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然
摘 要:現如今,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強烈沖擊,人們在進行家庭金融投資選取的過程中,無論是態度、方法,還是行為方面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國傳統的金融行業。因此,為了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仔細分析互聯網金融對家庭金融投資選擇的作用,而且還應該針對我國互聯網金融投資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構建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本文基于互聯網金融對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的影響研究展開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國家庭資產配置;影響研究
引言
互聯網金融已經結束了“野蠻”生長的時期,目前已進入整合期。在近日舉辦的2015互聯網普惠金融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金融有望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但國家開發銀行國際規劃處處長表示,互聯網金融仍停留在平臺與渠道之間的爭搶,繁榮背后是技術創新、風險防控等底層架構的缺失。理財并非僅是炒炒股那樣簡單,而是要科學、戰略性地配置自己的資產。
1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初始期: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網絡銀行——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成立,標志著世界進入了互聯網金融時代。1997年,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開通了“一網通”業務,使我國互聯網金融從此進入“一網通”時代。進入新世紀,阿里巴巴創立了全新的B2B電子商業運作模式,標志著我國互聯網金融進入線上化時期。萌發期:2007年9月,我國首個網絡借貸平臺誕生。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放非銀行支付機構牌照,并允許部分支付機構開展互聯網支付業務。2012年,陸金所推出P2P網貸業務,網貸渠道迅速展開。借助互聯網平臺,互聯網貨幣基金快速匯聚數量龐大的微小客戶資金。2014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展開,完善金融監管和諧機制”。201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風險暴露期:在互聯網金融快速展開的同時,由于監管失位、無序競爭等問題,2015年6月,P2P網貸問題平臺數量首次超過新增平臺,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初露端倪。2015年末,成交額超過740億元的e租寶平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存在自融、虛構項目等問題被警方調查,引發業界震動。治理期:為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界定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和主要業態,正式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監管范疇,提出了“健全制度,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的具體要求。
2互聯網金融對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家庭資產配置得到了一定的優化改善,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自己的平臺宣傳推廣互聯網金融產品,啟蒙培養我國家庭成員的資產配置意識,使我國家庭主動的去學習資產配置知識,家庭成員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資產配置意識之后,便會根據自身家庭的情況與需求,合理平衡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性與風險性,從而優化家庭資產配置結構。互聯網金融擁有與傳統金融不同的虛擬網點經營模式,業務的開展不再依賴于傳統的網點,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大大增加,同時,在輻射范圍上,虛擬網點是要遠超物理網點的,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益,所以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收益一般要高于同類型傳統金融產品。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由于推廣運營成本相對較低,有利于開拓新市場,推廣新產品。互聯網金融注重長尾效應,與我國家庭資產配置市場的實際情況匹配度較高。互聯網金融通過向我國家庭普及金融知識,培育我國家庭資產配置意識,同時降低資產配置的門檻,此時,我國大多數擁有資產配置意識的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資產配置。最后,通過與傳統金融業的合作,提供更優質化的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改善了我國家庭資產結構,無論是富裕家庭還是普通家庭的資產配置都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儲蓄類資產的減少和風險類資產的增加提高了我國家庭資產配置的效率。但是,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新興產業,也自然擁有著自己的不足之處,家庭持有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增加也意味著家庭資產配置總體風險的上升。
3家庭金融投資的選擇性開始呈現出多樣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獲得了明顯的提升。另外,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居民開始越來越注重家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并且他們的家庭金融投資理念也發生了轉變。之前,我國居民幾乎不參與家庭金融投資活動,特別是在股市走低和銀行利率下調的條件下,就算一些家庭擁有一定的閑置資金也不會參與家庭金融投資活動,從而對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然而,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由于互聯網金融投資產品類型較多、宣傳范圍比較廣泛,因此,大部分家庭已經能夠充分了解金融投資,這樣在進行家庭金融投資的過程中就具有了更多的選擇性,進而提高了他們參與金融投資活動的積極性。
4改善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的對策建議
(1)縮減城鄉居民互聯網金融知識了解程度的差距我國城鄉居民家庭資產配置存在差異化的現狀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城鄉居民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社會權益分配差異大,“知識改變命運”想要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態勢下將緩解這一問題,首先要保障農村居民享有平等受教育權利,加強改善農村地區的教育條件,縮減城鄉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異,不定期開展互聯網金融知識講座,讓農村家庭認識、了解進而接觸互聯網金融,從而利用互聯網金融這一有利條件進行有效的家庭資產配置。(2)鼓勵居民家庭資產配置方式多樣化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的思維已經開放,愿意接受并嘗試新的事物,但仍有部分家庭對于金融理財產品有一定的誤解,認為理財與風險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事實上傳統的理財產品不僅風險低且能夠使居民獲得比銀行固定利息更多的收入,理財產品有多種形式可供選擇,比如有針對風險厭惡型的消費者推出的保守型理財產品組合以及對風險中性和風險偏好型家庭也有相應的類型。因此在對第一條建議落實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鼓勵消費者進行多樣化資產配置。(3)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要求。家庭資產配置組合中免不了會涉及到投資理財領域,因此需要決策者明確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要求,務求整體的資產組合配置都在可控范圍內。
結束語
家庭是社會重要的基本單元。合理的財務預算不僅可幫助家庭合理控制收支,改善財務狀況,應對突發狀況還能引導家庭科學消費、理性投資,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上實現效用的最大化。然而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卻是家庭資產組合的實務和理論均落后,實務上家庭理財停留在銀行渠道的集合投資,富裕家庭則偏好親自操盤股票和基金,與資產組合和信托的財富管理理念相去甚遠。同時在理論上面臨適應性問題,國內多數投資者深信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而非投資組合,且針對國內家庭特殊性的資產組合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參考文獻:
[1]吳遠遠,李婧.中國家庭財富水平對其資產配置的門限效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9(03):48-64.
[2]秦海林,李超偉,萬佳樂.金融素養、金融資產配置與投資組合有效性[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15(06):99-110.
[3]聶瑞華,石洪波,米子川.家庭資產選擇行為研究評述與展望[J].經濟問題,2018(11):41-47.
[4]朱濤,張禮樂,徐明瑜.中國社會情景下信息配置與家庭資產分散化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0(01):23-30.
[5]肖忠意,黃玉,陳志英,林琳.創新創業環境影響進城農民家庭資產選擇的機制研究[J].經濟評論,2018(05):14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