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杰
摘 要:人才培養模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必須提高對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視。如今,我國現有的應用心理學立體化人才培養中存在諸多問題,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教育手段,都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加之教學方式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影響,人才培養模式遠未達成預定的要求。為此,應對應用心理學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理性的思考,明確其中的不足,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其為前提制定合理的策略與建議,對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確保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相符,與學生認知相符,發揮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利用價值。為此,文章對應用心理學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這為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發展與建設提供了全新的路徑。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模式;人才培養
一直以來,應用心理學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通常情況下,只有高師院校設立專門的應用心理學專業,設立該項專業的目的是培養專業的心理學教師。如今,社會及經濟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及物質條件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改善,心理學的應用范圍逐步拓寬,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突出表現為醫療、咨詢、消費等,因此,針對應用心理學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應用心理學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心理學人才的客觀需求。只有做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應用心理學人才提出的需求,使得應用心理學人才以更好的狀態適用于現代社會,適用于工作崗位,為社會及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構建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經過不斷的摸索與實踐,心理學專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突出表現為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當中快速發展起來。但是,理論聯系實踐較少及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仍舊存在于心理學專業當中,這是心理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看法。經調查顯示,現有的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首先是學習興趣較強,但是缺乏對專業的全面了解;其次是對專業的發展期待過高,但是自主性較差;最后是對專業知識有迫切的需求,但是學校提供的課程及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為此,我們可總結出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不足,大致體現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及教學手段幾個方面,還有教學內容及實驗設施等均存在問題。
在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得到應有的重視。經實踐發現,立體化的人才培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的需求,也可突破現有的學習困境,因此,有必要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1]。立體化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之間對立,是相對于單一化及平面化而言。立體化具備多角度、多層面的特征,其內涵體現為多方位及多維度幾個方面。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彌補了傳統高等教育中的難題,是突破單一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與現代化的人才培養需求相符,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全新的理論體系,為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提供了必要的指導。因此,構建全新的應用心理學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內容
(一)立體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的培養不僅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符,還要考慮到當代中國的國情。為此,心理學專業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基礎,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情懷與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具備現代化的心理學知識,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等,以便在各個單位或部門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和心理咨詢。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應完善原有的課程計劃與課程目標,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資源。爭取讓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與心理學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拉近學生與社會就業需求之間的關系。另外,還要提高對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視,結合社會發展大環境,對其進行適當的修改,確保人才培養方案切實可行。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應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因此,學校應緊隨時代發展需求,靈活的修改培養方案,從心理咨詢與教育方向及營銷與消費心理學幾個方向入手,建立全新的培養體系,做到人才培養目標的立體化,為地區內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體現出心理學專業的辦學特點。
(二)立體化的教育理念
傳統的心理學教育理念在特定的歷史時間段內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變化,以往的教育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化的教學需求,而是與時代變化一起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突出表現為實際活動與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有效融合。打破傳統心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束縛,改變滿堂灌輸的模式,樹立立體化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與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2]。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立體化教育較為特別,認為現有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存在兩個主體,也就是說教師及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無論是在課堂中,還是在生活中,教師與學生都應該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溝通與交流,而不是單純的講解或單純的聽講。教師的主體作用不再局限于課堂中,而是體現在擴展教學內容方面。不斷改進的教學方法,也為應用心理學教學手段的創新指明了路徑,使得教學手段與教學體系更加適應于學生的需求。另外,學生也要提高主體意識,著重培養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意識,深入挖掘潛在的價值與潛力,客觀分析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緊隨時代發展潮流,確保自身不會被社會淘汰,積極主動的轉變學習方法,接受知識,而不是以被動的狀態在課堂中等待教師的講述。這種立體化的教學理念,對應用心理學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有重要作用。
(三)立體化的教學方法
無論是因為社會與時代的發展,還是因為學生發生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方式都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化的課堂,無法滿足學生提出的多樣化需求,要想改善上述局面,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使其朝向立體化的方向發展。以學生為主是立體化教育的核心,也是其最重要的內容。教師應對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創新與改革,基于學生的特點與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方式是否新穎,課堂教學是否靈活多樣,事關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創建全新的教學方式時,應兼顧多樣性及趣味性的原則。要想滿足上述要求,可利用分組討論及游戲教學的方式,構造全新的教學體系。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實踐證明,上述方法起到了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從側面說明了立體化教學方法的可行性。
(四)完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模塊
分解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目的在于,確保人才培養方案與學生發展需求之間相符。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前,應對心理學專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客觀分析。基于學院及地方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適當調整專業課程體系,不斷完善應用心理學的專業格局。將原有的應用心理學課程分為以下五個立體化的模塊,分別為實踐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任選課、專業必修課、還有公共必修課[3]。從表面上看,五種立體化的教學模塊各不相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存在極大的差異。但是五個模塊之間的聯系相當緊密,是構成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只有五個模塊協調,發揮自身的利用價值,才能發揮出應用心理學的專業特色。合理、科學地處理好這五個課程模塊的內容及相互銜接的關系,使其優化配置、功能互補,多途徑、多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專業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
如今,社會及經濟正朝向多元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這對應用心理學來說,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機遇,給應用心理學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受到社會發展趨勢的影響,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復雜性不斷提升,面對的任務越越來越艱巨。如何對應用心理學立體化的人才進行培養,是心理學專業的重要議題,也是其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滿足上述要求,才能在加快社會發展進程方面發揮自己的利用價值。另外,立體化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需要在日積月累中逐步完成擺脫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為此,應用心理學專業應迎難而上,端正態度,以最好的狀態面對社會發展給心理學專業帶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張斌,邱致燕,謝靜濤.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12):6-7.
[2]林憲平,周紅梅.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v.5(18):37-38.
[3]周文輝.應用型科人才培養模式探析與改革[J].大家,2012(1):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