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智慧城市;成果導向:雙師工作室;育人模式
0 引言
IBM于2008年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國家”的計劃,2017年臺北市推出了智慧路燈、智慧運動中心和智慧垃圾回收整合系統等一系列智慧臺北計劃。可見,智慧城市[1]在世界很多國家倍受重視。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抓住創新2.0時代脈搏,開展“互聯網+”系列探索,打造智慧城市生態。2018年1月14日,發改委在首屆中國智慧社會發展大會上發布,指出智慧社會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智慧城市。可見,我國非常重視智慧城市建設。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涌現了大量的智能系統、智能機器人、智能設備和智能客服,需要大量的軟件開發人才。然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在闡述我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時指出:“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因此,適時進行智慧城市背景下基于成果導向的雙師工作室育人模式研究,對于更好地培養滿足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的軟件開發人才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智慧城市及成果導向的概念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所謂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IT技術,構建智能樓宇、智能醫院和智慧教育等諸多系統,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產業發展和社會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建設全新的城市形態。其中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市民素質重要依靠。
1.2 成果導向的概念
所謂成果導向[2],是指一種源于美國工程認證教育的教育理念。該教育理念廣泛應用于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國家。成果導向強調根據學生應取得的學習成效擬定培養措施,是工程型人才培養措施擬定的有力工具。因此,可以根據智慧城市建設對軟件開發人才的能力需求來制定應用型軟件開發人才的培養方案,使得培養的人才更符合智慧城市建設的要求。
2 智慧城市背景下基于OBE的軟件開發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2.1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軟件開發人才崗位群
首先,利用Python語言編寫爬蟲程序,爬取智聯招聘、獵聘網、趕集網招聘、拉鉤網、中國人才熱線和各省人才網等三十余家網站的軟件開發人才招聘信息,并將爬取到的招聘信息存入數據庫。然后,對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及深圳等城市的軟件開發相關的企業開展調查。最后,根據搜集的招聘信息,結合對軟件開發相關企業的調查,歸納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軟件開發人才崗位群主要包括: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實施、軟件維護與評價、網絡組建與管理、Web應用軟件開發和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等。
2.2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軟件開發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對爬取的招聘信息和企業訪談數據進行處理,著重提取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分析歸納智慧城市背景下軟件開發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素質主要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設計、代碼編寫、項目管理、軟件維護、英語運用、溝通表達、知識更新、分析決策、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和創新創業等能力。
3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基于成果導向的雙師工作室育人模式
1.總體設計
雙師工作室[3]教學模式主要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由學校教師及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共同組建,并以此為依托進行模塊化教學和生產化實訓的教學過程。工作室類似于注冊公司,學生除了完成校內的基礎課程學習外,其余的實踐學習都將在工作室完成,工作室就是學生校內的職訓場所。
2.人員分配
首先,根據學校現有專業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合理規劃多個工作室。其次,為每個工作室指定一位學校教師作為學校方負責人。然后,為每個工作室分配若干名學校教師構成學校方的工作室教學團隊。最后,為每個工作室遴選一名企業的高技能人才作為企業方的工作室負責人,與學校方的工作室教學團隊匯聚整合成雙師工作室教學團隊。
3.管理機制
首先,學校方工作室負責人負責工作室的常規管理。然后,企業方工作室負責人負責企業真實項目的引入、組織及工期安排。最后,由3-5名參與工作室管理的學生作為項目專員,負責項目相關信息的匯總、項目跟進、資源協調、文檔編寫和會議組織。
4.教學設計
首先,每個雙師工作室都有自身的特色,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行選擇。然后,雙師工作室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倡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引入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5.評價考核
傳統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僅是由學校教師評價學生,為了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健康發展,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首先,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應包括教師評價學生、學生評價教師。然后,開展企業導師與學生的互評,研究具體細則。最后,實施研究導師互評機制。
4 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培養軟件開發人才,使其能夠滿足智慧城市建設要求,本文智慧城市背景下基于成果導向的雙師工作室育人模式研究。首先介紹了智慧城市及成果導向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軟件開發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素質,最后提出了智慧城市背景下基于成果導向的雙師工作室育人模式,對于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的軟件開發人才培養來說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波,甄峰,盧佩瑩.美國《科技與未來城市報告》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啟示[J].科技導報,2018,36(18):30-38.
[2]龍奮杰,王建平,邵芳.新建本科院校推行成果導向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76-80.
[3]蔣新革,牛東育.“學賽研培”四位一體的雙師工作室協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6):44-48.
作者簡介:
張愛軍(1963-),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號頻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