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 徐鑫鑫 丁崟楠 鄭雯斐 洪茜 沈燕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入,合作互助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教育界人士的關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的合作互助小組仍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诖耍疚耐ㄟ^對現狀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構建新課改下的小學高段學生合作互助小組提出設想。
關鍵詞:小學高段;合作互助小組;構建
《學記》中曾寫到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等語句。他們認為如果在學習中沒有學習伙伴之間的交流切磋,而是自己一個人瞑思苦想,不和同伴探討交流,就會導致學識淺薄,見聞不廣。[1]在教學活動中合作互助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學習方式。隨著課程的改革,關于合作互助的研究也悄然興起?;诖?,本文從小學高段出發,結合小學高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對如今普遍的合作互助機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對新課改下的小學高段學生的合作互助小組提出新的設想。
一、小學高段學生的特點
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關鍵時刻,處于心理發展的驟變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明顯增強。[2]對于很多問題他們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再認為教師是權威。他們的求知欲發展得很快,而且對事物的熱愛逐漸凸顯出來。學生之間關于認識、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也越來越大,班級內兩極化的現象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加不斷加劇。
二、小學高段學生合作互助小組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互助小組有名無實
1. 教師忽視或片面地了解合作互助
雖然現代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習互助的使用少之又少。即使存在,也只是形式化地選用較為簡單的或者過于直白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又或者,教師過于頻繁地使用學習互助模式,僅僅只是為了體現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悟到合作互助的真諦。
2. 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在合作互助的小團體中經常出現“兩極化”的現象:優等生善于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滔滔不絕;后進生沉默寡言,消極對待團體中的合作與互助,甚至持拒絕的態度。這樣兩種極端的現象出現在團體中,導致了團體的活動開展困難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二)合作互助小組分組、分工不夠合理科學
在班級中,較為常見的合作互助小組是按照座位劃分的前后共四人的小組或者同桌一一結對的合作互助形式。其中,四人小組雖然在活動進行時比較簡便易行,但是在人員搭配上卻不夠科學合理,小組內學生的層次水平可能區分度不大或者學生的優勢較為相似,無法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對于同桌一一結對的合作互助形式而言,教師雖然能有機地將較為優秀的學生與略微欠缺的學生進行分組,但是由于成員過少,導致只能有針對性地對于某方面展開合作互助。
(三)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從原有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逐漸轉變到如今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雖然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但是當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關合作互助的教學活動時,常常會忽視自己作為“引導者”的責任,甚至直接放任學生,讓他們自己全權負責。而且部分教師由于缺乏理論知識,會造成對學生進行許多無效的指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如何構建新課改下的小學高段學生合作互助小組
(一)學生在合作互助小組中分工明確
在合作互助小組中,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是較為重要的一步。明確的分工能使學生對學習互助小組的運行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深入地參與到合作互助小組中去。例如,將學生按成績進行適當的分配,并且結合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長、性別等因素進行小組的組建,保證各小組的各方面的水平相一致。并且教師隨時對組內的情況進行把控。合理、明確而的分工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他們的特長去幫助別人,也能從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但是關于合作互助小組的分工仍需注意以下兩點:
1. 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小組分工明確的重要性。例如,在五年級下冊《表面積》的學習中,教師要求學生探究用六個正方體疊出長方體的方法,并根據疊放出的長方形列式計算出表面積,完成相應的表格。學生通過分配任務的方式了解到多人分工合作探究比不進行分工直接探究更加有效率。
2. 讓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的作用。加德納的多元能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八種智力,只是這八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八種智力在人身上的不平衡存在與發展,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長。[8]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長處,發掘其身上的內在潛力,促進他成長和發展。這樣才能讓每位學生都發揮他們自身的優勢,參與到合作互助小組中。
3. 每個小組中都要選拔出一位有能力、有擔當、負責任的小組長。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學習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盲目行動,或遲疑不動,根本無合作可言。[3]
(1)小組長的職責。
在小組進行活動學習時,小組長在老師的要求和指導下將具體的學習任務分配給小組成員,督促全體成員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同時維持好小組的活動紀律,并且起到表率作用?;顒咏Y束后,小組長對本小組成員的表現和各成員的任務達標情況進行記錄,并且及時向老師反饋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和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得老師能對不足之處進行及時的調整。
(2)小組長輪換制。
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并不是一直固定的。當第一位組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組織能力后,教師應該讓小組重新選拔新的小組長,從而能夠讓組內的其他成員也發展組織能力。同時,當小組中培養出多名優秀的組織者時,那么整個小組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都會大幅度地提升。雖然在一個小組中每個學生的天賦不同,但是,教師仍舊需要給予每個成員平等的成長機會。
(二) 建立合理的考評制度
1. 考評制度時間跨度長
首先小組長每天放學前根據小組內的各項情況進行加分扣分,清算當天的小組分數,然后值日班長對收上來的各小組總分進行公布。其次在每周一的晨會上進行一次一周小組得分的評比,根據每個小組總分數的排行分別獎勵三顆星、兩顆星和一顆星,然后將每組的星星數公布在班級內的光榮榜上,起到激勵的作用。最后月末進行一次小組星星數匯總,評出本月的“最優小組”。組長對自己一個月行為進行匯報,票選出“優秀小組長”。同時在每個合作互助小組中評選出“進步之星”。對這些獲得榮譽的學生進行代幣獎勵,與班級中的獎勵機制掛鉤。
2. 考評對象多元化
①學科教師。各個學科的老師在課堂中可以適當地利用合作互助小組。例如,五年級上冊《做一個生態瓶》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成員一起制作一個生態瓶,并且對生態瓶中生物的生長狀況進行研究。教師可以通過各小組的表現情況,對小組進行適當地加減分,以調動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老師根據全班學生的學習表現,如課堂表現、作業情況、考試成績等方面,評選出“進步之星”。并且結合班級內的獎勵制度對個人和所在的小組進行加分,以鼓勵小組內學生的合作互助學習。
②組內評價。組內評價分為兩種,一種是小組長對組內成員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打分,組內成員對小組長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打分。另一種是每周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對其他成員的參與度、奉獻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
3. 小組考評與學生各學科階段性成績和其進步情況掛鉤
在期中、期末考試后,公布小組成員的平均成績,按小組的平均成績排名。第一名的小組加三顆星,第二、三名小組兩顆星,其他加一顆星。對于退步嚴重的小組,不進行獎勵。
(三)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
當合作互助小組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矛盾或者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和調整。如,小組中成績好的學生參與度高,而成績落后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參與度不高。這時,教師要和學生進行溝通,鼓勵成績落后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勇于發言,并且讓小組長做好帶頭作用,帶動落后的學生進步。同時在實施前教師應具有專業的理論基礎和完整的學生合作互助模式的構想。
四、小結
合作互助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合作互助的運用給學生、教師、班級這三方面帶來許多好處。在學生層面上,合作互助小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自信,促進學生各學科均衡發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7]在教師層面上,合作互助小組的建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我的學習和提升。在班級層面上,合作互助小組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 龔連河.談班級“互助小組”制自主管理模式的建構[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0):19.
[2] 周曉紅.小學高年級班級群體心理問題及輔導策略研究[J].中國教師,2010(18):45-46.
[3]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https://wenku.baidu.com/view/792342cc08a1284ac85043fa.html
[4]王曉琴.互助學習--有序?適時?有效[J].求知導刊,2016,(9):129-129. DOI:10.3969/j.issn.2095-624X.2016.09.106.
[5]鄭延菊.淺談“1+1師友互助”合作學習之“小組成就區分法”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3):104-105.
[6]張洪權. 小學數學如何開展互助合作學習[A]. .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7]何志全,陸祥,李季蓉,等.互助小組學習模式促進智商與情商共同培養[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6,(1):70-73. DOI:10.3969/j.issn.1674-490X.2016.01.014.
[8]朱愛梅. 妙用多元智能理論,提升課堂教學實效[J]. 考試周刊,2017,(34):80.
作者簡介:
袁夢,丁崟楠,鄭雯斐,徐鑫鑫,洪茜,嘉興學院師范學院小學教育16級學生;沈燕,通訊作者,嘉興學院,高講。
*項目來源:2018年嘉興學院SRT項目一般項目