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從周
摘 要:本文立足于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從加強教學的人才培養價值導向、深度了解專業學習前景目的、培養專業教學中正確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精神、豐富專業學習載體及健全領導機制五個維度進行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高校;人才培養
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進行人才培養。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研究的首要問題。“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論述,系統科學地闡釋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的重要意義和路徑方法,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由此可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立德樹人,這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的靈魂。對于高校而言,課堂學習是培養學生的最重要要素,在大學里,課堂學習除了基礎課程和思政課程外,學生更多的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如何加強思政教育以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辦法,引導學生熱愛專業學習,引導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上,如何讓思政教育貫穿高等教育領域,以促進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是我們從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高校專業教學的影響和推動
(一)統一思想,構建先進的教育理念
通過思政教育可以使廣大干部教師思想、認識和行動高度統一,認清新時代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理念,加強對意識形態領域的理解,明白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任務,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教書育人,不斷探索創新。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依托,形成先進的教學體系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依托,研究師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改革課堂教學體系,按照社會需求完善專業教學內容,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加強高校專業教學質量評估,為構建先進教學體系、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支撐和保障。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形成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強烈的實踐指導性特征,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為基礎,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制定出臺有效的教學激勵和管理辦法,加強教師教學管理,強化教師在教學過程管理的責任,嚴管、嚴抓教學秩序,著力解決課堂教學秩序、實習實踐、畢業論文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加強對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評價與考核。
(四)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保障,形成優良的教風學風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保障,內化師生的個人思想態度,外化師生的行為規范,啟發教師教學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結合師生的心理因素、外部因素等變量的綜合考察,借鑒科學方法進行研究,營造有利于師生教風學風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一)加強師生理想信念教育,強化人才培養價值導向
高校應該在師生中深入開展教育思想大學習、大研討,把對師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引領放在首位,切實加強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引導師生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提升師生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讓師生深刻理解新時代大背景環境下,高校對于人才培養、專業教學的目標和意義所在,積極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新發展和青年學生新特點,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從而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化高校人才培養的價值導向。
(二)引導學生了解國情社會,獲悉專業學習前景及目的
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國情社會,加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教育,深化對學生國情黨史的教育。要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在新時代國際環境及國情社會背景下,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理解專業學習的前景及目的,善于分析各行各業的社會需求,把握經濟環境和市場發展規律,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專業學習。
(三)培養專業教學中正確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精神
高校應該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培養學生在專業學習中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運用科學研究精神解決問題。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深入研究專業課程理論建設體系和學科創新,完善教材,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以積極態度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以科學發展的角度探尋知識更深層次的含義,用更加多元化、科學專業的方式教授給學生。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精神,對專業學習以辯證的態度去學習,加強敬業、誠信、懷疑、求證、堅韌、認真的學術品格,結合事物客觀發展規律,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鉆研。
(四)豐富專業學習載體,讓學生學以致用
要豐富專業學習的載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學以致用,把理論學習付諸于實踐。加強個人與社會的聯系,開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調研,用課堂所學服務社會。同時,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專業所學解決社會實際困難,幫助社會弱勢群體,積極參與到個人、群體、社區和社會的服務中來。在不斷實踐過程中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規劃自己職業生涯發展。
(五)健全機制,黨政協同合作
要健全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的相互支撐機制,黨政協同合作。加強頂層設計,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的規范規劃,制定管理體制機制,制定激勵措施,積極搭建平臺,讓兩者相互促進和滲透,相輔相成。搭建學習型組織,突出思政教育在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讓思政教育發揮其功能作用。同時,對專業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積極引導,把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中,加強持續性和長期性。
三、結語
高校的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作為高校工作者,要堅持遵循教育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培養適應當代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較寬、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查偉大.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案例分析與研究【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2]金建龍主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
[3]王宇凡、孫軼斌.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創新融合模式探索【J】.高校輔導員.2017
本課題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年教改立項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